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猪传染病 >
猪伪狂犬病的病原及防治措施
浏览(46)
  伪狂犬病是一种急性病毒传染疾病,很多动物都会感染上,生猪也不例外,该病会通过病菌侵害猪的中枢神经系统,并且引起起猪的皮肤瘙痒,对于2周龄内的仔猪危害最大,致死率可达100%,所以养猪户要重视该病的防治

  伪狂犬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不清洁的畜舍内或干草上能存活1个月以上,在肉中可存活5周以上。但在0.5%的石灰乳中,1分钟即可被杀灭,用1%~2%的苛性钠溶液可立即将其杀死,用高温也可杀死该病毒。
 

  导致猪伪狂犬病猖獗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圆环病毒、蓝耳病病毒广泛存在造成猪免疫抑制。其二,伪狂犬病毒可在多种组织细胞和鼻咽黏膜、扁桃体局部淋巴结、肺等组织器官中增殖。所有疫苗只抑制出现临床症状,不能控制感染和排毒,隐性潜伏和随后激化的弱毒株可向未注苗猪散毒。不同毒株(包括弱毒疫苗株)感染同一动物时,病毒可以重组,产生强毒力毒株,引起新的疫情暴发。其三,应激因素,如饲料霉变、环境恶劣等,可以诱发本病。
 

  症状表现:本病的潜伏期为3~6天,少数达10天。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也可出现发热、精神沉郁症状,有些猪呕吐、咳嗽,一般于4天内完全恢复。新生子猪、哺乳子猪发病症状明显,病猪高热、呕吐、食欲废绝、呼吸急促,有神经症状,兴奋,叫声嘶哑,无目的前进或转圈,继而出现肌肉痉挛、四肢麻痹,卧地、四肢做游泳状态运动。妊娠母猪可出现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弱胎。有时产下的子猪1~2天正常,但随后突然死亡,子猪3~7日龄为死亡高峰期。公猪感染后可出现睾丸肿胀或萎缩,丧失种用能力,母猪感染后可出现不育症。
 

  预防措施:消灭猪场中的鼠类,对猪舍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实行子猪全进全出制度,引进种猪时,须隔离观察1个月,确认无病方可混群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