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猪病防治 >
温氏集团财务负责人陈兴讲课实录---温氏养猪成本控制与数据分析
浏览(56)

我叫陈兴,是来自温氏集团的种猪分公司,我们这家种猪分公司是专门为温氏集团下属所有猪场提供优质种源的一家专业化公司。非常容幸能够有机会来到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和新牧网主办的凤凰山猪业论坛,跟养猪业的各位精英交流跟养猪业有关的经验。

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温氏猪场的成本控制与数据分析,宏观层面的东西较少,更多的是分享温氏集团内部单位一些操作层面,并跟凤凰山猪业论坛的主题“精细管理,成本最优”吻合的东西。讲得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第一部分先来讲成本控制对我们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有多重要。第二部分是成本控制的思路。第三部分是成本控制的侧重点。

一、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首先做企业最终的目的是获得利润,如果没有利润的话就变成了慈善部门。要提高利润要么要增加收入,要么减少成本。养猪业是一个自由竞争的行业,不是一个暴利、垄断的行业,所以在收入面前,就像刚才吴秋豪会长所说的,即使这个行业的龙头,我们温氏集团在市场战面前也没有垄断的话语权。所以,在收入方面,温氏也只有去适应这个市场,所以要提高我们的利润只能是在成本方面去取得优势,只有在成本优势了才能让我们在市场里胜出。

成本控制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分钱都花得恰到好处,特别是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可以增强市场抵抗力。如果在成本控制方面占了优势,在市场上就有话语权。所以,在经营生产当中的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成本控制的思路。

温氏成本控制,首先是制定标准,很多的生产指标,包括引种,生产配种,淘汰,人员的定编、物料等方面。其次做好预测,首先我们一个猪场在每个阶段都在成本控制方面首先要做好目标,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然后按照我们的目标执行下去。目标和计划做好了,但实际的效果怎么样,我们还要做一个对比分析,在做好目标预测之后,我们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一个年度之后我们的成本到底怎么样,就进入到了成本分析的环节。

成本分析是我们成本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我们如何去分析,就是要分析我们生产管理经营当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成本把它分解下来,了解到底我们在哪个环境存在着可控的空间。

我们的成本控制关键是要找到控制点,就是我们的关键的切入点在哪里,这才是我们成本控制的目的。找到控制点之后就要在整个过程当中进行监控,成本控制不是公司几个领导的事,成本控制这项工作其实是每个员工都必须参与到整个过程当中的,首先要通过培训让员工知道成本控制跟每个员工自己有没有关系。培训之后需要员工全心全意去做,那就需要去激励,通过一些激励方案制度来鼓励每个员工,员工清楚明了做好了成本控制会有什么好处,这才能够让每个员工参与到成本控制的每项过程当中来。要不然的话只有几个领导去搞成本控制,这是搞不好的。

三、成本控制的侧重点

猪场分很多类型,有些是扩繁场,有些是传统场,有些是商品场。以扩繁场分例来分析,猪苗成本和种猪成本。对于猪苗成本来说,这里有6个成本构成,分别是仔猪耗料,母猪耗料,仔猪耗药,母猪耗药,制造费用,母猪转移值。

种猪成本有四个构成,种猪的开始阶段是由猪苗转过来的,所以会有猪苗成本。然后有种猪本身耗料成本,还有种猪耗药和制造费用。种猪制造费用和猪苗制造费用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公司猪苗成本平均是410元/头,种猪成本平均是860元/头。

那么,上述构成的比重分别如何,因为成本不一样,我们的切入点和方法措施又不一样。首先是从占比中最大的方面去入手控制,我们的控制就会很大。

根绝温氏的统计,我们公司的平均水平来是,仔猪耗料占了45%,仔猪耗药占10%,制造费用占35%,母猪转移值占10%。

种猪成本里面的猪苗成本是猪苗成本转移下来的,这头种苗被确定留下来的可以作为合格的种猪的话,那这个种猪的成本都转过来,占35%的平均水平。这头种猪本身也有饲料,上面的仔猪耗料和种猪耗料是不同的成本,大概占30%,种猪耗药占5%,制造费用占30%。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来,我们成本控制需要找哪些项目来解决,成本控制首先要考虑这几个占比超过30%的项目来作为一个突破点,就是饲料成本和制造费用,这两个是我们成本当中的重中之重。其他的占比比较小,比如说母猪转移值、种猪耗药占比都很少。

