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猪病防治 >
猪病简介:猪三种常见细菌性疫病诊断与防治(上)
浏览(42)

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是规模化养猪场中最常见的三种细菌性疫病,其发生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对养猪业危害较大。下面将对这3种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诊断和防治进行分别介绍。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ABCDEFG20个血清群链球菌属中多种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我国以C群兽疫链球菌病和D群中的2型链球菌病影响最严重,危害最大。其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和关节炎。

1 流行病学

猪链球菌自然感染部位是猪的上呼吸道(主要是扁桃体和鼻腔)、生殖道和消化道。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伤口感染,新生仔猪常经脐带感染。集约化密集猪场易发生和流行链球菌病,尤其通风不良、闷热、低矮的猪舍更易发生。各种年龄段的猪都易感,尤以30~60千克的架子猪多发,新生仔猪、哺乳仔猪的发病率病死率较高,偶见怀孕母猪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高温、潮湿的季节多发,一般呈多点散发、突然爆发,也可呈地方流行性。仔猪多发败血症和脑膜炎,而中型猪多发淋巴结脓肿和关节炎。在规模化养猪场,本病经常成为一些病毒性疾病(如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等)的继发病,或与某一些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

2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猪链球菌病主要表现为三类症状:即败血症、脑膜炎和淋巴结脓肿或关节炎。急性败血型常呈爆发性,突然死亡。急性者体温升高达41-42℃,呈稽留热,精神萎顿,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全身症状明显,结膜潮红、流泪,流鼻涕,呼吸急促,间隔有咳嗽,食慾废绝,便秘,跛行和不能站立的猪只增多,当耳廓、颈部和四肢内侧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时,常预后不良,多在1-3d死亡。脑膜炎型多见于仔猪,初期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粪便干燥,表现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液。继而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运动失调、转圈、空嚼、磨牙、仰卧。

四肢呈游泳状态,后期出现后躯麻痹,不能站立。病程短,死亡率高。关节炎型主要表现前肢腕关节和后肢跗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并有痛感,病猪常出现明显的跛行。该型多表现慢性经过,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多发生于中猪,常见于下颌淋巴结,其次是咽部、颈部淋巴结,表现为化脓性淋巴结炎,病程长,呈良性经过。

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病变和浆膜炎为主,血液凝固不良,耳、腹下及四肢末端皮肤有紫斑,皮下组织广泛性出血,鼻腔、喉头黏膜出血,肺充血肿胀,心内膜出血,脾肿大、出血、呈暗红或蓝紫色,肾肿大、出血,胃和小肠粘膜充血、出血。脑膜炎表现为脑膜充血、出血。慢性病例可见关节囊内有黄色胶冻样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

3 诊断

由于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较复杂,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结合实验室诊断进行确诊。首先可对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取病猪的血液、肝、脾、淋巴结等病料经涂片后革兰氏染色镜检。其次,无菌采集心血、肝、脾等病料接种于血琼脂平板,观察菌落形态以及有无溶血以及溶血的类型。如果出现β溶血,可进一步进行生化试验(淀粉酶(+)和VP(-)),继而利用协调凝集试验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血清定型。另外,还可利用PCR方法作为诊断的辅助手段和菌株的毒力因子鉴定。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动物作回归试验对细菌进行鉴定。

4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猪只如出现外伤应及时进行外科处理。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制度。另外还可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目前国内使用此病的预防接种的疫苗有两类,一是氢氧化铝灭活苗(由猪链球菌2型菌株制备),另一类是弱毒活疫苗(由C群链球菌制备)。对发病猪群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并对周边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发病早期可用大剂量的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及磺胺嘧啶或其它磺胺类药进行药物预防和治疗。

经临床实践证明:腾骏生产的“蓝罐加康”对猪链球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毒性低、无氯霉素残留,并具有增强免疫、抗耐药性及修复黏暯作用。在饮水中添加200~400克,可作为保健和预防,猪群发病时可在毎吨饮水中添加400克,毎7天为一疗程。是防治猪链球菌病首选荮品。


(作者简介:相国,腾骏研究所杭州兽医诊断实验室主任,兽医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为动物疫病的诊断和防治,并为猪场提供疫病整体方案和跟踪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