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冰草属
    来源:辈宠网

禾本科的一个属(A-gropyron Gaertn.)。多年生草本。具根茎或否,叶片扁平或内卷,穗状花序顶生,硬直,穗轴每节具1枚小穗,小穗互相密接呈覆瓦状,先端具芒尖或短芒。颖果与稃片粘合不易脱落。异花授粉,但非全部自交不孕。染色体数2n=14~56。性耐寒、抗旱、耐盐碱。全世界约有150种, 分布于温带。其中100余种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有30多种,阿拉斯加有13种。中国约有15种, 多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西南等省 (区)。有一些种已被驯化栽培,其中较重要的种有冰草、沙生冰草、蒙古冰草、西伯利亚冰草、高冰草、中间冰草等。
 冰草 (fairway wheatgrass) 禾本科冰草属的一种〔A. cristatum (L. ) Gaertn.〕,又名扁穗冰草。多年生旱生牧草。用于放牧或调制干草。马、羊最喜食,牛、骆驼乐食。也可用做水土保持植物。
 分布和适应性 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洲。1896年俄国首先驯化栽培,20世纪初,传入北美。中国的东北、内蒙古、华北、西北均有分布和栽培,是牧区重要牧草之一。抗寒、耐旱。能耐-30℃的低温,也能在沙地上生长。在年降水量300毫米的地区,能正常生长发育。耐碱,适宜在草原栗钙土上生长,生长期可达 15年。在内蒙古锡林格勒盟, 4月返青, 6~7月抽穗,8月成熟,9月枯黄。
 形态特征 须根稠密,外具沙套。秆疏丛生或密丛生, 高15~75厘米, 直立或基部膝曲。叶鞘紧裹茎,粗糙或边缘具短毛。叶舌膜质。叶片粗糙,边缘内卷, 长4~48厘米, 宽2~5毫米。穗状花序较粗壮, 矩圆形或两端微窄, 小穗紧密平行排列成两行,呈篦齿状。外稃有毛, 尖端具短芒 (图1)。千粒重2克左右。细胞染色体数2n=14。


 图1 冰 草


 栽培技术 播前精细整地。早春或雨季播种。条播行距20~30厘米,覆土2~3厘米。每公顷播种量30~37. 5千克。也可与苜蓿、红豆草混种。苗期生长慢,用一年生作物如燕麦等做保护作物,可减少杂草危害。适量灌水能促进幼苗生长。播种的第2年可正常利用。全年抽穗期或初花期刈割一次,调制干草,再生草放牧利用。内蒙古春播当年每公顷收干草1 050千克,第2年2 250~4 500千克,刈草或收种后田间需加强管理。返青后,施氮肥,种子田增施磷肥,以延长草地利用年限,提高牧草和种子的质量。每公顷收种子600~900千克。
 营养成分 营养生长期风干物质中含水分9.71%, 粗蛋白质20.23%, 粗脂肪4. 79%, 粗纤维23. 35%, 无氮浸出物34. 15%, 粗灰分7. 77%, 钙0.59%,磷0. 4%。抽穗以后,营养成分下降。在风干物质中含水分11.5%, 粗蛋白质16. 93%, 粗脂肪3. 64%,粗纤维27. 15%,粗灰分6. 44%,无氮浸出物34. 34%,钙0. 4%,磷0.37%。枯黄后,粗蛋白质下降至3.74%,而粗纤维素增加到40%左右,适口性和营养水平明显下降。
 沙生冰草 (crested wheatgrass) 禾本科冰草属的一个种 〔A. desertorum (Fisch.) Schult.〕。多年生旱生牧草。用于放牧或调制干草,马、牛、羊均喜食。亦可做固沙改土植物。
 分布和适应性 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地区及北美。中国的内蒙古、东北、西北、华北均有分布。俄国首先驯化栽培。1906年从俄国的土耳其斯坦引入美国西部大平原栽培,1911年引入加拿大,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入栽培品种在中国的华北、西北、东北种植。主要品种有诺丹(nordan)等。抗寒、耐旱。是荒漠草原的建群种, 山地草原的伴生种。能在最低年降水量150毫米地区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沙化的荒漠土、砂砾质的棕钙土、沙丘均能生长。返青早,在新疆4月返青,5月下旬至6月抽穗开花,7月结实,10月枯黄。
 形态特征 根具沙套。秆细,疏丛或密丛型, 高20~60厘米, 基部节膝曲, 光滑, 有时花序下被柔毛,叶灰绿色,卷曲呈锥状,长4~12厘米,宽1.5~3毫米。穗状花序圆柱形, 矩圆状条形, 长5~9厘米,宽5~11毫米, 小穗覆瓦状排列, 紧密而向上斜升, 不呈篦齿状。第2颖与外稃有短芒。颖果与稃片粘合,长约3毫米,红褐色, 顶端有毛(图2)。千粒重2. 5克左右。高度异花授粉, 易变异。染色体数2n=28。
 


