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羊针灸穴位
    来源:辈宠网

1.天门 枕部,两角根后缘连线与背正中线相交点处的脑后窝中,即枕骨外结节与寰椎之间的凹陷处,1穴。毫针向后下方刺入2~3厘米,圆利针或火针刺入1~2厘米,艾炷灸10~15分钟,每天1次。主治癫痫、感冒、脑炎。

2.龙会 额部,两眶上突前缘连线的正中点上,1穴。艾灸10~15分钟。主治癫痫、感冒。

3.耳尖 又名血印。耳廓背侧,距耳尖约1.5厘米处的耳静脉上,每耳并排3穴。紧握耳根部,使血管怒张,小宽针或三棱针顺血管刺入,出血。主治感冒、中暑、肚痛。

4.太阳 外眼角后方1.5厘米处颞窝中的面横静脉上,左右侧各1穴。圆利针直刺2~3厘米,或用小宽针直刺出血。主治肝经风热、肝热传眼、暴发火眼。

5.睛俞 上眼睑正中,眶上突下缘,左右眼各1穴。下压眼球,毫针沿眶下突下缘向内上方刺入2~3厘米。主治肝经风热、睛生翳膜。

6.睛明 下眼睑正中,泪骨(眼眶骨)上缘皮肤褶上,左右眼各1穴。上压眼球,毫针向内下方刺入2~3厘米。主治肝经风热、睛生翳膜。

7.骨眼 大眼角(内眼角)内,第三眼睑(闪骨)的外侧缘,左右眼各1穴。毫针或圆利针刺透,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主治骨眼症。

8.大眼角 大眼角(内眼角)内,第三眼睑(瞬膜)内侧方凹陷中,左右眼各1穴。毫针顺眼角向内后方刺入2~3厘米。主治肚胀、肚痛、眼病。

9.三江 内眼角下方约1.5厘米处的眼角静脉上,左右侧各1穴。小宽针顺血管刺入1厘米,使出血。主治肚痛、眼肿。

10.上关 颧弓下,下颌关节上方的凹陷中,左右侧各1穴。毫针或火针向内下方刺入1~2厘米。主治牙关紧闭、歪嘴风。

11.山根 又名水沟。鼻镜正中有毛与无毛交界处,1穴。小宽针或毫针直刺1~2厘米。主治感冒、中暑、肚痛。

12.外唇阴 山根穴下,鼻唇沟正中,1穴。小宽针直刺0.5厘米。主治口炎、慢草。

13.鼻俞 又名过梁。鼻两侧,鼻孔下方1~1.5厘米处,左右侧各1穴。以左手紧握鼻梁,右手持圆利针或三棱针迅速横刺,穿过鼻中隔,使出血。主治感冒、咳嗽、肺热。

14.开关 又名牙关。颊部,口角后上方约6厘米处,咬肌前缘上下臼齿间的凹陷处,左右侧各1穴。毫针、圆利针或火针直刺1厘米。主治牙关紧闭、歪嘴风、颊部肿胀。

15.抱腮 开关穴后方约4.5厘米处,即上颌与下颌之中部,最后一对上下臼齿间的凹陷处,左右侧各1穴。毫针、圆利针或火针直刺1厘米。主治牙关紧闭、歪嘴风、唇肿。

16.内唇阴 上唇内侧面与上切齿间,唇系带两侧唇静脉上,左右侧各1穴。三棱针刺入1厘米。主治慢草、肚痛。

17.顺气 口腔内上腭前端两嚼眼(鼻泪管开口处的小孔)上,左右侧各1穴。插入细榆树条(或柳条)一根,长至眼下,留于穴内。若治肚胀时,气胀消退后即可取出。主治肚胀、感冒、睛生翳膜。

