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学说的现代研究,以病理研究为多,详见病因病机篇。本章只就生理上气的研究加以概述。气是中兽医学气论思想的基本概念,与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的气范畴有着密切关系,是学习、掌握中兽医学基础理论必须理解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因此,几十年关于生命基本物质的研究,主要围绕气的概念、理论而展开。
1. 气概念的探索
关于气的基本含义,在历代医家的著述中并无明显的异议,但自20世纪50年代始,随着中医及中兽医理论研究的进展,对气的基本含义的认识不尽一致,大体有如下几种观点:
(1)气是物质说:50年代末期,秦伯未氏指出:“气,究竟是什么?在目前很难加以定义,有些地方代表一种能力,有些地方是指的一种物质。据我个人看法,前人把气和血对待,血是物质,气也应该是物质,气所发生的作用,就是所谓能力。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都认为气是最根本的原始物质,那么古人看到了有形的血,可能觉察还有充满在血液里最微细的、肉眼不能看到的一种物质,这种物质的作用,能改善血液的功能和帮助血液的正常流行,就称作气。”
(2)气是功能说:罗石标氏在60年代初期提出:“实质上气的概念,只能与功能活动有关,并不包含其他概念”,“气可由物质运动变化而产生,却绝不能说气就是物质”,“气是一切物质运动变化的作用,它是物质的基本特性。对人体来说,它是反映人体生理的、病理的变化作用的概念,它是由形体所产生的。气与物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概念上不能混淆。”所以气的确切的定义是:“气是一切物质运动变化的作用。”
(3)气的两义说:危北海氏针对当时关于中医学中气是物质和气是功能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提出气的意义有两个:“一方面是指实质性的物质,另一方面是指功能性的活动”,“气的意义既可以指功能,又可以指物质。”1964年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内经讲义》(简称二版教材)采纳这一观点。之后,1974年、1978年的全国统编教材《中医学基础》(简称三版、四版教材),均尊崇“气的两义说”。
(4)气是物质与功能的统一说:李德新认为,中医学在论述人体的生命活动时,气这个概念常常同时具有生命物质和生理功能两种含义,但并不是认为除物质性的气之外,还存在一种非物质的纯功能之气。因为气是极为微细的物质,其形态之小,目力难以视及,至多能觉察其混沌的云雾状态(如水汽等)。只有通过它的运动表现,才能表现出气的存在。故曰:“善言气者,必彰于物。”《素问·气交变大论》人体任何生理功能都必须以一定方式存在的物质作基础,都不能脱离一定的物质结构。人体生命物质的气是通过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而表现出来的。换句话说:人体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就是生命物质的气的功能表现。由于中医学把人体当作一个运动着的行为过程来把握,主要是从功能方面来揭示脏腑的本质的,主要是通过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来感知生命物质气的存在的,因此,中医学中的气不仅有生命物质的含义,而且也常常有功能的含义。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医学的气可以既表物质又表机能。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结构是基础,功能是表现。中医学中的气是物质与运动、结构与功能的辩证统一,其基本概念应当是: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吴弥漫认为,中医的每一种气都是物质与功能的统一体,不存在只是物质而没有功能,或者只是功能而没有物质的气。质与能在中医“气”这一独特概念中得到完满的统一。中医学的气是指人体中具有一定功能的物质颗粒,它构成人体并维持生命活动,体现了其所构成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
(5)本人认为,气是一种物质,统领畜体的一切活动,是家畜生命的主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
2. 中兽医学的气概念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气范畴
《内经》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先秦)哲学的气一元论,并将其应用于中兽医学领域,作为构建中兽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形成了中兽医学的气论思想。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给中兽医学以深刻影响,而中兽医学的气论思想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因此,中兽医的概念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气范畴有着密切联系。关于两者关系的探讨,有如下几种观点:
中兽医学关于气的概念,常与古代哲学糅合印证,相互影响和促进。中兽医经典《司牧安骥集》吸取古代哲学关于气的认识而应用于祖国兽医学,提出畜体亦是一个不断进行着升降出入气化作用的生命过程,并循此还具体探索了畜体气化运动的某些特殊规律,解释了自然与牲畜的关系,阐述了牲畜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药理药性。
中兽医学的气与古代哲学的气在概念上是不同的。中兽医学的气只存在于畜体内,是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而哲学的气充塞于整个宇宙之中,是宇宙的本原,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中兽医学的气既不能称为宇宙的本原,也不是畜体的本原,不能说畜体各脏腑组织是由气构成的。畜体的各脏腑各部位是由精化生的,而非由气构成的。
