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第十六节 钩端螺旋体病
书籍:畜禽常见病临床诊疗纠错    来源:辈宠网

钩端螺旋体病,也称细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大多数呈隐性感染,少数急性病例,表现为发热、血红蛋白尿、贫血、水肿、流产、黄疸等特征。本病首先确定于1886年,现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流行。气候温暖、雨量较多的热带、亚热带地区较为普遍。

一、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

(1)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可感染本病,猪的感染率较高。

(2)病畜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带菌鼠和感染猪对本病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及消化道而感染。

(3)本病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最为流行。

【临床诊断】

(1)急性黄疸型:多发于大猪和中猪,呈零星散发,偶见暴发。有的病猪突然死亡,尿呈茶褐色,眼结膜及巩膜发黄。

(2)水肿型:常发生于中小猪,病猪头部、颈部发生水肿,指压凹陷,俗称“大头瘟”。初期短暂发热、黄疸、便秘,尿如浓茶。恢复的猪往往生长迟缓,有的成为“僵猪”。

(3)神经型:有些病猪发生抽搐、肌肉痉挛、行动僵硬、摇摆不定等症状。

(4)流产型:在本病流行期间。妊娠母猪出现流产、死胎,流产率为20%~70%。

【剖检】

(1)急性黄疸型:呈现败血症与全身性黄疸。各器官、组织广泛性出血。皮下脂肪呈黄色(黄脂),肝脏呈土黄色(黄肝),膀胱积有血红蛋白尿或浓茶样的胆色素尿。

(2)水肿型:身体各部组织水肿,肾脏、肺脏、肝脏、心外膜出血,黄肝、黄脂。

(3)流产型:黄肝、黄脂、皮下水肿,肾脏有小灰白色病灶。

【实验室诊断】

(1)直接镜检:在病猪的发热期采血,在无热期采取尿液或脑脊髓液,死后采取肾和肝,送实验室进行暗视野活体检查、染色检查。

(2)分离培养:最常用的培养基为柯托夫培养基、捷尔斯基赫培养基和希夫纳培养基等,在这些培养基中加入5%~20%灭能血清(常用兔血清)。接种后置于25~30℃条件下培养,每隔5~7日用暗视野镜检一次,观察有无钩端螺旋体生长,如无生长应继续观察1~2个月才作阴性判定和废弃。

(3)动物试验:用150~200克的幼龄豚鼠,腹腔或皮下注射1~3毫升肝、肾组织悬液,观察数日。如果接种后3~5天发生高温、黄疸、不吃、消瘦等典型症状,并经数日体温下降后迅速死亡,即可初步确诊。

(4)血清学检查:可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法、DNA探针技术、免疫金银染色法等检测抗原;用玻片凝集试验、凝集溶解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抗体。

二、防治要点

【预防】

(1)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及时隔离病畜和可疑病畜,消灭鼠类,防止水源、饲料、用具等被鼠粪尿污染;对病猪粪尿污染的场地及水源,可用漂白粉或2%火碱液消毒。

(2)在本病常发地区,注射波摩那型(L18株)弱毒活疫苗,两次肌肉注射,间隔1周,用量为3~5毫升,免疫期约为1年。

(3)发病时立即隔离病猪,治疗病猪及带菌猪。及时用钩端螺旋体病多价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接种量15千克以下3毫升,15~40千克5毫升,40千克以上8~10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

【治疗】链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土霉素等都有较好的疗效。链霉素每千克体重25毫克,每日2次,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1~1.5毫克,每日2次,肌肉注射;对可疑猪,可在饲料中混入土霉素或四环素。土霉素每千克饲料中加入0.75~1.5克,连喂7天,可控制本病发生。

三、诊疗失误产生的原因及纠正

钩端螺旋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血红蛋白尿与黄疸。与此症状类似的有猪蛔虫病、猪黄脂病、猪黄曲霉中毒、维生素B1缺乏症、维生素B1缺乏症、猪焦虫病、猪白肌病等。

(1)猪蛔虫病:相似之处,体温升高,黄疸(虫体进入胆管)、结膜苍白等。不同之处,多发于3~6月龄仔猪,一般体温不高,有咳嗽、呕吐、流涎,粪检有虫卵。

(2)猪黄脂病:相似之处,精神不振,食欲不好。剖检可见皮下组织黄疸等。不同之处,多因喂给鱼罐头、鱼下水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饲料而发病。眼结膜、皮肤不发红,不出现血红蛋白尿,头颈部不出现水肿。

(3)猪黄曲霉中毒:相似之处,体温升高,皮肤泛黄、发痒,眼睑肿胀,孕猪流产等。不同之处,因吃了含有黄曲霉的玉米、花生饼等而发病。急性时严重腹泻、呕吐,黏膜先淡紫后黄染,12小时即死。亚急性、慢性有异嗜,身有红斑或紫斑,角弓反张、呆立等神经症状。

(4)维生素B1缺乏症:相似之处,精神不振,食欲不好,颌、头甚至全身水肿,腹泻等。不同之处,无传染性,多因饲料单一,缺少糠麸,或喂有蕨及淡水鱼、虾蛤类后发病。病猪运动麻痹、后期发绀,剖检内脏无变化。

(5)猪焦虫病:二者均有血红蛋白尿、黄疸等临床症状。区别在于,猪焦虫病只有部分猪出现血红蛋白尿,呈茶色,黄染。同时体温升高到40.2~42.7℃,呈稽留热。呼吸困难,部分猪出现关节肿大,腹下水肿。

(6)猪白肌病:相似之处,猪白肌病也可能出现血红蛋白尿。不同之处,白肌病是由于硒元素缺乏引起。主要表现为突发运动障碍,前肢跪下或犬坐,有呕吐、腹泻症状。

四、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某养猪大户饲养的100多头育肥猪,有部分猪采食下降,体温升至40.5~41.5℃,结膜先潮红后苍白、黄染,皮肤轻度泛黄,尿液由黄色变为茶色乃至血尿,便秘。病猪消瘦,贫血,行走无力。剖检可见皮下组织、浆膜、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黄染;膀胱内积有浓茶样胆色素尿,膀胱内膜黄染、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均肿大,呈灰白色。病猪应用10%氟苯尼考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同时静脉注射磺胺间二甲氧嘧啶钠和强力霉素。

【分析】本病为猪钩端螺旋体病。用药物治疗时应先作药敏试验,才能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案例二】某养猪场的有育肥猪200头猪发生以不食、呕吐、腹泻,病猪出现体温升高、眼结膜潮红、皮肤轻度发黄,尿液为血红蛋白尿,个别出现血尿。剖检病死猪,黏膜及皮肤苍白,猪胃壁大部分溃烂,腹腔内有大量粪液,直肠便秘,膀胱内有大量血红蛋白尿,皮下组织出现黄疸、肝脏肿大、发黄,肌肉苍白,心肌尤为明显,肺水肿。每头病猪用青霉素320万单位、链霉素200万单位肌肉注射。同时对有食欲的猪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加上猪舍消毒等综合治疗,病猪治愈。

【分析】本病例为猪传染性胃肠炎与钩端螺旋体病的混合感染。传染性胃肠炎一般由冠状病毒引起,一旦发病,数日内波及全群。本病无特效药物防治,主要是隔离病猪,加强消毒,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疫情扩大。钩端螺旋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常以气候潮湿季节多发。日常工作中应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防寒保暖工作,提高猪的抗病力。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