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将至,猪价行情看涨,而气候也变得高温高湿,我们在服务走访过程中不少猪场反映这样一类病猪增多:多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40℃~42℃。眼结膜潮红、充血,有多量黏性、脓性分泌物。粪便干硬,先便秘、后排脓性血便。小便短赤、尿液呈茶色或酱油样颜色。常见耳、颈下、四肢、腹下及会阴部等被毛少的部位皮肤发红或有出血斑点。呼吸困难、咳喘、消瘦、贫血、四肢无力、部分猪有神经症状。母猪出现不孕、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仔猪病程通常较短,约1周左右,育肥猪和母猪病程多在2~3周。仔猪、生长猪发病多,死亡率高。疑似“高热病”有所抬头,“高热病”对猪场危害毋庸置疑,应做好综合防控。
一 、什么是高热病啊?
现在我们说的高热病是指能导致猪出现高热不退的疾病统称为高热性疾病,是一个症候群,是一类病的统称:如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猪流感,败血型链球菌,附红细胞体,猪中暑等)。
猪流感病毒
而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蓝耳病和圆环病,这二种病为免疫抑制类疾病,病毒主要攻击猪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通过破坏猪的免疫系统,从而造成猪对其他疾病无抵抗力,同时,猪流感和霉菌毒素中毒也会大大降低猪体抵抗力,从而导致疾病的复杂化。
二 猪高热性疾病的临床诊断要点
●猪瘟:
1 个别猪场中的个别猪栏(或窝)发生。
2 高热不退、耳及全身皮肤发红发紫、粪便干或顽固性拉稀。
3 全身皮肤、浆膜及许多内脏器官出血(如肾脏、肠外壁、肺、肋骨膜、膀胱、淋巴结等)以及脾脏边缘梗死、盲肠纽扣状溃疡等。
●猪流感:
1 传播快,各日龄均可发生,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2 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病程7-10天。
3 高热不退,病猪喜卧地,眼结膜潮红,流鼻水,咳嗽,打喷嚏。
●高致病性蓝耳病
1 传播速度快,各种日龄均可发生,多见于夏秋季节,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2 高热不退,耳朵变蓝或发红紫、怀孕母猪流产,胎儿出血,肺部间质性肺炎是其典型症状。
3 内脏病变与并发症有关,常与副猪嗜血杆菌联合发病。
●圆环病毒
1 猪只进行性消瘦,生长迟缓,淋巴结明显的肿大,发病率和死亡率没有其他病毒性疾病高。
2 呼吸困难、喘气、腹式呼吸
3 皮肤苍白、贫血,易出现黄疸
4 会表现为皮炎肾炎综合症:猪皮肤上形成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呈红色到紫色的病变,病变通常出现在猪的后腿、腹部,也可扩散至全身。
●猪链球菌
1 散发或小范围流行,中大猪多见,往往会出现急性死亡。
2 高热不退,全身皮肤发红发紫。
3 血液凝固不良,肝表面有坏死点,脾脏肿大,肺出血,肾出血。
●中暑
1 多见于夏天和秋天。饲养管理条件差的猪场易发,肥猪和怀孕母猪易发。
2 高热不退,皮肤发红,张口呼吸,死亡快。
●饲料霉菌中毒
1 有喂发霉饲料史,多见于春季和夏季。
2 高热不退,母猪流产,胃肠炎以及某些特异性症状。(如脱肛、仔猪“八字脚”--霉玉米中毒)(呼吸困难--麸皮发霉中毒)。
●附红细胞
1 多见于夏秋季节,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与蚊虫等传播媒介有关。
2 发热不退,皮肤发红或苍白,毛孔铁锈色出血点,血液稀薄,内脏器官黄染。
面对此种情况,我们怎么办呢?
能防则防---充分做好免疫工作:猪瘟疫苗,伪狂犬疫苗,支原体疫苗,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做好,同时可根据自身猪场情况进行蓝耳以及圆环病毒疫苗的免疫,有条件的在疫苗免疫后可进行抗体滴度检测,如有猪瘟或蓝耳疾病暴发可考虑进行强免或超免。
能堵则堵---增强猪本身抵抗力搞好预防用药如:使用益生菌、维生素、小苏打长期拌料饲喂。
能治则治---具体治疗原则:
1 、 发病猪场全猪群使用电解多维饮水,减少应激、减少发病率,增强猪自身免疫力。
2 、 如有拉干粪严重,则可使用人用“开塞露”促排或植物油灌肠。出现高热情况,不急于用退热药,连续2天高温不采食后可采用中药注射液降温。
3、在对疾病诊断好后要有针对性用药,例如病毒性疾病可使用血清抗体(高热速爽+活力肽)+(刀豆素或干扰素)注射,同时配合VC饮水,细菌性疾病可使用头孢先锋注射,同时配合VC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