 图2 沙生冰草


 栽培技术 播种前整地,施有机肥。春、夏、秋播种,条播行距30厘米,覆土3~4厘米,每公顷播种量15~22.5千克。可单播, 也可与苜蓿、早熟禾、无芒雀麦、中间冰草混种。种子大,出苗率高,但苗期生长慢,要注意防除杂草危害。播种的第2年可正常利用,每年刈割1~2次, 每公顷产干草3 750~6 000千克。返青或刈割后施氮肥、灌水可明显提高牧草的产量。种子田,每公顷产种子150~300千克。美国和加拿大种植较广的优良品种有1954年美国北达科他州育成的诺丹, 苗期生长快, 草质好, 种子产量高。1953年加拿大育成的萨米特(summit),干草产量高,也用于放牧, 生长寿命长。
 营养成分 开花期风干物质中含水分8. 25%,粗蛋白质12. 56%, 粗脂肪2.41%, 粗纤维31. 5%, 无氮浸出物39. 93%, 粗灰分5.35%, 钙0.35%, 磷0. 13%;成熟期含水分7.84%,粗蛋白质4. 43%,粗脂肪3.52%, 粗纤维26. 66%, 无氮浸出物51.24%,粗灰分6.31%, 钙0.45%, 磷0.034%; 抽穗期有机物质消化率59.92%,消化能10. 50兆焦/千克,代谢能8.27兆焦/千克。
 蒙古冰草(mongolian wheatgrass) 禾本科冰草属的一个种(A. mongolicum Keng. ),又名沙芦草。多年生旱生牧草。用于放牧或调制干草,马、牛、羊均喜食。也可做水土保持植物。
 分布和适应性 分布于欧洲北部、中亚细亚。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和新疆均有分布。耐旱、抗寒。夏季休眠,春秋生长繁茂。对水分敏感, 在湿润或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势明显增强。在年降水量200~300毫米的干燥沙地、荒漠、干草原地带都可生长。亦耐风沙, 耐瘠薄。
 形态特征 根须状, 外被沙套。秆直立,疏丛,基部常膝曲,高40~90厘米。叶片灰绿色,叶缘常内卷呈针状, 长10~15厘米, 宽1.5~3毫米。穗状花序,小穗排列疏松,向上斜升,含小花3~8, 外稃先端具短芒尖。颖果椭圆形,长约4毫米, 淡黄褐色 (图3)。千粒重1. 9克左右。染色体数2n=14。


 
 图3 蒙古冰草


 栽培技术 种植方法同冰草。在风沙地、沙化、退化草场、干草原种植,应采用免耕补播方法,并与耐旱的伏地肤、沙蒿、锦鸡儿、花苜蓿、塔落岩黄芪混种。每公顷产干草1 125~1 500千克。
 营养成分 开花期风干物质中含水分7.19%,粗蛋白质13. 14%, 粗脂肪2.8%, 粗纤维27. 03%, 无氮浸出物43. 63%,粗灰分6.21%;抽穗期,有机物质消化率55. 15%,消化能9.49兆焦/千克,代谢能7. 37兆焦/千克。
 西伯利亚冰草(sibe-rian wheatgrass) 禾本科冰草属的一个种 〔A. sibiricum(Willd. ) Beauv. 〕。多年生旱生牧草,用于放牧、调制干草,马、牛、羊均喜食。
 分布和适应性 前苏联的西伯利亚、蒙古,中国的内蒙古、东北、华北均有分布。中国和前苏联有驯化栽培。抗寒,耐旱。年降水量为200~250毫米的平地、沙丘及较湿润的沟坡等地区均可生长。耐轻碱, pH值7.3~8. 7可正常生长。不耐高温,夏季炎热时休眠。在内蒙古4月返青, 7月抽穗, 9月枯黄。
 形态特征 秆疏丛, 高70~95厘米, 直立或基部节膝曲。叶片扁平,干燥时内卷,长10~18厘米, 宽0. 7~0. 9毫米。穗状花序微弯曲,长8~12厘米, 宽1~1.2厘米,小穗覆瓦状排列,无柄,灰绿色,每小穗含小花7~11朵 (图4)。染色体数2n=28。
 栽培技术 种植方法同冰草。在沙地及干草原种植不宜翻耕, 可直接补播。播种的第2年, 每公顷产干草3 000~4 500千克, 种子450千克。也可与无芒雀麦、苜蓿、沙打旺组成混播草地。刈割、放牧利用后灌水、施氮肥可明显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


