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第十一节 禽霍乱
书籍: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宝典    来源:辈宠网

禽霍乱又名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鹅和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型的特征为突然发病,下泻,出现急性败血症症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 慢性型发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病程较长,病死率较低。

该病在世界所有养禽的国家均有发生,在我国某些地区发病严重,是威胁养禽场的主要疫病之一,OIE将其列入B类动物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病原学】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的成员。本菌为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多单个存在,不形成芽孢,无鞭毛,新分离的强毒菌株具有荚膜。病料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或美蓝染色呈明显的两极浓染,但其培养物的两极染色现象不明显。

该菌的血清型一般是5:A,8:A,9:A和2:D,以5:A最多,其次是8:A。我国郑明球 (1982) 对禽源巴氏杆菌分型结果,111个禽源菌株有104株属5:A。

本菌的抵抗力很低,在干燥空气中2~3天死亡,在血液、排泄物和分泌物中能生存6~10天,直射阳光下数分钟死亡; 一般消毒药在数分钟内均可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各种家禽及野禽均能感染。鸡、鸭、鹅、火鸡和鸽最易感。鸭、鸡常呈急性经过,鹅次之。鸡以产蛋鸡、育成鸡和成年鸡发病较多,雏鸡有一定的抵抗力。健康带菌的禽类,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抵抗力降低,亦可发病。

2.传染源 病死禽、康复带菌禽和慢性感染禽是主要传染源。

3.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其次是经呼吸道感染,也可经损伤的皮肤而感染。

4.流行形式及因素 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潮湿、拥挤、突然换群和并群,气候剧变、寒冷、闷热、阴雨连绵、禽舍通风不良、营养缺乏、寄生虫、长途运输及其他疾病等,都可成为发病的应激因素。所以,本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以秋、冬和春季发生较多。本病多呈地方流行性,特别是鸭群发病时,多呈流行性。

【临诊症状】

鸡: 本病的潜伏期为2~9天。临诊上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1.最急性型 在流行初期,肥壮、高产的鸡只,常呈最急性经过。病鸡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生不安,倒地挣扎,翅膀扑动几下迅即死亡。或者头晚精神及食欲均好,次日发现死于鸡舍里,病程数小时。

2.急性型 最为常见,病鸡体温升高至42~43.5℃,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弓背,缩头或将头藏于翅膀下,呆立一隅,闭目,食欲减少或不食,常有剧烈腹泻,粪呈灰黄、灰白、污绿色,有时混有血液。冠及肉髯发绀呈黑紫色,呼吸困难; 口、鼻分泌物增多,常流出带有泡沫的黏液; 产蛋鸡停止产蛋; 最后衰竭、昏迷痉挛而死。病程1~3天,病死率高。

3.慢性型 由急性不死转为慢性,多见于流行后期。精神不振,鼻孔流出少量黏液。经常腹泻,体渐消瘦,鸡冠及肉髯苍白。有的病鸡一侧或两侧肉髯肿大,有的可能发生干结、坏死。有的病鸡发生关节炎,关节肿大、疼痛、跛行,甚至不能走动。病程可达数周。生长发育不良,产蛋停止。

鸭: 发生禽霍乱症状不如鸡的明显,常以病程短促的急性型为主。一般表现为精神沉郁,停止鸣叫,不愿下水,不愿走动,眼半闭,少食或不食,口渴。即使下水,行动缓慢,也常落于鸭群后面或呆立一隅。鼻和口中流出黏液,病鸭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张口,摇头,企图甩出喉头部黏液,故有 “摇头瘟”之称。亦见发生下痢,病鸭排出铜绿色或灰白色稀粪,少数病鸭粪中混有血液,腥臭。病程较长者,有的病鸭发生关节炎或瘫痪,一侧或两侧局部关节肿大,不能行走。还可见鸭的掌部肿胀、变硬,切开可见干酪样坏死。病鸭群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时,死亡下降,但停药后又复上升,如此断续零星发生,尤以种鸭或填鸭群当气候骤变后易发生。

成年鹅的症状与鸭相似,仔鹅发病和死亡较成年鹅严重,以急性为主,病程1~2天。

【病理变化】 死于最急性的病鸡,剖检无特征病变,仅见心冠状脂肪有小点出血。

急性病例病变较为特征,病鸡皮下、腹腔浆膜和脂肪有小点出血。肝脏肿大,棕红色,质脆,肝表面可见很多灰白色针头或粟粒大的坏死点。肠道充血、出血、发炎,尤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肠内容物含有血液,黏膜红肿,有很多出血点或小出血斑,黏膜上常覆有黄色纤维素小块。心外膜和心冠脂肪常有多量出血点,心包内积有多量淡黄色液体,并混有纤维蛋白,心肌和心内膜亦见出血点。肺有充血或出血。产蛋鸡卵泡充血、出血、变性,呈半煮熟状。

慢性病例除见上述部分病变外,鼻腔、鼻窦及上呼吸道内积有黏液。有关节炎的病例,可见关节肿大,切开见有炎性渗出物或干酪样坏死物。公鸡的肉髯水肿,内有干酪样物。有时母鸡的卵巢和腹膜亦见变性和干酪样物。