中国古代哲学特别重视认识世界和认识人自身的一致性,即天人合一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路。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坚持“天人一气”说,认为“天人之蕴,一气而已”(《读四方大全论·尽心上》)。生命的本质,是哲学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坚持生命的物质性,强调“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对生命给予唯物主义的回答。《内经》把先秦气一元论应用到医学,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等问题作了唯物辩证法的说明,它不仅是中医经典著作,而且还是含有丰富哲学思想的哲学著作。《内经》气论思想,在论述医学问题,也必然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由天及人,从哲学而医学,因此,《内经》对气范畴赋予多方面的含义,既有哲学含义,又有医学含义,既有天地自然的含义,又有人的生理病理、药物性味的含义。所以,常常是哲学的气范畴和医学的气概念混用。这正体现出中医及中兽医学属于传统科学,属于自然哲学的特征。而今,对中兽医学理论的继承、发扬、整理、提高,逐步实现现代化,不能停留在《内经》的认识水平,既要分析古代哲学气范畴与中兽医学气概念的关系,又要把抽象的哲学范畴和具体科学概念区别开来,更不能用标示哲学上物质存在的“气范畴”来代替中兽医学的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气”。这也是中兽医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3. 气的分类研究
历代中兽医家对畜体之气的分类,虽标准不一,分类各异,但基本上不外分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之气为元气,后天之气为宗气、营气、卫气、脏腑经络之气等。迄今,学术界也多宗此说。但对真气与元气,真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与脏腑经络之气的关系认识不一。
真气与元气:“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灵枢·刺节真邪论》)之说。认为“真气是概括机体所有之气而言,永恒地运行于周身,无处不到”。真气就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来分析,属于整体的有宗、中、元气三种;属于局部的则五脏各有其气。真气与元气是整体与局部、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的关系,即真气为畜体之气的最高层次。视真气即元气,真气与元气同义。为规范真气与元气的逻辑关系,真气当属畜体之气的最大概念,是畜体之气的总称,而元气当属真气之中源于先天者。
脏腑经络之气:为先后天之气的有机结合,分布于脏腑经络之中,即为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真气具体分布在某一脏腑,即为某一脏腑之气,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而有的则将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定义为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似与气的概念发生逻辑矛盾。
4. 气实质的探索
几十年来,中医药研究工作者和有志于中医学研究的哲学、自然科学工作者,从哲学、经史学、天文学、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对气的实质进行了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实验数据和资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迄今尚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现有的资料距揭示气的实质尚相距甚远。兹就有代表性的研究概述如下:
(1)气是统一场说:从现代物理学角度探讨气的概念,认为“作为万物本原的元气,就相当现代物理学中的统一场”,“元气是连续物质世界的本原,它以两种不同的形态存在,即弥散态和聚集态。弥散态是元气散而未聚、未成形质、无形无象、能量密度低的本然状态;聚集态则是元气聚而成形、有形有象、能量密度高的能量激发态或能量凝聚区”,元气以“弥散态(背景场和缔造场)和聚集态(粒子和超密态)两种形态而存在”。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卡普拉(F·Ca-pra)认为,在中国哲学中,气这个字在字面上的意义是“气体”或“以太”,在古代的中国用它表示生命的气息,或者表示宇宙具有生气的能量。气的概念与近代物理学中量子场的概念极为惊人地相似。和量子场一样,“气”也被看作是一种微妙而不可感知的物质形式,它存在于整个空间中,并且能聚集成致密的有形物体。在量子理论中,场或者说“气”,不仅是一切有形物体的潜在本质,而且还以波的形式载带着它们相互作用。
(2)畜体气场说:畜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超级巨系统,存在着控制整体行为的各种分系统。但其中任何一个系统都不足以代表畜体的整体状态,而畜体气(场)就处于统帅全局的最重要位置,是能代表畜体整体状态的系统。畜体气场是一类似于电磁场,但内涵更为广泛的无形的场。畜体气场具有复杂的结构。畜体内具有大大小小、纵横交错、旋复反复的无形通道,通道中所输送的物质就是气。经络系统是这些无形通道的主要部分。畜体气场具有开放性、可变性、全息性与相关性、层次和级别性,意念的调控性、自然调控性、信息性等特性。
(3)气与熵流说:认为真气是对应于畜体大系统及脏腑小系统的总熵。气的运动伴随着正熵的产生,气机出入导入了负熵的摄入,对各脏腑小系统而言,其相互间还存在着熵流交换。气是信息的载体,有传递、保存、交换的性能。真气与衡量畜体系统有序度的总熵有着等价性,代表了系统整体的宏观行为。
(4)气是序参量说:以生命物质的“实体一场”二象性假定为基础,将人体视为“形体一气一功能”三位一体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巨系统,“气”或“场”是生命物质的连续方面,是作为与有一定形态的“实体”相联系的——“象”而存在的,它们与实体或形体一起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二者缺一不可。“气”或“场”有确定的属性。其一,是真实存在的物质,不能仅视为功能或关于功能的一种思维模式;其二,作为生命物质,它与生命的形体(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有机体、群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它们共同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负载生命现象;其三,气与形体构成的生命体系具有一定的功能,这些功能又反作用于“形体——气”体系;其四,“气”可以包含多种不同层次的已知或未知的物质,从某种“原始物质”(天、地、人等万物的共同的物质基础)、电磁场、某些基本粒子到原子、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分子(包括细胞间的化学信使、激素等)都可归于气的范围;其五,与生命实体的层次结构相应,“气”可以有复杂的层次结构以及相应的时空性质,由于气的广延性和流动性,其结构、性质和运动方式可能比可见的形体更复杂、更多样化;其六,“气”是生命体系中的能量,尤其是信息的携带者。与激光器中偶极子与电场间的关系作比较,发现“气”在畜体巨系统中起着“序参量”的作用。故认为“气”是畜体超复杂巨系统的序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