18.玉堂 口腔内上腭第三腭褶上,中线旁开约1厘米,左右侧各1穴。三棱针斜刺1厘米,使出血。主治胃热、慢草、上腭肿胀。

19.通关 又名知甘。舌腹侧面,舌系带两旁的舌下静脉上,左右侧各1穴。将舌拉出,向上翻转,用三棱针刺入1厘米,使出血。主治慢草、舌疮、心肺积热。

20.耳根 耳根后下方,耳根与寰椎翼前缘之间的凹陷处,左右侧各1穴。将耳前后移动,在耳根后方的凹陷中,用毫针或圆利针向内前方刺入1厘米。主治抽风、感冒。

21.风门 耳后约1.5厘米,寰椎翼(第一颈椎)前缘与腮腺之间的凹陷处,左右侧各1穴。毫针、圆利针或火针向后下方刺入1~1.5厘米。主治感冒、偏头风、癫痫。

22.伏兔 耳后约3厘米,寰椎翼(第一颈椎)后缘,左右侧各1穴。毫针、圆利针或火针向前上方刺入1~1.5厘米。主治同风门穴。

23.颈脉 又名大脉。颊后约3厘米,颈静脉沟内的颈静脉上,左右侧各1穴。小宽针顺血管刺入1厘米,使出血。主治脑黄、咳嗽、发热、中毒。

24.鬐甲 又名丹田。背正中线上,第三、第四胸椎棘突顶端之间的凹陷中,1穴。沿肩胛骨前缘按至背正中线的凹陷中,再向后按至第二个凹陷中,毫针或圆利针垂直皮肤刺入1.5~2.5厘米。主治肚胀、脑黄、咳嗽、感冒。

25.苏气 背正中线上,第八、第九胸椎棘突顶端之间的凹陷中,1穴。从丹田穴向后数的第五个凹陷中,毫针或圆利针向前下方斜刺3~5厘米,火针刺入2~3厘米。主治咳嗽、感冒。

26.肺俞 背最长肌与髂肋肌之肌沟中,倒数第六肋间,距背正中线约6厘米处的凹陷中,左右侧各1穴。毫针、圆利针或小宽针斜向内下方刺入3~5厘米,火针刺入约1.5厘米。主治感冒、肺火、咳嗽。

27.肝俞 背最长肌与髂肋肌之肌沟中,倒数第四肋间,距背正中线约6厘米处的凹陷中,左右侧和1穴。毫针或小宽针直刺1~2厘米。主治黄疸、肝虚、眼病、脾胃虚弱。

28.六脉 背最长肌与髂肋肌之肌沟中,倒数第一、第二、第三肋间,距背正中线约6厘米处的3个凹陷中,左右侧各3穴。此3穴由前至后数第一穴称为脾俞穴,第二穴称为胃俞穴。小宽针、圆利直或火针斜向内下方刺入2厘米,毫针刺入3~5厘米。主治便结、肚胀、积食、泄泻、慢草。

29.脾俞 六脉第一穴。定位、针法及主治同六脉穴。

30.关元俞 背最长肌与髂肋肌之肌沟中,最后肋骨(第十三肋骨)后缘与第一腰椎横突顶端之间,距背正中线约6厘米处的凹陷中,左右侧各1穴。取左侧1穴名为肚角穴。毫针向椎体方向斜刺入3~7厘米(勿刺入肾实质),小宽针或圆利针刺入2~4.5厘米。主治肚胀、泄泻、少食。

31.腰椎 背正中线上,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腰椎棘突之间的凹陷中,4穴。毫针、圆利针或火针直刺2~3厘米。主治腰风湿、腰脊挫伤。

32.腰中 第四、第五腰椎棘突之间的两旁,距背正中线约3厘米处,左右侧各1穴。毫针或火针直刺2~3厘米。主治腰风湿、肚痛。

33.肷俞 又名饿眼。左侧腹壁肷窝中部,髋结节水平线与第二腰椎横突顶端垂线的交点处,1穴。瘤胃臌气时的最高点处是穴。套管针向内下方速刺,穿透腹壁和瘤胃壁,徐徐放气。主治肚胀臌气。