那么,每项成本的核算原理怎么样,我们分解开来看看。我们来对比分析成本,如果用总金额来对比的话,因为每个单位不一样,每个企业的规模不一样,我们用单位成本来进行横向的对比,还有纵向对比,不同年度的对比。对于猪来说,种猪场一般来说都是用头来进行分解,单头成本的总公式就是等于成本总额除以约当量,就是出栏量加上存栏量乘以约当量。我们按多少比例当作一头正品来分摊成本,比如说两头库存的猪苗当作一头猪苗来分摊成本。

成本控制的目的就是要让单头成本降下来,首先分子要减少,分母增大。所以,在我们这个行业当中,要降低种猪单头成本,有两个方面。要么就是减少成本支出,减少成本总额。比如说饲料本来上个月用了100万,那这个月能不能降到几十万,能不能减少。另一方面,同时分母要增大,才能够使单头成本降低。分母用我们行业的术语来说就是提高有效产能,同时减少成本支出。所以,从这个公式来看的话,我们也有方向了。要达到降低单头成本就是两个方面,要科学的控制,把成本支出控制下来,还有一种手段就是要努力提高我们的有效产能,这是总的方向。

前面讲到饲料成本占了猪苗成本和种猪成本的比重最大,所以我就拿母猪的单头耗料成本来进行分解,我们在耗料当中在哪个环节可以把种猪的饲料成本降下来。公式和上面的公式是一样的,母猪饲料领用金额除以出栏数+存栏约当量。我们把它分解,母猪可能有很多状态,有怀孕的,有断奶的,还有重新配种的,各种状态的母猪都有,但是它所耗料的成本都要分摊。所以我分两大类,一个是处于有效生产期母猪所耗料的饲料,另外一类就是属于无效生产期。

大家在这个行业非常清楚,处于有效生产期就是母猪所耗料的成本。正常来说,一头母猪从它配种,最终的结果是能够成功分娩,能够成功分娩就说明它在怀孕过程当中的饲料耗料。假如说它配种了,经过4个月之后没有成功分娩,或者是流产了,或者是还没分娩就被淘汰掉了,在那么长的时间当中它所耗料的饲料等成本是没有仔猪分摊的这部分成本,我们就叫做无效成本。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我们控制成本就有方向了,尽量要减少无效的生产期。处于有效生产期这些母猪所耗料的成本我们也可以用这个公式展开来分析。

处于有效生产期=单价×头数×料量×天数,我们可以用这个公式来算。饲料单价就是市场的价格,我们可以把饲料当价看成一个衡量。头数每个月配的量基本上都差不多,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衡量。料量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变量的,还有天数,就是说这头母猪在它怀孕期当中它所经历的时间多长,可能有的猪场110天就分娩了,有些母猪可能118天或者120天就已经分娩了那它怀孕的时间长一点就多一天成本支出。所以,我们从两方面着手来控制天数,一个是从料量,一个是从天数来控制。

处于无效生产期=单价×料量×头数×天数,这些数量尽量减少到最低,这样来控制成本,还有通过天数来控制成本。天龄受饲养员的经验来控制,比如说空怀的,有些猪场3、5天就可以发现,有些猪场10天才发现,通过这样来控制成本。

分母就是出栏量+存栏约当量=分娩量-死亡+期初-存栏约当量。分娩量=分娩窝数×窝均健仔。分娩窝数=配种窝数×配种分娩率。

综合上面这几个分解出来就得出另一个公式,我们要想把分母无限大的增大才能够降低我们的当头饲料成本,分母的公式就是配种窝数×配种分娩率×窝均健仔-死亡+期初-存栏约当量。这些基本上每个月都是固定的,我们有一点上下浮动,但不是无限度的变动。配种分娩率、窝均健仔、死亡这三个最重要,我们只要把这三个控制好了就可以提高配种分娩率。

为了证明这几个指标对我们单头成本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下面用一些数据来说明一下。

首先看看无效生产期母猪对成本的影响。比如说在这个月配种了100头母猪,这100头母猪等到它4个月之后分娩的时候到底有多少是成功分娩的,没有成功的母猪就是处于无效生产期的。