 图4 西伯利亚冰草


 营养成分 抽穗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6. 6%,粗脂肪2.1%,粗纤维30. 8%,无氮浸出物41.7%,粗灰分8.8%, 钙0.72%, 磷0.27%。
 高冰草(tall wheatgrass) 冰草属的一个种〔A. elongatum(Host. )Beauv. 〕, 又名长穗冰草、长穗偃麦草 〔Elytrigia elongata (Host.)Nevski.〕。多年生耐盐牧草。用于放牧或调制干草。
 分布和适应性 分布于欧洲东南部和小亚细亚含盐较高的草地及海边。1932年美国从苏联引进,种植于盐碱地上,生长繁茂,为盐碱地重要牧草之一。耐寒、抗旱、耐盐性强,在含盐量0.4%~0.5%土壤中能正常生长。1985年, 中国由澳大利亚引进, 在山东滨海地带种植, 获得成功。
 形态特征 根系强大, 有地下茎, 株高150~200厘米,叶长35~40厘米,宽0. 5~0.9厘米,叶面粗糙,微有茸毛。穗状花序,长30~40厘米,小穗互生,稀疏排列于穗轴两侧,每穗有小穗14~16个,小穗长1.4~2.5厘米,有小花5~11朵。结实4~10粒, 种子浅黄色,千粒重6.18克。染色体数2n=14, 56, 70。
 美国和加拿大培育了一些新品种, 栽培面积较大的有“杰斯”(jose),该品种品质优良。华盛顿州1959年培育出的“奥卡”(alkar)是耐盐碱型品种。1966年加拿大育成的“奥比特”(orbit)是耐寒、耐盐碱类型。
 栽培技术 种植方法同冰草。
 营养成分 抽穗期风干物质中含水分5.63%,粗蛋白质21.19%,粗纤维23. 67%,粗脂肪5.02%,粗灰分10. 54%, 无氮浸出物33. 95%, 钙0. 15%, 磷0. 81%。
 中间冰草 (intermediate wheatgrass) 禾本科冰草属的一个种〔A. intermedium(Host.) Beauv. 〕, 又名 中间偃麦草 〔Elytrigia intermedia ( Host. )Nevski.〕。多年生牧草。用于放牧或调制干草。
 分布和适应性 原产欧洲中部巴尔干及小亚细亚。1932年由前苏联的高加索引入美国,成为美国西部平原、山谷草原区重要牧草之一。后传入加拿大,现为该地西部干旱地区的主要牧草。中国1974年引入,在北京、内蒙古、青海、吉林试种,表现良好。抗寒,在中国的青海、内蒙古均能安全越冬。耐旱,根系发达,具横走茎,能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条件下生长。不耐夏季高温,早春、夏末生长快。对土壤要求不严。生长年限较短, 6年左右。
 优良品种有美国的“奥赫” (oahe)、“特哥玛”(tegmar)和加拿大育成的 “切夫”(chief)(也译作酋长)。
 形态特征 须根系, 具发达的横走根茎。茎直立、粗壮、疏丛生。高100~130厘米。基生叶密集,长而宽,茎上叶较多,叶缘有短毛,叶色灰绿, 有蜡质。穗状花序,细长,可达20~30厘米,小穗无柄、互生,排列于穗轴两侧, 每穗有20~30个小穗, 每小穗有花3~6朵,可结实2~6粒 (图5)。千粒重5.2克。


 
 图5 中间冰草


 栽培技术 种植方法同冰草。
 营养成分 抽穗期鲜草 (干物质23%) 中, 含粗蛋白质3.1%,粗脂肪0. 7%,粗纤维7.3%,粗灰分2%, 无氮浸出物9.9%; 钙0.13%, 磷0.06%。
 其他冰草 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中国先后引进的冰草属牧草还有: ①蓝茎冰草 〔 (western wheat-grass)A. smithi Rydb〕。典型根茎型多年生牧草。抗旱、耐盐碱, 草质优良。②粗穗冰草 〔 (thickspike wheatgrass) A. dasystachyum (Hook.)Scribin〕。原产哈得逊湾到阿拉斯加一带, 根茎型, 抗干旱。③细茎冰草〔 (slender wheatgrass) A.trachycaulum Link.(Malte)〕。短寿命(5年)丛生型多年生牧草。原产北美,适应各种土壤,耐盐碱。著名的品种有 “普赖默”(prima),早熟、多叶、抗病。④毛冰草〔(stiffhair wheat-grass) A.trichophorum (Link.)Richt.〕。多年生牧草。生长2~3年后,有粗短的根茎。原产东欧、中亚及西南亚。适应干旱炎热气候, 耐盐碱。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