34.百会 又名千金。背正中线上,最后腰椎一与第一荐椎棘突之间的凹陷正中,1穴。毫针垂直刺入约3厘米,小宽针或火针刺入1.5厘米;或艾灸、烧烙。主治腰风湿、后肢风湿、尿闭、泄泻。

35.肾俞 百会穴旁开3厘米处,左右侧和1穴。毫针或圆利针垂直刺入2~3厘米,或火针直刺1.5厘米。主治腰风湿、腰痿、肾经痛。

36.肾棚 背正中线旁开约3厘米,肾俞穴正前方约3厘米处,左右侧各1穴。针法及主治同肾俞穴。

37.肾角 第一、第二荐椎间,背正中线旁开约3厘米,肾俞穴正后方约3厘米处,左右侧各1穴。针法及主治同肾俞穴。

38.脐前 腹正中线(腹白线)上,肚脐前方约3厘米处,1穴。毫针或圆利针直刺1厘米,或艾灸10~15分钟。主治羔羊寒泄、胃寒慢草。

39.脐中 又名肚口。肚脐正中,1穴。禁针,艾炷灸或隔盐、姜灸10~15分钟。主治羔羊寒泄、肚痛、胃寒慢草。

40.脐旁 又名天枢、海门。肚脐正中向两侧旁开约3厘米,处,左右侧各1穴。毫针垂直刺入1~1.5厘米,或艾灸10~15分钟。主治羔羊泄泻、肚胀。

41.脐后 腹白线上,肚脐后方约3厘米处,1穴。毫针直刺0.5~1厘米;或艾灸10~15分钟。主治羔羊泄泻、腹痛。

42.肚角 最后肋骨后缘,距背正中线约6厘米处,左侧1穴。针法及主治同关元俞穴。

43.后海 又名交巢。肛门上,尾根下凹陷正中,1穴。毫针或圆利针向前上方刺入5~6厘米,或火针刺入3厘米。主治便秘、肚胀、泄泻。

44.尾根 最后荐椎与第一尾椎棘突之间凹陷中,1穴。上下移动尾巴时,在荐尾接合部出现的凹陷中,毫针或圆利针向前斜刺0.5~1厘米;或艾灸。主治泄泻、腹痛、肚胀、便秘。

45.尾本 尾部腹侧,距尾根约3厘米正中的尾静脉上,1穴。小宽针垂直刺入0.5厘米,使出血。主治肚痛、中暑、便秘。

46.尾尖 尾尖正中,1穴。小宽针刺入0.5~1厘米,使出血。主治感冒、臌气、肚痛、中暑。

47.膊尖 又名云头。肩胛骨前角与肩胛软骨接合处的凹陷中,左右侧各1穴。毫针向后下方刺入4~5厘米,小宽针或火针刺入2~4厘米。主治闪伤、脱膊、前肢风湿。

48.膊栏 又名爬壁。肩胛骨后角与肩胛软骨接合处的凹陷中,左右侧各1穴。毫针向前下方刺入4~5厘米,小宽针或火针刺入2~4厘米。主治同膊尖穴。

49.肩井 又名中膊、撞膀。肩关节前方,臂骨大结节上缘的凹陷中,左右侧各1穴。中宽针、小宽针、毫针向内下方刺入4~6厘米,火针刺入1.5~3厘米。主治闪伤、前肢风湿、肩膊麻木、失膊。

50.抢风 又名中腕。肩关节后方约9厘米,在臂三头肌长头、外头与三角肌之间所形成的凹陷中,左右侧各1穴。毫针直刺3~5厘米,中宽针、小宽针或圆利针刺入约3厘米;火针刺入约2厘米。主治闪伤、前肢风湿、外夹气。

51.肘俞 又名下腕。肘头前上方的凹陷中,即尺骨肘突前缘,臂三头肌长头与外头之间的肌间隙中,左右侧各1穴。毫针、圆利针或小宽针直刺1.5~2.5厘米,或火针刺入1厘米。主治肘部肿胀、肘关节扭伤。