(PPT)我们拿两个猪场的数据来对比一下,这个是温氏集团下属其中的两个猪场,这个猪场是在规模、超产、物料等指标值相当情况下的对比,但是为何成本相差那么大。按道理来说,同样的规模、超产、物料指标值相差很大的话肯定是有问题所在,那它的问题是怎样的。我们先看看这两个场处于无效生产期的母猪的情况怎么样。

(PPT)这里是间隔天数。我举的是4个状态的数据,包括从断奶到死淘、配种至返情、配种至流产、配种至空怀。B猪场的成本在这方面肯定会高。这4种情况B猪场都比A猪场的时间长,猪苗不能帮他分摊成本,所以B猪场成本高的原因就在这里。

(PPT)这里是处于无效生产期母猪比例图,特别是断奶到死淘这个阶段,B猪场要高出2%,大家可以想象到,不用算了,看这样的比例就可以看出,肯定B猪场的成本会比A猪场成本高。所以,我们做成本控制,怎么把一个猪场的成本降下来,这就是我们要重点去关注的一个方面,我们每个场长要减少处于无效生产期的母猪比例,同时还要缩短无效生产期的间隔天数,这就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我们要统计一下,针对这个问题去监控,到底我们能把这些比例降到多少。这是无效生产期母猪的情况对成本的影响。

刚才在公式当中讲到死亡量也对成本产生了影响,我们再看E场和Q场。E场成本是385,Q场成本是405,相差20块钱。但是它的指标差不多,窝均健仔和配种分娩率、物料等指标差不多,但是唯独就是猪苗死亡率不一样,Q场多了差不多4%。Q场的死亡率为什么那么多,原因很多,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就算我们一头母猪成功分娩了,但是没真正把这头猪变成成品把它卖掉,那中间的损耗是非常大的。我这里有一个测算,假如说Q猪场能将死亡率降低到E猪场水平的话,它的成本利马就可以降15块钱一头,这个空间是非常大的。所以,一个猪场能控制好死亡率,也是成本控制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觉得死亡率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猪的死亡有很多种情况,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感觉就是,我估计可能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分娩时饲养员人员操作造成的死亡率,比如说接生的,或者是晚上值班的,甚至是给仔猪剪牙这个环节可能都会影响死亡率的原因。这个课题很值得研究,因为它对成本影响很大。

下面讲讲生产指标对成本的影响,我们再看看K猪场和M猪场。这两个猪场规模是一样的,但是它可能成本相差很大,M猪场的成本波动非常大,一下子飙得很高,一下子又降下来,K猪场的变化比较平缓,我们可以从生产指标当中看出一些问题。

(PPT)这两张图就是配种分娩率和窝均健仔,K猪场比M猪场每个月都要好,而且非常平稳,它每个月基本上都是保持这个水平,而M猪场的波动非常大。窝均健仔也是一样,从这两个指标来看的话,反应到成本当中就可以看出来,从数据上就可以看出生产存在什么问题。这两个指标对成本产生的影响很大,从K猪场和M猪场的情况来看,生产稳定对成本影响重大,另外一个就是,有效产能对成本的影响也非常重大。生产稳定除了直病的影响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个计划有问题,有没有提前做好计划,有没有做好成本控制,成本预算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包括我们的猪什么时候淘汰,淘汰多少,还有配种分娩,有没有发生很大的波动。产能是一个非常系统的一项工作,我们来看看另一个表。

(PPT)基础母猪胎龄结构图。大家都是养猪户,都知道,一头母猪的胎龄处于第3胎至第6胎之间这是最好的,比如说K场可能青黄不接,可能之前发生了一些问题,包括饲养过程,可能有一段时间就断层了,青黄不接,它的波动就很大。所以,提高产能除了本身种猪的质量问题,我想调整好、优化好猪场母猪的胎龄结构,提前做好计划,提前做好引种淘汰。可能有些场长不舍得淘汰,可能有些母猪少则几千块钱,贵的话1、2万都有可能,舍不得淘汰。但到底是长痛还是短痛呢,这是值得每个场长去考虑的一个问题。产能不好成本肯定会高,前面有数据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提高母猪的产能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优化基础群的胎龄结构,千万不要出现青黄不接、断层的现象,这样影响非常巨大。

