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蒿芩清胆汤
书籍:新编中兽医学    来源:辈宠网

【方源】《通俗伤寒论》。

【组成】青蒿60~120克,黄芩40~60克,青黛40克,竹茹40~60克,枳实40克,陈皮40克,半夏40~60克,茯苓60克,滑石80克,甘草20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除湿,上下分消。

【主治】少阳三焦湿(痰)热,寒热如疟,热重寒轻,胸胁胀痛,口苦吐酸苦水,或呕吐黄涎而黏,或干呕、呃逆,舌红苔白或黄腻,脉弦数者。亦治眩晕、黄疸、湿热盗汗;神志不清,心悸、失眠,咳嗽、咳血;热淋,痔疮下血等证。

【方解】叶天士《外感温热篇》谓:“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泻。”叶氏指出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的少阳病,但伤寒之邪自表入,邪在少阳,法当和解表里之半。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卫之邪若不逆传内陷,留恋少阳三焦,水液失调,即呈湿热。治疗少阳三焦湿热,不可过用寒凉,以免遏郁阳气,当如温胆汤之走泻,展其气机。此方即由温胆汤加味而成,体现清热除湿,上下分消之法。方中黄芩、青黛、竹茹清泻肝胆之热,青蒿清透少阳之邪,使热有外出去路,四药功在清热透邪,此上清之法也。陈皮芳化湿浊,半夏燥湿祛痰,二药在于恢复脾运,此调中之法也。茯苓、滑石淡渗利湿,二药引导湿热下行,此下夺之法也。枳实降泻胆胃,陈皮醒脾利气又在展其气机,令其流畅,此津气并调之法也。综观全方,既有消除病因,解其郁热的清热药,又有恢复少阳三焦津气流通的行气除湿祛痰药,虽侧重于清泻胆热,仍不失为上下分消之法。

此方既可分消上下之势,治疗三焦湿热或痰热;又可和解表里之半,治疗胆胃不和。方中青蒿透达少阳半表之邪;黄芩、青黛清泻肝胆半里之热;胆气犯胃,中焦痰浊随胃气上逆而呕,故用利气调中,祛痰降逆的温胆汤以降泻胆胃。

本方结构,若和解少阳言之,虽师小柴胡汤而立方旨趣则稍异。两方均有寒热往来,胸胁胀痛,呕逆脉弦等证象,均属邪在少阳半表半里病机,但此方证的里热与湿浊均较小柴胡汤为盛,邪实而无虚象,故此方不用柴胡,改用清营的青蒿以化三焦湿浊而透达热邪,用清肝凉血的青黛增强黄芩清热力量,并去小柴胡汤中人参、大枣之补,生姜之温,配以祛痰降逆的温胆汤,遂由和解少阳之方,一变而为清泻胆胃之法,虚实异趣,同而不同。

或谓:此方原著仅治胆胃不和的痰热为患,今谓能治五脏疾病,是否有所夸大?须知少阳三焦是联系五脏六腑的通道,湿热羁留三焦,可随膜腠这条通道侵犯任何部位,由于病位不同,遂有不同证象。就五脏热证而论,不外热盛津伤与湿热胶结两型。此方体现分消少阳三焦湿热之法,只要病机相同,无论见于何部,都可应用,展示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色,体现了治病求本的精神。

或谓:此方原用碧玉散(青黛、滑石、甘草)三钱,合为今制,仅重36克,其中青黛分量尤轻,不过4~8克而已,今改青黛为40克,剂量超过原方数倍,是否过重?学习古方的目的之一在于如何去完善古方,扩大其用途,增强其疗效。原方青黛用量太轻,若遇病毒感染或气血同病证候,就有病重药轻,鞭长莫及之失。加重凉血解毒的青黛,不仅对于病毒感染有满意疗效,对气病及血的失血等证也可兼顾。剂量一变,遂由专治气分之方变为气血兼顾之剂,由专治胆胃之方变为泛治五脏之剂,由治细菌感染之方,变为兼治病毒感染之剂,又何乐而不为!

【按语】本方是治少阳三焦湿热或痰热的有效方。由于少阳三焦联系最广,外通皮毛,内连肝胆,上系心肺,中近胃肠,下出肾系,表里上下,无所不包,湿热或痰热每随气之升降出入而无所不达,无处不有,所以,此方可泛用于五脏的湿热或痰热为患。下述各种用法,是余临床所验,笔之于书,供同道参考。

