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猪病防治 >
猪附红体病的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浏览(65)

附红细胞病(简称:附红体病,俗称:血虫病)是由附红体寄生于动物和人体的红细胞及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附红体病会对养猪业造成很大危害和重大经济损失。猪附红体病暴发流行态势一般会延续1─2年,牲猪饲养户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这一传染病的发生。

1、附红体病流行病学

本病能感染羊、马、驴、猪、牛、狗、猫、兔、鸡、鼠等多种动物及人,以猪为最易感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各种日龄猪均可发病,但小猪、架子猪发病率居多,症状也较为明显。本病主要是靠隐性感染猪之间、病猪与健康猪之间相互传播,其次是老鼠接触传播和由吸血昆虫(疥螨、蚊虫、虱子等)叮咬传播,也可经消毒不严的针头、手术器械等传播,甚至胎盘垂直传播。常见的是通过引进种猪或商品猪流动,作为传播,其它的交通工具、受污染的饲料、人工受精等也可以传播。在血样检查中,发现2003年下半年以来,猪附红体病感染阳性率非常高,其中大部分没有明显临床表现,但猪群一旦暴发其它传染病时本病发病也明显增加。

2、附红体病的临床症状

自然发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几天至数月,平均为5─7天,大部分猪群是常呈隐性感染,只有受到某种应激因素诱发时才可能发病。不同猪群发病临床症状也表现不尽相同,具体表现与猪瘟、链球菌病、弓形体病、蓝耳病、营养不良等病有许多相似之处,容易产生误诊。

急性型:初患病猪体温升高达40℃—42℃,呈稽留热型,稽留8―10天后,或在发病后期体温会降至正常或常值以下;厌食或废绝,皮毛竖立,精神萎靡,反应迟钝,不愿活动,病程稍长的有的会出现肌肉僵硬,步态不稳,后肢无力,卧地不起;可见鼻腔分泌物增多,咳嗽,呼吸加快,甚至困难;粪便初期正常或干硬并带有黏液和黏膜,有时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屎在发病初期为浅黄,后期为茶红色。臀部或背部上皮肤可出现片区潮红,继续发展时耳尖或耳廓、尾部和四肢末端、腹下皮肤发绀,有暗红色或紫红色至高斑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断奶仔猪或刚从外地购的仔猪合并后较为多见。后期病猪的可视黏膜苍白、贫血甚至黄疸,育肥猪、成年猪的黄疸性贫血较少见。偶尔可见病猪口腔吐血或便血;自然康复猪发育不良,可成为僵猪。

慢性型:患猪出现渐进性消瘦,体温略为偏高,39.5℃上下,皮毛粗糙,精神不佳,食欲时好时坏,皮肤多数苍白,也有出现黄疸,易继发感其它疾病而导致死亡。母畜感染会出现繁殖机能下降、不发情、受胎率低或流产和弱仔等现象。

3、附红体病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脾脏肿胀(可大一倍),质软,呈蓝灰色;部分病猪肝脏肿大;肾脏颜色稍淡,有时表面有细小、散在出血点,个别膀胱黏膜有针尖大出血点;有的心冠脂肪处有也有出血点或水肿,胸腔、胸腔积水、心包积液;腹股沟淋巴结和颌下、肺门、膈淋巴结肿胀,切面多汁呈土黄色或黄白相间;绝大多数病猪肺部有肉样病变或散在出血斑;少数发病猪出现急性死亡。

4、诊断方面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可初步判断,如果结合实验室血样检查可确诊。当然如果光有显微镜检查,还不能当作惟一诊断依据,必须与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相联系才能对该病下定结论。由于猪附红体是一种多形态的原核生物,其形体较小,肉眼无法看到其各种形态,通过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因此,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诊断。

要注意到进行鉴别诊断,与猪瘟的鉴别诊断:猪瘟皮肤无苍白、贫血和黄疸病症,呈现以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以淋巴结周边出血梗死病灶是猪瘟的特征病变。与猪蓝耳病的鉴别诊断:无贫血和黄疸症状,呼吸困难明显,剖检肺部有明显的病变。

5、综合性防治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尽量不要随意引种。引种或购买商品猪苗时应注意检疫,避免传入本病。引进后最好能隔离观察至少半个月,没有什么病发生,就可以与其它猪合群。

2)驱逐疥螨、虱、蚊虫等昆虫节肢动物,经常消灭猪舍及其周围环境的吸血昆虫与老鼠;对免疫接种或治疗用的注射针头等外科器械应严格消毒,做到一只猪一个注射针头,以免人为地造成相互感染。

3)加强饲养管理,关键减少不良应激因素产生,因为各种应激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对于发病猪,要及时做好隔离工作,病猪采用肌注给药,无临床症状的猪群则可用药物拌料。

4)药物防治方案

由于被附红体感染的动物不能产生很强的免疫力,如果猪经治疗后仍持续感染时,可以再次感染发病或反复发病。治疗附红体病以红弓败毒作为首选药。

● 发病初期的猪群治疗:在料里拌红弓败毒或用长效土霉素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大群用红弓败毒拌料做预防,然后依情况可酌情续用。

● 发病严重的猪群治疗:拌料红弓败毒同时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有贫血现象的猪群在用药3天后料里拌中益微酶提高抵抗力。

● 适用于怀孕母猪、仔猪的防治:长效土霉素按0.1-0.2ml/kg体重肌肉注射,母猪产仔前30天,每周注射一次。仔猪产后24小时内注射一次,以后隔4—7天再注射2次,可有效控制附红体。饲料中也可添加红弓败毒和中益微酶

热门猪病防治/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