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十二、禽霍乱
书籍:新编兽医实用手册    来源:辈宠网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M)引起的鸡、鸭、鹅等禽类的一种接触性急性败血症。

【病原】

本病病原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染色阴性,卵圆形短杆菌,单个或成对存在。无鞭毛,不形成芽孢,许多血清型菌株有荚膜。组织、血液和新分离的培养物中的菌体呈明显的两极着色。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基上可生长。

根据菌落荧光性,多杀性巴氏杆菌分为Fg和Fo两类。Fo型菌落呈橘红色带金光,边缘有乳白色光带,对禽类的致病力强。新分离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接种马丁琼脂平皿,45°折光观察,菌落有荧光。根据荚膜抗原不同,将多杀性巴氏杆菌分成A、B、C、D、E、F6个血清型。根据菌体抗原,将多杀性巴氏杆菌分成12个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常用菌体抗原——荚膜抗原来表示,如最常见的5:A型。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均为A型和F型。A型菌苗只对A型菌有保护力。

巴氏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在阳光直射和干燥条件下迅速死亡;对热敏感,加热56℃15分钟、60℃10分钟可被杀死。对各种消毒药的抵抗力不强,5%~10%生石灰、1%漂白粉溶液、1%~2%烧碱、3%~5%石炭酸、3%来苏儿、0.1%过氧乙酸、70%酒精、1×10-6~5×10-6的二氧异氰尿酸钠等,均可在数分钟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

各种家禽和野禽均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较高的易感性,鸡、鸭、鹅、鸽、鹌鹑、火鸡均可发病,鸡鸭最易感,鹅的感受性较差。一般侵害4周龄以上的禽类,育成鸡和成年产蛋鸡多发,营养状况良好、高产鸡易发。病鸡、康复鸡或健康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慢性病鸡或引进带菌的家禽往往造成复发或新鸡群暴发本病。家禽一旦发病,很难查出传染源。主要由污染的羽毛、饲料、笼具、饮水和环境通过消化道而传染,还可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及其伤口等传染。吸血昆虫、苍蝇、猫等也可能成为传播媒介。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闷热、潮湿、多雨的时期较为多见。

【症状】

鸡群发病依病程一般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

1.最急性型 常发生于该病的流行初期,特别是成年产蛋鸡(肥胖鸡和高产鸡)易发生。最大特点是生前不见任何临床症状突然死亡。

2.急性型 此型在流行过程中占较大比例。病鸡表现精神沉郁、呆立、缩颈闭眼或头藏翅下,羽毛松乱,口中流浆液性或黏性液体,鸡冠、肉垂发绀呈黑紫色。病鸡下痢,常有剧烈腹泻,排出黄色、灰白色或淡绿色稀粪。体温高达44℃,食欲废绝,口渴喜饮,呼吸加快。病程短,1~2天死亡。

3.慢性型 在流行后期或本病常发地区可以见到。有的是由急性病例转为慢性。病鸡精神、食欲时好时坏,有时见有下痢。病变常局限于某一部位,如一侧或两侧肉髯肿大,有的有结膜炎或鼻窦肿胀,鼻流黏液且有特殊臭味。如病菌侵入关节引起腿部关节或趾关节肿胀和化脓、跛行。产蛋母鸡卵巢常发生感染,成熟卵泡表面血管模糊不清。慢性病鸡可拖延几个周才死亡,或成为带菌者,因此必须严格处理。

鸭、鹅的症状与鸡基本相似,多呈急性经过,发病急、死亡快。一般表现为精神委顿,尾翅下垂,食欲废绝,口渴,呼吸困难,鼻和口中流出黏液。病鸭常摇头,想把积蓄在喉部的黏液排出来,所以又称“摇头瘟”。剧烈下痢,排绿色或白色稀粪,有时混有血液,有恶臭。往往发生瘫痪,通常1~2天死亡。慢性病例可见关节炎、跛行等症状。

【病变】

1.最急性死亡病例 剖检看不到明显的病变,或仅在个别脏器有病变,但不典型。急性病例变化较为明显,实践中需多剖检几只鸡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2.急性病例 可见腹膜、皮下组织和腹部脂肪常有小点出血;胸腔、腹腔、气囊和肠浆膜上常见纤维素性或干酪样灰白色的渗出物;肠道呈典型的卡他性出血性肠炎病变。小肠前段尤以十二指肠呈急性卡他性炎症或急性出血性卡他性炎症,肠内容物中含有血液,后段肠道变化不十分明显。肝脏的变化具有特征性,肿大,色泽变淡,质地稍变硬,被膜下和肝实质中弥漫性散布有许多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心外膜上有程度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在心冠状沟脂肪上出血点尤为明显。心包炎,心包内积有多量淡黄色液体,偶尔有纤维素凝块。肺充血,表面有出血点。

3.慢性型 常表现为冠、髯苍白,有的发生水肿、变硬或出现干酪样变,关节发炎、肿大、跛行,切开肿大的关节时见有干酪样物。少数病例可见鼻窦肿大,鼻腔分泌物增多,分泌物有特殊臭味。有的病鸡出现长期拉稀。因感染器官不同,病变则多见于某些器官。慢性病例的产蛋鸡可见卵巢出血,卵黄破裂,腹腔内脏表面附着卵黄样物质。