①湿热留恋三焦。每以寒热如疟,胸胁胀痛为主证。多由邪在少阳,影响气与津液的流通使然。审属湿热机理,投此最为合拍。

②呕吐。湿热或痰热所致的胆胃不和,常兼见口苦胁痛,呕吐黄涎而少,苔黄而腻,热象明显者,用此方效果甚佳。可加代赭石增强清热降逆功效。体现了胆胃同治法则。

③眩晕。《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是膜的病理改变,当属肝经,盖肝主身之筋膜故也。引起眩晕的原因虽多,总与津液的盈虚有关。治眩诸方,不是滋阴潜阳,就是祛除痰饮水湿,盖津虚则膜失其濡,津壅则膜受刺激而眩晕作矣! 所谓无火不作眩,是指阴虚火旺而言;无痰不作眩,是指津液壅阻而言。故眩晕实证,多因痰热循三焦上攻,蒙扰清空所致。此为治疗少阳痰热之方,恰合眩晕实证机理。若加镇逆的赭石、平肝的白芍、运脾的白朮、利湿的泽泻,增强平肝镇逆、导湿下行之功,疗效更佳。血压高者可加入牛膝120克引血下行。

④急性黄疸。黄疸有阴黄、阳黄之分,阳黄有热盛、湿盛之别。热偏盛者用茵陈蒿汤,湿偏盛者用茵陈五苓散,古有成法。若中焦湿浊阻滞证象明显者,可用本方加茵陈、栀子、大黄,共呈利胆退黄之效。

⑤湿热盗汗。盗汗一证,古人多从阴虚论治,临床所见,因三焦湿热而致亦屡见不鲜。湿阻少阳半表半里,当其夜卧阳气内归阴分之际,不仅表卫因阳气内归而失去固护,其内入的阳气反助桀为疟而与里热相合,遂致里热蒸腾,湿从外泻而呈盗汗矣! 盗法每见于凌晨4~5时者,盖此时肝气萌动,阳气外达故也。可用本方加凉血的丹皮、敛汗的牡蛎以清热利湿,敛汗潜阳。

盗汗的致病机理,古人言谓属于阴虚,代代相承,已成定论。果如所言,却有两点令人费解。首先,阴虚盗汗当舌红少苔,脉象细数。临证所见,舌红少苔者少,舌红苔腻者多,脉象多呈濡数,如此舌脉,诊断为阴虚可乎?此证多见于小儿或青壮年,正是气血生化旺盛,无所偏颇时期,如何会有那么多的阴虚,如果一概视为阴虚,可乎?余初临证时亦囿于阴虚之说(后治一故人,每夜盗汗,醒来衣被皆湿,察其舌苔黄厚而腻,滋阴之品在所当禁,遂以本方加丹皮、牡蛎付之,数剂而瘳)。每遇盗汗凡其苔腻即投此方,都能见效,始知盗汗尚有湿热一型,附识于此,供同道参考。

⑥神志不清。以本方为基础,加菖蒲120克,连翘48克。治暑温,高热已退,湿热蔽阻清窍而神志不清者,有清热除湿、涤痰开窍之功,久服有效。

⑦心悸、失眠。属于痰热为患者,可加琥珀、瓜蒌、黄连之类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能够降低心率,应当注意。

⑧咳嗽、气喘。痰热壅肺咳嗽胸痛者,加鱼腥草、芦根、冬瓜仁等清热化痰;气粗喘促者,加麻黄、杏仁宣肺降逆;吐泡沫痰者,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寒热共用。咳嗽、气喘因气郁津凝者十居八九。此方能够利气行津,通调三焦水气而使肺的宣降功能恢复正常。加鱼腥草是欲增强解毒作用,加冬瓜仁、芦根是欲增强行津之功,加麻杏是欲增强宣降肺气效力,加姜、辛、味是用本方清热而用三药恢复肺功。着眼于消除病因,调理功能,流通津气三个方面。

⑨咳血。肝经火旺,木火刑金,迫血妄行的咳血,有阴虚、血热、痰火之别,审属痰火为患,用本方加栀子、瓜蒌,有清肝宁肺之功。

⑩热淋。少阳三焦湿热,下注成淋而腰痛、尿急、尿痛,兼见胸闷呕恶者,可用本方加木通、栀子、柴胡清胆和胃,泻火通淋。柴胡重用能够抑制大肠杆菌,瘫痪始著。热淋初起亦有寒热如疟证象,由此可知寒热往来是手少阳三焦病变而非足少阳胆经病变。此方是治少阳三焦湿热之方,用于中下两焦证象同见者,自可见效。

(11)痔疮下血。肝经血热,随少阳三焦下注而成痔疮下血,用此方清热除湿,可收较好的止血效果。肝藏血,血热妄行,无论见于何部,皆当责之于肝,才是治病求本之道。便血古有肠风、脏毒之分,脏毒多从湿热论治,投以此方,既可清肝宁血,又可化湿泻浊,故有效。

(12)急性胆囊炎、急性肝炎、耳源性眩晕、急性胃炎、肺炎、支气管扩张咯血、肺结核咯血、高血压、冠心病、肾盂肾炎等,审属湿热或痰热为患,可用本方加减。

【歌诀】 蒿芩清胆滑黛须,陈夏苓草枳竹茹;

少阳三焦津气阻,五脏湿热并能除。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