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猪病防治 >
美国专家:妊娠和泌乳母猪的营养饲养特点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浏览(23)

妊娠和泌乳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是这两个过程在生理学和营养学上又有关联。妊娠阶段的营养供应,不仅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也能影响到母猪在泌乳阶段的生产性能。在整个繁殖循环周期给母猪饲喂营养平衡的日粮至关重要,应该使用优质饲料原料。因为劣质原料中往往霉菌毒素含量较高,而霉菌毒素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繁殖疾病的发生。

很多高产品系母猪,不仅产仔数多,而且泌乳量大,从而提高产仔重和断奶仔猪重。母猪基因型的不同会影响其在妊娠和泌乳两个繁殖阶段的营养需要。表9比较两种不同生产能力母猪的生产性能,可作为饲养母猪的参考。母猪的遗传潜能影响其繁殖性能,但是妊娠和泌乳两个繁殖阶段的营养状况对其使用年限有直接影响。

美国母猪每年的淘汰率在30%—40%,但是如果饲养管理措施适当,母猪的保留率可以提高到75%或者更高,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有:

●繁殖失败(断奶后不发情、不能怀孕);

●生产性能差(产仔数低、断奶窝重低);

●猪蹄和腿出现问题。

然而母猪的淘汰不仅仅是营养不足引起的,其他因素如基因型、猪舍环境、饲喂设备以及管理也会影响母猪的淘汰率。这些因素可以单独或者共同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因为头胎母猪与经产母猪的生产能力不同,表10和表12列出了不同基因型或者生产性能的头胎和经产母猪的营养推荐量。种猪生产者应该对自己母猪群的采食量和生产能力的有关数据建

档,以便配制可以满足自己猪群营养需要的日粮。

妊娠期

三个州的后备母猪和繁殖母猪的日粮一般是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预混料的玉米—豆粕型日粮。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分为三部分:维持、机体组织生长、胎儿和其他繁殖组织发育的需要。胎儿的蛋白质和能量需要在妊娠后期几周内迅速增加。

足够的体脂储备对于保证母猪完成一生多个繁殖周期很有必要,所以应该密切关注繁殖母猪的体脂含量,过肥或者过差的体况对以后的繁殖性能均有害。日粮能量含量和母猪体况(图7)是决定妊娠母猪饲料供给量(表 11)的主要因素。高繁殖率母猪和普通母猪配种时的体况得分均应为 3.0(体重分别为270—300磅和240—270磅)。

老母猪因为其体形和体重均比较大,所以不仅维持的营养需要大,而且体脂肪含量低。高繁殖率母猪经过几个繁殖周期以后,体脂肪含量会进一步降低。由于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体脂含量变异较大,所以不可能对所有情况下的妊娠母猪推荐一种采食量,而应当使用表11的饲喂指南和图 7的的母猪体况评分图,来确定每头母猪的饲料供给量。当头胎母猪的最后一根肋骨处背膘厚度为22—24mm(0.9 英寸),而第5胎时变为17—19mm(0.70 英寸),表明这种体况可获得满意的繁殖性能。

为妊娠母猪供给的饲料量取决于进入妊娠期的日粮能量浓度、 母猪年龄、体重、猪舍状况(群饲或单独饲养)、动物的所处环境如完全密闭饲养还是户外放养以及体况评分。瘦母系的母猪依靠较高的采食量维持较好体况。如果平均新产仔猪重为3.0—3.2磅,说明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适当。然而,当今在美国有一种趋势,即在头胎母猪第一次妊娠结束时体况过肥,这对分娩、泌乳期采食量和以后配种的生产性能有不良影响。

随着妊娠后期胎儿的增大,母猪的能量需要增加,在妊娠最后几周,母猪开始动用体脂储备,即使其本身还在增重。尽管妊娠后期很容易使母猪采食量增加 1—3 磅(根据体况),但是也应该注意不能使母猪过肥。