鸭、鹅感染禽霍乱,解剖学病变与鸡基本相同。主要表现为心包内充满透明的橙黄色渗出液,遇空气后不久即凝结成胶状;心冠状沟脂肪、心内膜及心肌充血和出血;肠道充血和出血。雏鸭的多发性关节炎的病变特点是关节粗糙,附着黄色的干酪样物质或红色的肉芽组织,关节囊增厚,内含红色浆液或灰黄色、浑浊的黏稠液体。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症状和病变可做初步诊断。鸡、鸭、鹅、火鸡等禽类均可发病。突然发病,病程短,死亡率高。冠、髯暗紫色;拉稀,粪便呈黄白色或绿色;心冠脂肪及心外膜出血严重,肝表面有多量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十二指肠黏膜出血性炎症,及时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时有一定疗效,这些都有助于禽霍乱的诊断。要和新城疫加以区别,确诊此病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

1.涂片镜检 病死禽心血、肝、脾等涂片或触片,美蓝或瑞氏染色,镜检可见数量较多、形态一致、两极着色的杆菌。在禽体内发现多杀性巴氏杆菌并不一定都是禽霍乱,有时也不一定能从病禽分离到多杀性巴氏杆菌,因为病禽常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确诊时必须综合分析,抓住主要特征,排除其他各种可能,才不致造成误诊。

2.细菌培养 病料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和普通肉汤,37℃培养。多杀性巴氏杆菌在鲜血琼脂上呈较平坦、半透明的露滴样菌落,不溶血;在普通肉汤中呈均匀混浊,以后便有沉淀,振摇时沉淀物呈辫状升起。菌落可进行荧光性检查,大多数细菌呈球杆状或双球状,不表现为两极着色。

3.动物接种 将病料研磨成糊状,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成1:5~1:10乳剂,接种实验动物皮下或肌肉,剂量为0.2~0.5ml。实验鸽、鸡、小鼠如在接种后18~24小时死亡,则采用心血及实质脏器做涂片镜检,接种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根据病原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生化等特性加以鉴定。

【防治】

预防本病最关键的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饲养密度和保持圈舍的清洁与干燥。对笼舍、用具、地面、环境、饮水等严格消毒,有效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减少应激,尤其在转群、断喙、运输或接种疫苗前后,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多维素。自繁自养,以栋舍为单位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鹅和鸭混养容易通过鹅将病传染给鸭,因为鹅对本病的抵抗力比鸭强。目前还没有简便可靠的方法检出带菌家禽。

1.疫苗接种 在禽霍乱流行地区,可用禽霍乱疫苗免疫预防。但免疫效果都不太好,免疫力不太强,免疫期不长,反应性较大。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较多,某血清型的菌苗对其他血清型的巴氏杆菌无效。最好采用本场分离菌株制造的自家苗或多价苗,效果较好。目前,国内使用的菌苗有弱毒菌苗和灭活菌苗两种。

(1)弱毒菌苗:有G190E40弱毒菌苗、B26-T1200弱毒菌苗、731弱毒菌苗等,保护率在75%以上为合格。免疫途径常为饮水免疫。免疫期为3~3.5个月。一般在6~8周龄首免,10~12周龄二免,加强免疫后,免疫期可达8个月。G190E40株用于预防3个月以上的鸡、鸭、鹅巴氏杆菌病。将疫苗用20%铝胶生理盐水稀释为0.5ml含疫苗1羽份,肌内注射0.5ml,鸡每羽份剂量含2000万活菌,鸭每羽份剂量含6000万活菌,鹅每羽份剂量含1亿活菌。B26—T1200株用于预防2个月龄以上鸡和1月龄以上鸭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将疫苗用20%铝胶生理盐水稀释为0.5ml含疫苗1羽份,皮下或肌内注射0.5ml,鸡每羽份剂量含3000万活菌,鸭每羽份剂量含9000万活菌。在禽霍乱病群中应用,饮水免疫后5天,可停止死亡。未发生过禽霍乱的鸡场不宜接种弱毒苗。

(2)灭活菌苗:有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菌苗、禽霍乱蜂胶苗等,采用的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都是血清型为5:A的强毒株。灭活菌苗的免疫效果好坏与菌数有很大关系。禽霍乱灭活菌苗保护率在50%以上为合格。免疫期3~6个月。一般10~12周龄首免,16~18周龄加强免疫一次,肌内注射,2ml/只。

2.治疗 鸡群发病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有条件的应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有效药物全群给药。磺胺类药物、氯霉素、红霉素、庆大毒素、氟哌酸、喹乙醇均有较好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剂量要足,疗程合理,当鸡只死亡明显减少后,再继续投药2~3天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同时妥善处理病尸,做到无害化处理,避免人为传播本病。加强鸡场兽医防疫措施,搞好舍内外消毒工作,对及早控制本病有重要作用。

对常发地区或鸡场,药物治疗效果日渐降低,本病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可考虑用疫苗进行预防,有条件的场可制作自家苗,定期免疫,可有效控制。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