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猪病防治 >
猪病技术:2014年湖南武冈市猪场猪伪狂犬病(PRV)血清学调查
浏览(48)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目前,该病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在2011年之前的10多年,伴随着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广泛应用,我国猪的伪狂犬病疫情曾得到有效的控制,部分猪场通过加强免疫、检测、淘汰及生物安全等措施成功地控制了伪狂犬病发生。但从2011年开始,我国多个规模化猪场暴发了猪伪狂犬病, 且该病的发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全国有16个省市2689家规模化猪场送检的9000余份临床病料中,有46%的规模化猪场为野毒感染场;部分猪场种猪群伪狂犬野毒阳性率可达70%以上。为掌握湖南武冈市猪场伪狂犬病感染的状况, 为有效控制猪伪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于2014年间对湖南武冈市部分大、中、小型猪场进行猪伪狂犬病的血清学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猪血清样品的采取与待检血清的制备

2014年1-10月份, 在湖南省武冈市对20个猪场中的不同阶段猪群进行了抽样检测,用兽用采血器通过猪前腔静脉采血,分离出血清样品,每份样品3-5ml,室温静置2-6h后, 3000r/min 离心15min, 取上清液置于灭菌EP管,编号,处理好的血清均置于-20℃ 保存备用。

1.2 检测试剂与方法

我国用于预防猪PR主要是使用gE基因缺失疫苗, 因此配套使用PRV-gE 基因抗体检测试剂盒能够方便、快速、准确检测PRV 野毒抗体。本实验采用美国IDEXX 公司的HerdChek * PRVg I( gE) 检测试剂盒区分疫苗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产生的抗体。检测方法按试剂盒的说明书中推荐的方法进行。

1.3 结果判定

本次调查检测的血清是来自使用gE 基因缺失疫苗免疫的猪场, 所以gE( 或g I) 抗体阳性猪可以判断其由PRV 野毒感染所致。gE 抗体检测结果判定标准参照说明书进行(抗体阳性:S/N:≤0.6 ;抗体阴性: S/N: >0.7;可疑:0.6

2、结果与分析

2.1 血清学调查结果

2.1.1 不同时间送检血清中PRV-gE抗体检测结果

2014年1-10月份间,20个猪场共随机采集了410份血清样品,通过分析送检血清中PRV- gE抗体的检测结果发现:其中有7个猪场是伪狂犬野毒阳性场,阳性率为35%,猪场感染PR阳性率在17.6%-91.6%之间。(表1)

2.1.2 不同生长阶段的送检猪血清中PRV-gE抗体检测结果

通过分析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PRV 野毒阳性率,发现不同日龄感染PRV 的阳性率不同 , 母猪和育肥猪感染的PRV阳性率最高, 其次是公猪,后备母猪感染阳性率为12%。

2.2 主要临床症状与病理剖检调查结果

根据武冈市伪狂犬病的流行情况,其流行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2.2.1 妊娠中、后期母猪临床表现为:整窝流产、死胎、弱仔、窝平均有2~5头白胎;

2.2.2 1~15日龄哺乳仔猪出现口吐白沫、呼吸困难、四肢作划水状,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呼吸困难等,24h~36h左右即衰竭而亡,死亡率可达100%;

2.2.3 70~90日龄育肥猪,出现莫名发热和呼吸道症状;

2.2.4 猪伪狂犬病流行区域内的狗、猫,感染猪伪狂犬病后,其临床表现为流涎、死亡;

2.2.5 剖检发病的哺乳仔猪,可见扁桃体溃疡、脑膜充血、肝脏密布白色结节、脾脏淤血、表面可见大量白色坏死灶。

3、讨论

3.1 武冈市猪场猪伪狂犬野毒感染严重,不同猪场的伪狂犬野毒感染阳性率差异大。本次共调查了武冈市20个猪场,每个猪场均免疫了猪伪狂犬病gE 基因缺失疫苗,其中7个猪场是伪狂犬野毒阳性猪场,阳性率为35%,猪场感染的阳性率最低为17.6%,最高为91.6%,这应该与各个猪场的生产水平、饲养管理模式和防疫措施等因素有关,调查表明:我们防制和净化猪伪狂犬病的形势依然严峻。