饲喂妊娠母猪的方式有几种(每天一次、两次、每3天1次)。但是对于单圈饲养的母猪来说,每天饲喂一次的繁殖性能与饲喂两次的相近。每三天饲喂一次对于夏天在户外饲养的成年母猪说比较适宜,但是对于较冷的季节和头胎母猪来说这种饲喂方式不可取。不管饲养方式如何,经常观察母猪的健康状况的很重要。

在妊娠的最后10—14天向母猪日粮中添加油脂能提高新生仔猪第一周的成活率,尤其是初生体重较轻仔猪的存活率。妊娠后期在日粮中添加脂肪还能提高泌乳期奶中的脂肪含量。

日粮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对妊娠母猪也很重要,对头胎母猪更是如此,因为头胎母猪在胎儿和乳腺组织发育的同时还要增加体重,体况良好的经产母猪用于体内肌肉形成所需的日粮蛋白质(氨基酸)比头胎母猪要少。

含14%—15%蛋白质(赖氨酸0.75%)的日粮,就能满足头胎母猪自身肌肉合成和胎儿发育的需要,而且对以后的泌乳期也很有好处。对于高产瘦肉型品种的经产妊娠母猪来说,日粮中含有12%—13%的蛋白质就能满足各项需要,还能增加母猪体脂含量。建议在妊娠后期直到进入分娩舍的一段时间内,提高母猪日粮的蛋白质水平。此时可饲喂泌乳日粮。

由于妊娠日粮每天饲喂一次且限量饲喂,母猪对谷物和蛋白来源的氨基酸与对合成氨基酸(如赖氨酸)的吸收和利用率不同,在妊娠母猪日粮中不推荐使用合成赖氨酸。谷物中氨基酸和淀粉(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低于合成赖氨酸,而后者虽然可被快速吸收但不能被动物有效利用,来自于完整蛋白的赖氨酸却能被逐步吸收并得到有效利用。

蹄病和腿病与日粮中矿物质元素尤其是钙和磷含量密切相关,但是其他矿物质和维生素也能影响骨骼和蹄组织的正常发育。母猪在妊娠后期需要向胎儿骨骼组织转运更多的矿物质,如果母猪日粮中的钙磷不足,那么母猪骨骼的矿化物将被溶解,椎骨和肋骨是最先被溶解的骨骼组织,从而产生椎骨脆化。随着胎儿体重的增加,椎骨的进一步溶解进入胎儿体内,脊髓将会受到压迫(Domner母猪综合症)。

日粮中生物素不足会影响猪蹄组织的发育,引起猪蹄组织破裂。因为猪蹄组织发育时间长,所以后备母猪从断奶到生长期间均应添加生物素。

三个州谷物中的硒和其他微量元素如铜的含量均较低,当谷物湿度大或长期贮存时维生素E的含量也会降低。因为谷物中硒和维生素E含量低, 因此母猪日粮中应注意添加这两种营养素。硒和维生素E在生理功能上有很多相似,如两种营养物质均能改善母猪的免疫力。新生仔猪对硒和维生素E的贮存均较低,当母猪日粮缺乏维生素 E 和硒时,给新生仔猪注射铁剂会引起仔猪死亡(铁中毒症),所以妊娠母猪日粮应该添加维生素E和硒,以提高初乳和胎儿体内这两种营养素的含量。表10所列营养素之外,其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均能通过日粮满足妊娠母猪的需要。繁殖母猪添加有机硒比添加亚硒酸钠效果更好。

泌乳期

产奶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但是也受环境和饲养管理因素影响。对高产基因型的选择已经育成泌乳量高的母系,从而提高出生仔猪重和断奶重,母猪用于泌乳的营养需要也增加。分娩后母猪主要利用来自饲料的营养来合成乳。如果日粮营养不足,母猪会利用机体贮备来满足乳汁合成的需要。母猪靠动员体组织进行乳汁合成,便会降低体重甚至影响机体其他功能。如果营养过剩,将会因为乏情、或者断奶后不发情,导致高产品系母猪提前淘汰。