下面我们还看看制造费用。刚才说了制造费用占的成本也是非常巨大的,除了饲料耗料就是制造费用。种猪成本当中有30%是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当中有很多明细的,首先我们看人力成本。在一个养猪场来说,特别是我们国内的养猪场还是以人力为主的,这个成本是非常高的。在制造费用中占了一半或一半以上的水平。设备折旧占20%,低值易耗占15%,其他项目加起来占15%。所以,我们怎么去控制制造费用,从这个比例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比如说我们能不能控制人力成本?从现在的发展水平和物价的水平来看,工人的工资每年肯定都会涨,这是肯定的,我们作为一个企业不能为了节省成本去降低工资,这是不能的。我们员工的工资是降不了的,而且有可能每年都要升,那我们怎么去降低成本?首先就是人员定编的问题。一条线到底需要多少饲养员,就是定编。第二,提高有效产能是消化人力成本升高的最佳途径。设备折旧也是一样,我们这个猪场已经投资进去了,它的设备折旧已经是固定了,所以,我们要降低唯有提高产能。低值易耗品很简单,就是总量控制,比如说水电各方面的怎么去控制,我觉得从总量控制方面去做有一定的帮助。

从上面几个方面中讲到成本控制中的侧重点当中,包括从成本项目的结构、构成,这个比例怎么着手,然后从每一项成本我们把它分解,最终看我们在哪个环节可以有操作的空间,把我们的猪场成本控制到最低。

下面讲讲成本控制中的一些思考。

第一,稳定生产是成本控制的大前提。我们要搞好成本控制,稳定生产是最重要的。

第二,优化基础群胎龄结构,提高繁殖性能。对接下来成本控制就有很多的主动性。

第三,对处于无效生产期母猪,减少比例与缩短天龄,这是成本控制中非常重要的措施。

第四,全员参与,落实到人,激励进步。我觉得成本控制不是场长的事,是全员的事,特别是饲养员等管理人员有要这个概念,我觉得要有激励,让员工感觉到控制成本对他是有好处的,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目的。

今天的课程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现场互动

主持人:感谢温氏集团陈兴的精采讲课。下面是互动环节,刚才陈兴讲得非常实际,从理论到实际都涉及到了,大家有问题的可以现场交流互动一下。

麦月仪:我是广西柯新源集团的,刚才陈总讲得非常精采,里面讲得也非常清楚,但是里面有一个问题我想问问。刚才陈总讲到单头母猪耗料成本的部分,讲到注意有效生产期的母猪,它的成本里面有单价、头数、料量、天数。我想问一下我们温氏公司,按照我的理解,一头母猪从配种以后哺乳的时候如何让它吃更多的饲料,我们一般是这样算的。料量我们如何来控制它,有什么标准让它达到多少量?你们有没有一个标准指标?我们的成本是以断奶仔猪的头数来算成本还是以断奶的窝种来算成本?

陈兴:到底用多少量,是控制它好还是随便自由产食为好呢?据我了解,一头母猪从配种到分娩料量不一样,总体来说,有些阶段是控料的,有些阶段是自由产食的。比如说下属有10个猪场,在控料的环节肯定有一个标准,公司也有一个方向,要执行。但是每个员工执行起来肯定会有千差万别,刚才说了,两个猪场同样的规模、同样的条件下成本会相差很大。在料量当中,在控制环节,我觉得最终的取决于员工到底怎么样。因为他一天不是喂一头猪,他可能会喂几百头猪,自动喂料就不同,但是很多猪场是人工去喂养的。那么,每头猪喂多少,不可能每头猪去称一下料量,这就是刚才讲了全员参与,就是让员工知道,可能他的手一抖就撒到外面去了,可能就浪费几块钱了,他可能没感觉到成本控制对他自己有多大的好处。

关于头数分摊的成本,在温氏来说,我们是以头算成本,不会以斤来算。所以母猪从配种到分娩的环节耗料是这样来算的,跟单头分娩仔猪是有关系的,它是它出栏量和存栏的约当量来分摊成本,但是分娩率跟死亡和期初都有关系。

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孙亮:陈总刚才分享了很多养猪成本控制的分子分母式的方法,很精彩。我想问的是,温氏集团单头母猪的耗料成本有没有量化的成本?包括每头肉猪的成本是多少?

陈兴:我这里有一个数据,猪苗阶段,扩繁场的成本,今年上半年在410元/头的成本,8-10公斤的水平。种猪成本达到860左右,平均是50-60公斤,

提问:刚才你说要全员参与,还有激励,我想问一下你们温氏集团最好的激励有没有相关的思路供我们参考?

