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臂形草属
书籍: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畜牧业卷上    来源:辈宠网

禾本科的一个属 (Brachiaria Griseb)。世界热带地区分布约100种。中国产9种。分布在云南、贵州、福建、海南等省(区)的有毛臂形草、臂形草、多枝臂形草、四生臂形草等。从澳大利亚引入的种有俯仰臂形草、珊状臂形草、湿生臂形草、无芒臂形草等。以上各种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均可作为家畜的饲草。其中,在中国南方栽培面积较大的有俯仰臂形草和珊状臂形草两种。

俯仰臂形草(signal grass,falisade grass) 禾本科臂形草属的一种(Brachiaria decumbens Stapf.),又名旗草、伏生臂形草。多年生草本,主要用于放牧,牛、羊、兔等家畜喜食。亦可用于水土保持。

分布和适应性 原产于东非乌干达的开阔草地,澳大利亚、印度、委内瑞拉等国已引种栽培。中国于1974年从澳大利亚引进, 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省(区)有种植。适宜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栽培,高温多湿气候,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年均气温不低于19℃,海拔不高于1 200米的云南南部生长良好。不耐寒和霜冻,对土壤要求不严。沙土、粘土、贫瘠而酸性的红壤都能适应。

形态特征 须根系,具匍匐茎,茎节着地生根,并可长出直立茎秆,高1~1.2米,分蘖多,可形成致密草丛, 叶片披针形, 长4~8厘米,宽8~11毫米, 被短毛。穗状总花序2~4枚排列于穗轴一侧,长6~9厘米,其状如旗,故又名旗草。颖果,成熟种子灰白色,千粒重4~5克。

栽培技术 耕翻整地,每公顷施15 000千克厩肥和150千克磷肥作基肥。春季3~4月播种,每公顷播种量7.5千克,撒播或按行距60厘米条播。适宜与圭亚那柱花草、大翼豆等豆科牧草混播,建立放牧人工草地。亦可用分株或匍匐茎进行无性繁殖,按穴距60厘米×60厘米定植。雨季栽植,易于成活。年可刈割3~4次, 每公顷产鲜草30 000~75 000千克。

营养成分和利用 营养生长期鲜草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8.9%,粗脂肪2%,粗纤维32.5%,无氮浸出物47.7%,粗灰分8. 9%, 钙0.26%, 磷0.25%。适口性好,草食家畜均喜采食,适宜刈割青饲、青贮及调制干草。耐牧性强, 更宜放牧利用。

珊状臂形草( signal grass , falisade grass )(Brachiaria brizantha Stapf.) 又名旗草。主要用于放牧, 牛、羊、兔等家畜喜食。亦可用于水土保持。

分布和适应性 原产于东非。刚果、乌干达、美国、斯里兰卡和澳大利亚等国均有分布。中国于 1963年引入, 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区) 均有栽培利用。喜高温高湿气候, 尤喜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适生于年降雨量为1 000~2 500毫米地区,耐高温、耐干旱,不耐低温,在年均温低于 19℃、海拔1 200米的地区生长不良。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口性好, 耐重牧。

图1 珊状臂形草

形态特征 茎扁圆,长50~250厘米,呈半匍匐生长, 茎节着地能长不定根而发展成为新的植株。叶线形,深绿,被白色绒毛,在叶片三分之二处具一皱缩纹带。圆锥花序,由两至多枚总状花序组成。颖果,结实率低 (图1)。种子小, 千粒重1.43克。

栽培技术 宜夏秋种植。植前要求松土细耙,施底肥。由于结实率和发芽率均低,在生产中多采用分株或匍匐茎进行无性繁殖。株行距80厘米×80厘米。每穴3~5苗,苗长20~30厘米,植深10~15厘米。通常在雨季进行栽植,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植后注意防除杂草和施肥管理。

营养成分和利用 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7. 94%,粗纤维35. 20%,粗脂肪1.94%,无氮浸出物49.86%,粗灰分5.06%。每公顷年产鲜草45 000~60 000千克。与大翼豆、链荚豆 〔Alysicarpus vaginalis (L.)DC.〕、蝴蝶豆(Centrosema pubascens Benth.)等豆科牧草混播, 可建成较好的混播草地用于放牧。

紫黍 (para grass) 禾本科臂形草属的一个种〔Brachiaria mutica (Forsk.)Stapf. 或Panicum mu-ticum Forsk. ,P. purpurascens Raddi. 〕,又名无芒臂形草、巴拉草、钝叶臂形草。多年生牧草。用于家畜放牧、青刈和调制干草, 也可用以养鱼和改良土壤。

分布和适应性 原产南美洲、非洲。早在1820年巴西已经种植,现在澳大利亚、斐济、菲律宾、美国夏威夷、古巴、罗得西亚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中国1964年引入海南试种,现在广东、广西有栽培。喜高温多湿,适应年平均温度19~24℃地区。受霜茎叶枯萎, 宿根越冬下年返青甚快。耐水淹渍, 常生长在河边、塘边。也可在较干旱的地方生长, 耐重粘红壤土。

形态特征 具强壮的半匍匐茎,扁圆形,长3~5米, 节间长5~11厘米, 无毛。节上多毛,易生根, 斜向上生枝条,高1~2米。叶片线形至披针形, 光滑或微有毛,叶鞘密生茸毛。圆锥花序顶生, 由10~20个单一或偶有分枝的总状花序组成。很少结实 (图2)。染色体数2n=36。

图2 紫 黍

栽培技术 雨季进行无性繁殖。先整地细碎,将匍匐茎切段,长约30厘米,每段2~3节,斜植2~3苗。株行距60厘米×80厘米。每公顷施有机肥15 000千克和磷肥300千克。初期中耕除草1~2次, 株高达1米左右时刈割,宜低刈,刈后施氮肥75~90千克。可以和葛藤、蝴蝶豆、威蒂野大豆等混播,豆科牧草宜提前播种。每年可刈割3~5次,每公顷产鲜草60 000~150 000千克。

营养成分 在抽穗前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3. 1%,粗脂肪3.81%,粗纤维28. 96%,无氮浸出物45.33%, 粗灰分8. 81%, 钙0.76%,磷0. 49%。适口性良好, 为奶牛、肉牛等喜食。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