与体况差的母猪相比,母猪进入分娩舍时如果体况过肥或者过好(体况得分4.5—5)会降低泌乳期的采食量。而泌乳期的采食量对于维持高泌乳量,以及断奶后再配成功至关重要。尽管低体脂含量的母猪从断奶到再配的间隔时间较长,但是泌乳期的采食量低与断奶后繁殖性能降低关系更大。因此有必要通过饲养管理和调整分娩舍环境来增加泌乳期母猪的采食量。泌乳期的高采食量对于维持高的产奶量和减少哺乳期母猪体重的损失很有必要。断奶后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母猪恢复全部采食量, 但是如果采食量恢复太快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如出现便秘、乳房炎、 子宫炎和分娩后少乳症( MMA)的发病率增加。

分娩后的最初几周母猪的采食量变化很大。 哺乳期为14天或者更少时, 比长的哺乳期的母猪平均采食量要低,因此,哺乳期缩短时日粮中营养浓度应该提高以保证产奶的营养需要和产奶后再配的间隔期间不至于过长。采用4周哺乳期时,母猪的采食量应逐周增加。

由于头胎母猪哺乳期的采食量低于经产母猪,所以头胎母猪哺乳期的日粮营养浓度应该相应提高。

哺乳期母猪每天饮水一般在10加仑左右,饮水器的水流速度应不小于1500 ml/min(1.5品脱/分钟)。仔猪的饮水器应该与母猪分开。

对于泌乳母猪(哺乳9—12头仔猪)的饲养管理措施,多数饲养者认为一种方法有益,即对哺乳母猪应在分娩第一天喂少量饲料(3—5 磅),然后每天增加2—3磅,使母猪在哺乳第5天完全恢复采食量。此后直到断奶, 母猪均应自由采食。

通常给哺乳母猪每天饲喂两次,但是这种饲喂方式不能保证母猪采食足够的饲料。在夏季由于母猪的采食量特别低,饲喂方式就很重要。夏天早上比较凉快,因此在天气比较热时的晚上应该保证母猪喂料器中有足够的饲料,早晨还应有所剩余。因此晚上提供猪需要的全部饲料或者每天饲喂三次比较合适,但是应注意喂料器中的饲料不能变质和发霉。

限制饲料消耗的因子可能是喂料器类型,尤其是对经产母猪。种猪群中有经产母猪的话,由于经产母猪的头比较大,若采用旧的喂料器,猪采食就比较困难。而采用新型喂料器可全天供料,并且采食空间增大,就能满足经产母猪的采食需求。

哺乳期间某些母猪不能采食足够饲料有很多原因,原因与可能的解决方法如下:

1.进入分娩舍的母猪太肥。

2.分娩舍的温度太高。维持在 65—70℉即可,必要时可以降低。可采用的冷却方法有:使用猪嘴冷却器、采用滴水冷却(水滴到母猪的颈和肩部)。

3.喂料器的设计不合理。老母猪的头比较大,很多旧式喂料器不能满足其需要。

4.饲喂次数少也会减少采食量。每天应至少饲喂3次或者全天供料。

5.使用高质量饲料原料和新配日粮。

6.维持1500 ml/min(1.5品脱/min)的水流速度。

7.通风不够和/或空气质量差均会影响采食量。

8.猪舍加热灯放置不合适,可导致母猪过热。

9.当母猪进入分娩舍时,让母猪站立,以便采食、饮水和排粪。

在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以提高乳脂率。夏天或者分娩舍过热时, 在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以减少机体热应激,改善将来的繁殖性能。泌乳日粮中添加5%—10%脂肪可以降低消化过程中的产热,缓解母猪热应激。

乳腺合成乳蛋白主要受遗传和日粮氨基酸供应的影响。当日粮氨基酸供应不足以合成乳蛋白时,母猪会动员体组织蛋白释放氨基酸用于乳蛋白合成。然而,饲喂低蛋白日粮显然会降低泌乳量和断奶窝重。

