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病是猪的一种较常见传染病,目前发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饲养业比较密集的地区,混合感染日趋严重,给养猪经营者造成巨大损失。由于该病原体的血清型较多,使用疫苗免疫存在免疫原性差异,免疫注射病不能完全预防本病的发生。同时该病的临床症状的表现不一,给诊治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结合其地方性流行特点,分析该病的临床症状的不同类型,以期方便诊治。
1.临床症状
潜伏期多为1-5天,临床表现为多种类型。
化胀性淋巴结炎多发于体表浅层淋巴结,临床上以两侧或一侧颌下淋巴结脓肿,俗称“豆渣泡”,较为常见,颈浅、肩前、膝上淋巴结、深层淋巴结也有发生。症状为局部肿胀,热痛,不爱运动,影响采食。这种病型全身症状较轻,一般不引起死亡,脓肿成熟后清除脓汁,病情即可好转。
关节炎型前肢腕关节和后肢跗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多见两前肢跪地不能站立,有热痛,跛行,重症者爬行或不能站立。该型多表现慢性经过,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生。
急性败血症型最急性往往不见任何症状,24小时内死亡。缓者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1℃以上,精神沉郁,结膜潮红,呼吸促迫,有?音,鼻镜干燥,有浆液性鼻液,心跳增数,食欲废绝。粪便干燥,呈算盘珠状,粪表面带有血液或黏液。尿黄,后期耳、胸、腹、背部脊椎处皮肤发紫。该类型死亡率较高,病程短,常在1-3天内死亡,死前鼻孔流血,病死率达80-90%以上。
脑膜炎型病初体温升高(40.5-42.5℃),厌食、便秘,随后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尤以小猪为多。运动失调、转圈,头歪向一侧,步样蹒跚,站立不稳,空嚼、磨牙、仰卧,后躯麻痹,四肢呈游泳状态或昏迷不醒等。病程2-7天,治疗不及时因心力衰竭而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上。
2.病理变化
病猪有时同时表现几种类型,单纯淋巴结脓肿病型除局部病变外,很少见其他病变。典型的急性败血症变化,以出血性败血症病变和浆膜炎为主,胸、腹部黏膜有纤维素沉着,并有粘连,黏膜、浆膜有片状或点状出血斑,皮肤有出血斑点,肺充血肿胀,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和出血。慢性经过病猪有心包积液,脾肿大,呈深紫色,柔软易碎,腹腔有淡黄色积液,胃和小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脑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有时出血,脑切面可见白质和灰质有明显的小点出血。关节炎时,关节囊有黄色胨样液体或纤维素性脓性物质。
3.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典型症状及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做细菌检查,采取病猪、死猪的淋巴结、脓汁、腹腔液、血、内脏等组织作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散在、成对或成短链排列的革兰氏,即可确诊。有条件可进行分离培养和动物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