3.2 不同阶段猪群伪狂犬野毒感染率情况不一, 种猪群与育肥猪群野毒感染阳性率高。本次调查收集了母猪、后备母猪、公猪和育猪4个生长阶段的猪群血清中均检出有PRV 野毒抗体, 这说明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性别的猪群对PRV 均易感。母猪群野毒感染率高的原因主要是:

3.2.1 当一部份的生长育肥猪进入后备母猪群时,感染PRV的猪只也随之进入, 因此在猪场形成生长育肥猪→后备母猪→母猪的循环感染,使猪场伪狂犬病持续存在, 这也是我国部分猪场难以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

3.2.2 伪狂犬野毒阳性公猪通过精液传播,造成公猪→母猪→生长育肥猪→后备猪的循环感染,在这感染过程中,猪群不断发病或死亡,给猪场造成严重损失,伪狂犬野毒毒力也不断增强。

3.2.3 感染伪狂犬野毒后耐过的母猪,常常呈持续性感染, 长期带毒, 且有散毒的危险。免疫接种疫苗后能够有效地减少病毒扩散, 从而降低PR的发生。但有的猪场疏忽免疫,母猪每年仅用PR疫苗免疫一次,不能够产生有效持久的抗体保护,而使母猪重复发病、排毒。育肥猪群野毒感染率高的原因主要是:随着猪只日龄增长, 生长育肥猪的母源抗体降低,而猪场没有提前进行相应的免疫接种,育后期猪群的PRV 抗体水平低,又由于育肥猪舍的消毒卫生和生物安全工作较差,从而感染了伪狂犬野毒。

3.3 猪群伪狂犬野毒流行特点与往年有所差异。

往年的伪狂犬病的流行,主要是引起种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呈现流产、死胎等现象;成年猪多表现增重减慢等轻微症状;仔猪常出现高热、食欲废绝、呼吸困难、流延、呕吐、腹泻而衰竭死亡。仔猪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这次伪狂犬病流行,仔猪、育肥猪损失严重。仔猪以腹泻症状为主,难以治愈,15日龄内发病小猪死亡率达到100%;育肥猪出现高热、喘气,呼吸困难,死亡率可达30-40%,且愈后生长速度慢,成为僵猪。

3.4 伪狂犬病防控工作任重道远,需制定综合性防控措施

3.4.1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与规范免疫制度

3.4.1.1 加强对装猪台、人员出入口、污水排出物出入口等容易传入病原关键地点的管理与消毒;对外来车辆应严格消毒, 猪场工作人员必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禁止任何猪场以外人员随便进入猪场生产区, 并做好猪场废物、污水处理工作,预防外界病原侵入猪场内。

3.4.1.2 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最好采用分阶段分点饲养模式(后备区→经产区→保育育肥区)。

3.4.1.3 严防猫、狗及其他野生动物出入猪场, 定期对猪场进行灭鼠、灭蝇和杀虫。

3.4.1.4 新引进的猪只( 包括精液) ,必须经过严格的血清学检测(猪瘟、蓝耳、伪狂犬病毒抗原阴性),并彻底消毒后才能转入生产群使用。

3.4.1.5 加强各生长阶段猪群的伪狂犬病免疫密度:基础公母猪每4个月免一次伪狂犬gE基因缺失弱毒苗,后备猪配种前二免;对于受伪狂犬病威胁的猪场,2-3日龄仔猪用伪狂犬疫苗滴鼻,仔猪6-7周龄肌內注射伪狂犬病疫苗。

3.4.2 监测: 对猪场定期进行免疫监测,监测方法采用ELISA诊断技术,种猪群每年监测2次,按照种公猪、后备种公猪、后备种母猪100%、经产母猪10% 的比例进行抽检;商品猪不定期进行抽检; 对有流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等症状的种母猪100%进行检测。

热门猪病防治/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