哺乳期日粮蛋白质(氨基酸)水平对泌乳非常重要。日粮蛋白(氨基酸)浓度应该根据母猪采食量和产奶能力进行适当调整。表12列出了头胎和经产母猪不同产奶能力下的营养需要量。这些推荐量是母猪在泌乳期的正常采食量。当其他因素使母猪采食量降低时,日粮氨基酸浓度应适当提高,以满足母猪的需要。

与妊娠期不同的是,如果泌乳母猪可以随时接近日粮,就能很好地利用合成氨基酸。由于泌乳期的采食量较大,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是连续的, 因此可使吸收的赖氨酸得到全部利用。当向泌乳母猪日粮中添加合成赖氨酸时,应该保证使蛋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不处于限制状态。如果使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配方中满足赖氨酸需要后,就不用额外添加其他合成氨基酸。如果母猪每天仅饲喂两次,就没有必要向母猪日粮中添加合成赖氨酸。

当母猪发生便秘时,日粮中添加5%的纤维源饲料原料(小麦麸、食用纸浆、苜蓿粉)是有益的。然而泌乳母猪日粮中添加粗纤维,会降低日粮能量浓度。刚分娩的数天内,日粮中不应使用纤维, 应使用玉米替代纤维,因为此时母猪需要更多的能量以维持高的产奶量。

母猪乳中含有常量和微量元素。甚至当日粮中钙、磷不足时,奶中钙、 磷浓度也能维持相对稳定。与妊娠后期一样,当泌乳日粮中钙、磷含量不足时,母猪也将动用骨骼中的钙、磷以满足产奶的需要,因此高产和哺乳时间长的母猪,容易导致腿骨脆化或者后肢瘫痪(Downer 综合症)。这种情况当断奶后、母猪群养或者用体重比较大的公猪配种时更加严重。

老母猪奶中的硒和维生素E的浓度较低,这种情况在三个州常有发生。 老母猪哺乳的仔猪出生和断奶时均会缺乏这两种营养素。由于母猪体脂中储存了大量维生素E,体脂减少导致体内贮备维生素E的耗竭。奶中的维生素E一部分来自体脂肪,一部分来自日粮。因此,母猪的维生素E营养状况对于断奶仔猪和母猪本身将来的繁殖性能都影响很大。

生产者应该与营养学家(大学或者饲料公司)一道合作,以保证繁殖母猪日粮可以满足泌乳的需要。

断奶到再配的间隔期

由于母猪断奶后不再产奶且乳腺组织脱水萎缩,母猪的采食量和体重迅速降低。17—28日龄断奶的母猪,需要经过5—10天才能发情,头胎母猪或者体弱的经产母猪需要的时间更长。早期断奶(例如小于14天断奶) 母猪,2—5天后就会发情。

对于哺乳期间体重和体组织损失过多的母猪, 提高断奶到发情期间的采食量是有好处的。提高采食量会增加体况较差母猪的排卵率。如果母猪产后14天断奶并且体况良好,断奶后第一轮发情就可以配种。在断奶到再配种的过渡期间饲喂妊娠日粮即可。失重过多的泌乳母猪和头胎母猪,在断奶后第二个发情周期配种会产出更大的仔猪。但是当在断奶后第二轮发情配种时应当考虑增加的饲料和设备成本。

一旦配种成功,母猪的采食量应该立即降到妊娠水平(表11)。配种后进食能量过多,会增加体产热,使受精卵的死亡率升高。

妊娠和泌乳母猪部分问答

问:在哺乳期,多早开始产奶?

答:母猪生下小猪后的最初48小时便具有产奶和泌乳能力。在下仔后的几天内,没有用过的乳腺将不再泌乳,这就是强调在泌乳早期交叉带仔的主要原因。

问:如何确定泌乳母猪的采食量?