鸭的病理变化与鸡基本相似。心包囊内充满透明橙黄色液体,心冠状沟脂肪、心包膜、心肌出血 (见彩图101)。肝略肿胀,脂肪变性,表面有针头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 (见彩图102)。肠道有充血和出血,尤以小肠前段和大肠黏膜为甚,小肠内容物呈淡红色。肺见出血或急性肺炎病变。雏鸭为多发性关节炎时,关节面粗糙,内附有黄色干酪样物或肉芽组织,关节囊增厚,内含红色浆液或灰黄色混浊黏稠液体。

【诊断】 仅根据临诊症状不易确诊,但通过剖检病理变化观察,结合流行病学及防治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可做出确诊。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检查。

病料样品采集: 无菌采集病死禽的肝、脾和心血等病料。

1.流行病学及临诊判断 除鸡发病外,鸭、鹅也可同时发病; 常有降低禽类抵抗力的不良因素存在; 临诊上表现严重下痢; 多突然发病,急性死亡,且病死率很高。

2.病理学诊断 心冠脂肪及心外膜出血严重; 心包液增多,并混有纤维蛋白; 肝脏肿大,表面有多量灰白色针头大的坏死点; 十二指肠有明显的出血性炎症; 皮下、腹膜、浆膜有小点出血。

3.细菌学检查 这是确定禽霍乱的可靠方法,可取病禽肝、脾、心血等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查。

(1)病料抹片检查 心血、肝、脾组织涂片,瑞氏、美蓝或姬姆萨染色液染色后镜检,可见多量两极着色的小杆菌。

(2) 培养 病料接种在鲜血琼脂平皿上,37℃孵育24 h,可见圆形、湿润、表面光滑的露珠样小菌落。

4.动物接种试验 将病料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5~1:10乳液,取上清液0.1~0.5 ml接种小鼠、鸽或鸡,1~2天发生死亡。再取病料涂片检查,或作血液琼脂培养,均能分离出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以确诊。

5.鉴别诊断 鸡霍乱应与鸡新城疫、鸭霍乱应与鸭瘟相鉴别。

【防控措施】 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使家禽保持较强的抵抗力,对防止本病发生是最关键的措施。养禽场严格执行定期消毒卫生制度,引进种禽或幼雏时,必须从无病的禽场购买。新购进的鸡鸭必须隔离饲养2周,无病时方可混群。

常发本病的地方可用禽霍乱菌苗预防接种或定期投喂有效的药物。

1.免疫接种 在本病流行地区可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目前我国生产使用的禽霍乱菌苗有灭活菌苗和弱毒活菌苗。禽霍乱灭活菌苗有氢氧化铝菌苗和蜂胶菌苗。

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2月龄以上鸡或鸭一律肌肉注射2 ml,免疫期3个月; 如第1次注射后8~10天再注射一次,免疫效力较好。

禽霍乱蜂胶灭活菌苗,既可常温保存又可低温保存,应用效果较好。2月龄以上禽肌肉注射1ml; 2月龄以下禽肌肉注射0.5ml。免疫后5~7天产生坚强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保护率90%~95%。

G100E40禽霍乱弱毒菌苗和731弱毒菌苗的免疫期仅3.5个月。国内还有不少单位研制出不下10种弱毒菌苗,但效果均不甚理想。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试制自家菌苗,即从当地发病禽分离菌株,制成灭活菌苗; 或用急性发病死亡禽的肝脏,经研细、过滤、稀释,加甲醛灭活制成,菌检合格后即可使用。

2.治疗 早期确诊,及时治疗,有一定效果。

(1)抗生素 及时用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进行治疗,对禽霍乱均有较好的疗效。青霉素为每只病鸡或病鸭肌肉注射3万~5万IU,每隔6~8h注射一次,连续2~3天。链霉素,在成年鸭、鸡 (体重1.5~2 kg),每只肌肉注射10万IU (0.1 g),每天注射两次,连用2~3天。在饲料中添加0.05%~0.1%土霉素,连用数天,或按每千克体重40 mg,肌肉注射。

(2) 喹诺酮类 恩诺沙星50μg/ml饮水,连饮3~5天。其他的喹诺酮类药也有较好的疗效。

(3) 磺胺类 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喹恶啉、复方新诺明及磺胺甲氧嗪 (长效磺胺)、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氯吡嗪钠等都有良好疗效。在病禽的饲料中添加0.5%~1%磺胺喹恶啉,或饮水中配成0.1%溶液,连喂3~4天。成年鸡、鸭每只口服长效磺胺0.2~0.3 g,每日一次,或在饲料中添加0.4%~0.5%,每天一次。复方新诺明按0.02%混于饲料中喂服3~5天。磺胺—间—甲氧嘧啶与抗菌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 (TMP),按5:1比例配合,按每千克体重30mg拌料喂服,每天一次,连服5天。

(4)抗巴氏杆菌病高免血清 皮下注射10~15 ml,在早期应用有良好效果,如再配合抗菌药物治疗,疗效更好。

3.疫情控制措施 禽群发生霍乱后,应将病死家禽全部深埋或销毁,病禽进行隔离治疗。同禽群中尚未发病的家禽,全部喂给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以控制发病。用禽霍乱抗血清进行紧急注射更好。污染的禽舍、场地和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距离较远的健康家禽紧急注射菌苗。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