52.胸堂 胸骨两旁,腋窝前方的臂头静脉上,左右侧各1穴。在腋窝前,胸骨柄外侧的血管上,头高位,两前腿站齐,血管即可显露。小宽针顺血管刺入0.5~1厘米,使出血。主治中暑、前膊闪伤、关节扭伤、热性病。

53.前三里 桡骨外侧韧带结节前下方约3厘米处,即前臂上部外侧,桡骨上、中1/3交界处,腕桡侧伸肌与指总伸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侧各1穴。毫针斜向前下方刺入2~3厘米。主治脾胃虚弱、前肢风湿。

54.膝眼 腕关节背侧下缘正中稍偏外方的凹陷中,即腕关节背侧,腕桡侧伸肌与指总伸肌腱之间的间隙内,左右侧各1穴。小宽针向上刺入0.5~1厘米。主治腕部肿胀。

55.前缠腕 又名前寸子。前肢两悬蹄旁上方约2厘米处,即掌内外两侧,球节侧面稍上方的指屈肌腱与骨间中肌之间(筋前骨后)的凹陷中,每肢内外侧各1穴。小宽针直刺0.5~1厘米,使出血或放出黄白色黏液。主治风湿症、球节扭伤。

56.涌泉 前肢背侧,第三、第四指的指间裂(蹄叉前缘)正上方,左右侧各1穴。小宽针向后下方刺入0.5~1厘米,使出血。主治热性病、少食、蹄黄、感冒。

57.前蹄头 又名前八字。前肢蹄叉两侧,蹄冠背侧正中上缘,有毛与无毛交界处稍上方,每肢各2穴。小宽针向后下方刺入0.5厘米,使出血。主治慢草、肚痛、臌气、蹄黄。

58.前灯盏 前肢两悬蹄之间后下方正中的凹陷处,左右侧各1穴。小宽针向前下方刺入0.5~1厘米。主治蹄黄、扭伤。

59.前蹄底 前肢蹄底正中稍偏前外侧的凹陷内,每肢2穴。将蹄提起,小宽针刺入1厘米。主治蹄黄、蹄肿、漏蹄。

60.环中 股骨大转子前上方,髋结节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处,左右侧各1穴。毫针直刺3~4厘米,针尖刺入臀中肌内,圆利针或火针刺入2~3厘米。主治后肢风湿、后肢闪伤。

61.环后 环中穴后下方,股骨大转子正上缘,左右侧各1穴。毫针直刺3~4厘米,火针或圆利针直刺1~2厘米。主治后肢风湿、后肢闪伤。

62.大胯 股骨大转子前下方约2厘米处的凹陷中,左右侧各1穴。毫针垂直刺入4厘米,圆利针或火针直刺约2厘米。主治腰胯闪伤、后肢风湿。

63.小胯 股骨后缘,股骨大转子正下方约3厘米处的凹陷中,左右侧各1穴。针法及主治同大胯穴。

64.邪气 股二头肌沟中,尾根旁开约3厘米处凹陷中,左右侧各1穴。毫针、圆利针或火针向前内侧斜刺2厘米。主治后肢风湿、腰胯风湿。

65.汗沟 股二头股沟中,邪气穴下方约4.5厘米处凹陷中,左右侧各1穴。针法及主治同邪气穴。

66.仰瓦 股二头肌沟中,汗沟穴下方约4.5厘米处凹陷中,左右侧各1穴。针法及主治同邪气穴。

67.肾堂 后肢内侧,大腿褶下方约6厘米处的隐静脉上,即膝关节上方水平线与隐静脉交点处,左右侧各1穴。小宽针顺血管刺入1厘米,使出血。主治闪伤腰胯、肾经热。

68.掠草 膝盖骨下缘稍偏外方,膝中直韧带与膝外侧直韧带之间的间隙中,左右侧各1穴。圆利针或火针向后上方斜刺1~2厘米。主治掠草肿痛、后肢风湿。

69.后三里 小腿上部外侧膝盖骨后下方约6厘米处的凹陷中,即股胫关节外侧下方。腓骨小头下方凹陷中,左右侧各1穴。毫针或圆利针向后内方斜刺1~2厘米。主治脾胃虚弱、后肢风湿。