陈兴:激励的话,员工的感觉跟我们公司领导的感觉可能不一样,公司领导是关注利润,利润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卖价,包括猪的品质,有没有卖到好价钱,还有各方面的成本。但是这些东西跟员工一点关系都没有,到底这头猪卖得好不好,可能是销售部的事情,饲养员是喂猪的,没有关系。假如说要员工跟企业的效益挂钩的话,我估计可能很多员工感觉不到,特别是行情不好的时候,比如说今年的上半年养鸡的亏得一塌糊涂,养猪也好不到哪里去。作为饲养员,越是在市场低迷的时候越要求员工去做好成本控制,他感觉不到,他平时也是这样做的的,他同样拿这么多工资,他做多一点能得到什么好处呢?我们公司有两个思路,管理层是以结果来激励,基层员工是以过程来激励,跟利润不挂钩,员工跟什么有关系呢?就是跟他有关的过程,比如说猪苗死亡率到底是高了还是低了,这个跟员工是有关系的。比如说在分娩时的时候饲养员接生这个过程跟员工是有关系的。哪个环节跟员工有关系,你只要把这个过程跟员工说了,你只要做好了这个环节就有奖励,比如说死亡控制在10头之内的就有奖励,这是一个过程。我们是这样的思路。

河源兴泰种猪有限公司负责人邓莲香:刚才陈总讲到这个东西我有几个问题要请教一下,我们公司的财务人员没有这么多,一般一个公司就一个出纳和一个财务,请问温氏怎么把耗料的东西汇总到财务来?还有种猪转移值是什么计算方法?

陈兴:在温氏生产场每天领的材料数据财务人员第一时间可以拿到。通过今年温氏开发了一个财务系统软件,下面的猪场当天领用的饲料等物资,集团会计立马可以从系统软件中看到,包括每头猪、每个猪场的数据都可以看看到,这需要有一套系统才能做到的,假如处于半自动或者手工状态我估计很难做到这个管理,现在是新时代,如果没有信息系统作为辅助工具的话,我估计想做一个精细化管理是很难的。

第二个问题,你刚才提到移植的问题,就像一台电脑一样,一台电脑一般来说用5年就折旧完,一头母猪也是一样的。你这头母猪要分娩10胎还是8胎,或者是两年还是三年,寿命就是按照这样的区间来折旧,转移到仔猪的成本分摊,是这样的思路。

补问:还有一个问题,种猪移植,我们现在都是自繁自养,你说的这种我感觉不是那么明白,你说到外面去购买,说电脑购买,当时的价格分5年摊,但是自繁自养怎么理解?

陈兴:我们最终生产的种猪要卖得好,但是种猪在它出栏之前,它经历过几个阶段,假如说成本核算不把它按阶段来分开的话,这个成本可能就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公司会分开两个阶段,以50天为界分开两个阶段来核算,就会得出两个成本。但是猪场的种源肯定是有来源的,比如说你生产这些猪苗也好,种苗也好,肯定是有母猪的,母猪肯定是有价值的,不管是外购的还是自己选留下来的,你选留的时候它肯定是有价值的,我们可以考虑把这个价值来分摊,当作外购的价值来分摊。

补问:刚才说到母猪的转移植,因为扩繁场是以纯种母猪来生产二元母猪的,那这个母猪的转移植是不是以这个纯种母猪来转移植?

陈兴:对。

观众追问:按照我们一头母猪分娩的水平来算大概达到70-80,每头大概只分14块钱,按照我们平均的算法应该不止。因为如果是70头的话,一头14块,只分摊了2800,一头纯种母猪一般不止这么多,加上可以配种的话,你买回来以后饲养到可以配种的话,加起来一头猪最起码要40-60块钱,温氏可以做到这个水平吗?

陈兴:可能我们会计核算的原理有点区别,我们是以胎配的价值来算,不管你有没有折旧都要分摊,我们不以多少头来算每期要折多少,比如说这头种猪只能用两年,那就只摊两年的时间,两年24个月,除以24,转移到每头仔猪来分摊,是这样的道理。

提问:请问你们温氏集团的母猪是按两年还是按三年或四年来结算?

陈兴:品系不一样,包括扩繁场,还有传统场,还有商品场这些标准都不一样,一般是两年、三年的指标来分摊种源。(资料来源:农财宝典)

热门猪病防治/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