答:一种方法是,给每一头母猪称出一定量的饲料(如100 磅),然后观察这些饲料能饲喂多少天,用饲料量除以饲喂的天数,即为日采食量。另一种方法是,记下一段时期内用于饲喂母猪的量器(称量铲,咖啡罐等)数量,然后算出每天的饲料消耗量。因为母猪在产后适应饲料的能力不同,在分娩后的四到五天之后,开始统计饲料消耗量最好。

问:当母猪采食量低时,是否必须调整日粮赖氨酸水平?

答:是。当用玉米—豆粕型日粮饲喂泌乳母猪时,赖氨酸是最有可能限制产奶的氨基酸。在配制泌乳母猪日粮时,赖氨酸浓度是反映母猪群的采食量的重要指标。这对头胎母猪以及在采食量低的炎热季节生产的母猪尤为重要。

问:对于头胎母猪,在泌乳期饲喂高蛋白/赖氨酸日粮有好处吗?

答:是的。伴随泌乳期母猪体重的大量减少、采食量降低,往往会降低再配种能力,对头胎母猪更是如此。有限的研究表明,泌乳母猪日粮赖氨酸水平高于1.00%,有助于消除头胎母猪的部分不良影响。

问:泌乳母猪的赖氨酸需要量应是多少?

答:母猪产仔数为8头或小于8头时,每天的赖氨酸需要量为35—40克。 生产10头或更多仔猪的母猪,其赖氨酸的需要量为每天50克。

问:泌乳母猪日粮中添加缬氨酸有好处吗?

答:没有。一些试验表明,母猪日粮中添加合成缬氨酸(必需氨基酸) 多数没有效果。当泌乳日粮中用合成赖氨酸代替豆粕时,其他氨基酸的浓度(如缬氨酸)可能低于母猪的需要量。相反,如果豆粕是唯一添加的蛋白来源,则再添加缬氨酸没有益处。

问:妊娠和泌乳母猪日粮中应添加多少脂肪?

答:在母猪日粮中添加中等水平(3—5%)的脂肪既不影响母猪泌乳期的采食量,也不影响母猪泌乳期的体重损失。添加8—10%的脂肪会使母猪泌乳期采食量下降。泌乳期母猪日粮中添加3—5%脂肪可提高乳脂率和仔猪的断奶体重。当脂肪的添加量超过 5%时,可能出现饲料在喂料器内粘连的问题。一般来说,除了过瘦的妊娠后期母猪以外不推荐向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

问:母猪在妊娠后期和产后头几天出现便秘,这正常吗?如何避免?

答:分娩过程中常伴有脱水现象,因此母猪生仔猪时损失许多体液。从生产时的状况恢复到正常的水营养平衡状况,需要几天时间。一般来讲,如果母猪在产后的几天内,进食适量的水和饲料,则在泌乳期的其他阶段通常不会发生便秘问题。在妊娠后期和泌乳早期,如果便秘持续存在,可以向日粮中添加轻泻剂或高纤维物质(如小麦麸)。

问:一头母猪能否在本窝仔猪断奶后,继续哺乳其他体重轻的仔猪?

答:能。在正常的管理条件下,假定再多哺乳仔猪几天,母猪体况正常,则此母猪可成功地哺育领养的仔猪。当仔猪批量断奶,但其后不实行全进全出制时,这种领养过程是十分可行的。应当小心看管,以保证交叉抚养成功。先让母猪的奶在乳腺内积累几个小时,然后立即让母猪给待哺乳仔猪喂奶,这样,交叉哺乳很容易成功。

问:隔离断奶是否有益?

答:假如您想断奶时使轻体重的猪变得体重大一些,将大体重的猪断奶隔离,让轻体重猪继续吃奶,便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此即所谓的隔离断奶技术。轻体重的猪将会受益于多哺乳几天。当哺乳母猪哺乳仔猪数超过5头时,在哺乳期间将不会发情。

热门猪病防治/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