70.曲池 跗关节背侧稍内方的跖背静脉上,左右侧各1穴。小宽针直刺0.5~1厘米,使出血。主治跗关节肿痛,后肢风湿。

71.后缠腕 又名后寸子。后肢悬蹄旁上方约2厘米处的凹陷中,即跖内外两侧,球节侧面稍上方的趾屈肌腱与骨间中肌之间(筋前骨后)凹陷中,每肢内外侧各1穴。小宽针直刺0.5~1厘米,使出血或放出黄白色黏液。主治风湿症、球节扭伤。

72.滴水 后肢背侧第三、第四趾的趾间裂(蹄叉前缘)正中上方,左右侧各1穴。小宽针向后下方刺入0.5~1厘米,使出血。主治热性病、少食、蹄黄、感冒。

73.后蹄头 又名后八字。后肢蹄叉两侧,蹄冠背侧正中上缘,有毛与无毛交界处稍上方,每肢各2穴。小宽针向后下方刺入0.5厘米,使出血。主治慢草、肚痛、臌气、蹄黄。

74.后灯盏 后肢两悬蹄之间后下方正中的凹陷处,左右侧各1穴。小宽针向前下方刺入0.5~1厘米。主治蹄黄、扭伤。

75.后蹄底 后肢蹄底正中稍偏前外侧的凹陷内,每肢2穴。将蹄提起,小宽针刺入1厘米。主治蹄黄、蹄肿、漏蹄。

羊体表穴位

3.耳尖 4.太阳 6.晴明 9.三江 11.山根 13.鼻俞 23.颈脉 25.苏气

26.肺俞 29.脾俞 33.肷俞 34.百会 43.后海 44.尾根 45.尾本 46.尾尖

47.膊尖 48.膊栏 49.肩井 50.抢风 51.肘俞 52.胸堂 54.膝眼 55.前缠腕

56.涌泉 57.前蹄头 60.环中 65.汗沟 66.仰瓦 68.掠草 69.后三里

70.曲池 71.后缠腕 72.滴水

羊的肌肉及穴位

4.太阳 6.晴明 9.三江 14.开关 23.颈脉 24.鬐甲 26.肺俞 29.脾俞

30.关元俞 34.百会 35.肾俞 36.肾棚 37.肾角 49.肩井 50.抢风 51.肘俞

52.胸堂 54.膝眼 55.前缠腕 56.涌泉 64.邪气 65.汗沟 66.仰瓦

69.后三里 70.曲池 72.滴水

羊的骨骼及穴位

1.天门 2.龙会 12.外唇阴 13.鼻俞 24.鬐甲 25.苏气 26.肺俞 29.脾俞

30.关元俞 33.肷俞 34.百会 44.尾根 46.尾尖 47.膊尖 48.膊栏 49.肩井

51.肘俞 55.前缠腕 60.环中 61.环后 62.大胯 63.小胯 68.掠草

羊背侧穴位

1.天门 2.龙会 3.耳尖 11.山根 21.风门 24.鬐甲 25.苏气 26.肺俞

27.肝俞 28.六脉 29.脾俞 30.关元命 32.腰中 34.百会 35.肾俞 36.肾棚 37.肾角 44.尾根

羊前面穴位

2.龙会 9.三江 11.山根 12.外唇阴 13.鼻俞 49.肩井 52.胸堂 54.膝眼

56.涌泉 57.前蹄头 72.滴水 73.后蹄头

羊腹侧穴位

23.颈脉 38.脐前 39.脐中 40.脐旁 41.脐后 43.后海 45.尾本 46.尾尖58.前灯盏 67.肾堂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