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后期一种严重的繁殖疾病横扫北美和欧洲,特征是母猪怀孕后期流产、死胎、弱仔和所有年龄猪具有呼吸症状。该病造成严重的生产损失,曾被称为母猪不孕症和呼吸综合征、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征,美国称之为“神秘病”、英国称“蓝耳病”。国际上已同意使用“猪繁殖—呼吸综合征”名称,该名最精确地表达了此病的临床特征。
这种不孕综合征突然流行的原因过去不清楚,曾将病因归咎于多种病原体。1991年致病性病毒在荷兰、德国和美国分离到。猪繁殖—呼吸综合征已在中国诊断出。
美国此病的暴发流行似乎是在1987~1990年期间,但此后迅速平静下来。猪群相当多的流行说明可能存在亚临床感染或存在感染和自然免疫共存的流行状态。
临床症状
猪场与猪场之间特征有些不同,但猪繁殖—呼吸综合征急性病例可出现下列多种临床症状。
厌食:母猪和肥育猪常首先受到影响,食欲不振仅是暂时的,持续 4—7天。
发热:微热至高热。
繁殖失败: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生下头几天就死亡的弱仔。
呼吸症状:新生和哺乳仔猪出现呼吸加快和呼吸困难症状。感染猪群体增重减慢。
其他疾病增多:例如萎缩性鼻炎、肺炎和细菌感染。
急性繁殖—呼吸综合征病例引起分娩时巨大损失,偶有报告断奶平均头数很低(<1头/窝)。
控制
一旦猪场诊断出繁殖—呼吸综合征,无法改变病程,治疗无效。通常繁殖失败持续2~5个月,母猪对此病产生免疫力。免疫保护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现在还不清楚。这些免疫母猪产出的仔猪似乎未被 感染或成为带毒猪,但对此病高度易感。
呼吸症状常在1~4个月后逐渐减退,如果易感猪连续地补充进感染的培育仔猪舍和生长—育肥猪舍,呼吸症状可无限期地连续下去。断奶后仔猪常感染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和肺炎支原体。由于这些继发感染,在培育舍仔猪或生长猪常见增重减慢、死亡率通常增加。上述所有病症并非都能观察到,只1~2 种疾病常比较明显。最常见的继发病是猪链球菌病、萎缩性鼻炎和多发性浆膜炎。年龄性隔离饲养、全进全出管理措施是使猪繁殖—呼吸综合征临床症状降至最低的最好措施。
大部分生长猪的死亡与继发感染有关,因此可通过控制细菌继发感染减少严重损失。然而,治疗效果经常令人失望。
预防
所有种猪进入猪场之前都应进行猪繁殖—呼吸综合征血液检查,隔离检疫30天,再进行血液检查。如果猪场已诊断出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猪在进入种猪群前,接种疫苗2次。
现已研制出可预防此病和控制其危害作用的疫苗,野外试验表明该疫苗对年青猪、未怀孕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是安全的。为预防和控制猪繁殖-呼吸综合征感染,只有此病确诊后或猪场遭受到巨大损失时,才使用疫苗。
感染猪群使用疫苗有几种可能的方法,选用何种方法需根据猪群类型和发病的严重程度。以下列举了几种可能的使用方法:
1.为控制断奶仔猪呼吸型繁殖—呼吸综合征,仔猪在断奶时(约3 周龄)接种疫苗。
2.为控制肥育猪呼吸型的繁殖—呼吸综合征,肥育猪在来源场(进入或离开哺乳猪舍时)或到达育肥猪场时接种疫苗。
3.选育中的后备猪在进入种猪群前接种疫苗(配种前60天或更早),旨在控制繁殖障碍型繁殖—呼吸综合征,并使血清学呈阳性。
4.当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似乎在繁殖群、培育猪和/或生长—育肥猪中不停地循环或严重流行时,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给部分清场猪和重建猪群体接种。
5.疫苗接种对实行早期隔离断奶和相关管理程序(如年龄隔离饲养、多点生产)的猪场是有帮助的,这些猪场将2个以上猪场的断奶仔猪混合饲养于隔离点而仍可观察到繁殖-呼吸综合征问题。
6.怀孕母猪和后备母猪在急性暴发此病时,也可进行疫苗注射,但配种后已60天的怀孕母猪不应注射疫苗。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可以在猪场扑灭。但需要关闭猪群几个月直至母猪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检查转为阴性,将培育仔猪清场全部转移至另一个较远的地方,阴性母猪不会生产阳性仔猪去污染无本病的培育仔猪舍。任何进入猪场的新的种猪应该首先检测为阴性,然后在进入繁殖群前接种2次繁殖—呼吸综合征疫苗。
关于猪繁殖—呼吸综合征仍有许多问题未解决,但可预料全世界的广泛研究将来会为我们提供有关这个经济上十分重要的疾病的许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