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猪病防治 >
猪瘟的症状、诊断与防治
浏览(63)

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

病原

急性猪瘟由强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弱毒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则可能不被觉察。

猪瘟在世界养猪国家有不同程度流行,国际兽疫局将本病列入A类传染病之一。1955年我国研制成功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具有高度安全性和优良的免疫原性。

猪瘟病毒(HCV)是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的 一个成员。病毒粒子直径40-50nm,基因组为单股RNA,约12kb长。

HCV与同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之间,基因组序列有高度同源性,抗原关系密切,既有血清学交叉反应,又有交叉保护作用。

猪肾细胞是最常用的培养HCV的细胞。病毒复制部位限于细胞浆,且不产生细胞病变。

目前仍认为猪瘟病毒为单一血清型,尽管分离不少变异性毒株,但都是属于一个血清型,所以HCV只有毒力强弱之分。

流行病学

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感染猪在发病前即可从口、鼻及泪腺分泌物、尿和粪中排毒,并延续整个病程。

康复猪在出现特异抗体后停止排毒。

强毒在猪群中传播快,造成的发病率高。慢性的感染猪不断排毒或间歇排毒。

持续的先天性感染对猪瘟的流行病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症状

急性型猪瘟:由HCV强毒引起病猪体温升高至41℃上下 ,高的可达42℃以上。少数病猪可发生惊厥,常在几小时内或至多在几天内死亡。食欲不振、精神萎顿症状病猪生长迟缓,常有皮肤损害。

慢性猪瘟病猪可存活100d以上。

迟发性(late?onset)猪瘟是先天性HCV感染的结果。胚胎感染低毒HCV,如产下正常仔猪,则终生有高水平的病毒血症,而不能产生对HCV的中和抗体,这是典型的免疫耐受现象。

近年在我国一些地区散发的称为“温和型猪瘟”(非典型猪瘟)或“无名高热”病猪,症状轻不典型,体温一般在40-41℃左右。

病变

急性和亚急性猪瘟呈现以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淋巴结和肾脏是病变出现频率最高的部位。脾脏的梗死是猪瘟最有诊断意义的病变回盲瓣附近淋巴滤泡有出血和坏死。

诊断

在开始出现临床病猪1-2周后,疾病迅速传播到群内各种年龄的未免疫猪 ,死亡率很高;病猪常有白细胞减少,剖检时可见淋巴结、肾脏和其他器官出血,脾脏梗死。

防治

紧急免疫

仔猪超前免役

热门猪病防治/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