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用药常识 >
猪老板,尤其是产房管理员必须学会“6h管理”,避免仔猪缺氧 低温 低能状态,提高PSY
浏览(105)
概述: 仔猪出生后必定会经历三大转变,即从温暖舒适的羊水环境向多变的自然环境的转变,从母体供氧向仔猪自主呼吸过程的转变和从母体供应营养向自主消化过程的转变过程。这三大转变完全打破了胎儿在子宫内温暖、舒适、…
正文:

仔猪出生后必定会经历三大转变,即从温暖舒适的羊水环境向多变的自然环境的转变,从母体供氧向仔猪自主呼吸过程的转变和从母体供应营养向自主消化过程的转变过程。这三大转变完全打破了胎儿在子宫内温暖、舒适、无菌、营养和氧气充足的内部环境,再在分娩应激的作用下,经过狭窄、拥挤和紧迫的硬产道骨盆和软产道阴道等,好不容易娩出后,面对阴凉、污浊、干燥、刺鼻和充满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外部环境,还有遭受断脐、剪牙、断尾、去势、补铁和感染之痛,还要受忍饥挨饿、拼命吸吮乳汁之困,如果这三大转变操作得不好,加上母猪的生理状态不佳(如产后高热、厌食、便秘、疼痛、水肿、感染、胎儿和胎衣滞留、乳房水肿、乳腺炎和泌乳障碍等),胎儿的出生应激是非常巨大的,随之而来的就是仔猪的生理机能的障碍或称为分娩后综合征,紧接着就是腹泻、死亡等现象发生。

1 新生仔猪容易形成的三种状态及其原因分析

在当前的饲养管理下,新生胎儿容易形成3 种状态:一是屏息状态(或缺氧状态),二是低温状态(受凉状态),三是空腹状态(低能状态)。表现为产后活力低下,刚娩出时皮肤苍白、软绵绵的、无力挣扎、站立不稳,呼吸不畅、腹式呼吸,找不到乳头、无法吮乳,往往在产后3 d 内腹泻死亡,好不容易耐过,在哺乳期体弱多病,表现消瘦、苍白、关节肿大、呼吸急促,容易发生腹泻、内眼角有眼屎或泪斑等。

1.1 屏息状态

新生仔猪出生后即表现呼吸急促、腹式呼吸、站立不稳、四肢协调性差等脑部严重缺氧现象,即屏息状态,通常又称为缺氧状态。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母猪运动不足、过度肥胖、心肺功能比较差,或者天气炎热(分娩舍温度≥ 28 ℃)时母猪热应激明显,表现热性喘息等。其中主要是因为母猪体内血氧不足,继而引起胎儿体内储氧不够,再加上产道内的挤压或产程过长等形成屏息状态;还有如妊娠后期饲料营养水平过高、母猪过度肥胖,导致产道周围脂肪沉积性产道狭窄,营养过高还引起胎儿肥胖、大大超出了产道内径,或选留后备母猪时产道的先天性畸形、狭窄,配种过早、分娩母猪体型小、骨盆狭窄,分娩时胎儿胎位不正、胎式或胎向不利于胎儿娩出,分娩时滥用缩宫素等助产造成子宫或产道痉挛性收缩等,这些因素主要造成产道相对过小、胎儿相对过大、产道过分挤压或过长挤压胎儿,分娩时因脐带扭转或扯断后再无法从母体获得氧气,造成胎盘血液循环障碍等引起新生仔猪脑部严重缺氧,形成屏息状态。

胎儿体内血液中的余氧仅能供其在产道正常生存约5 min 时间,母猪多种原因引起的血氧不足可造成仔猪血液的余氧不足,可加速分娩胎儿的脑部缺氧;各种原因引起的超时产出则会消耗更多的血液余氧,更会加重胎儿的脑部缺氧,其结果是窝产弱仔、假死或白仔现象明显增多,产后3 d 内腹泻率、死亡率明显增高。

有2 种现象要特别关注:一是夏季死亡的胎儿中往往是这一窝中最大的,二是头胎母猪所产胎儿腹泻死亡率明显比经产母猪的高。究其原因,与胎儿的初生重过大(往往超过50% 以上)密切相关,通过模拟计算胎儿初生重增大的分娩阻力变化,发现初生重超重50% 以上的胎儿(考虑到外形增大和阻力面增大因素),其分娩阻力至少要增大45.75%,热应激下加上母猪产力不足、血氧下降,其较大的胎儿就是这样被活活憋死在产道内的,即白仔就是这样产生的;头胎母猪的情况更特殊,由于硬产道骨盆和软产道阴道特别狭窄,即使正常体重的胎儿其分娩阻力也比经产母猪要大得多。临床实践表明,头胎母猪胎儿的初生重一般超重50% 以上,加上子宫颈获能不足、子宫颈软化不够、产道狭窄等因素,其分娩阻力呈几何级数增长,所以头胎母猪所产胎儿不好养。

1.2 低温状态

仔猪在没有出生前是生活在母体子宫内相对独立的羊膜囊内,羊膜囊内充满了羊水,温暖、舒适、湿润,没有细菌,自由自在;出生后即面临复杂的自然环境, 昼夜温差大、干燥、阴冷,到处充满细菌、病毒和异物等,这两种环境的变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其生存环境相对初生仔猪来说是相当恶劣,非常容易受凉、细菌病毒感染而发生腹泻。母猪分娩时最适温度为16 ~ 18 ℃,最高温度不超过28 ℃,与胎儿所处的最低临界温度为32 ~ 34 ℃也存在巨大的反差。母猪分娩时的体温一般在39 ~ 39.5 ℃,即使分娩环境温度达到了36 ~38 ℃,管理者也会想尽办法降温至32 ℃以下(母猪分娩时的高热临界温度≤ 28 ℃),对于新生仔猪来说这仍处于临界温度以下,非常容易受凉。

初生胎儿由于没有皮下脂肪、刚出生时全身都是羊水、湿漉漉的,在临界温度以下时散热特别快,如果擦干处理不及时,体热很快散发,容易受凉并形成低温状态(通常又称为受凉状态)。有时我们在测量初生仔猪体温时发现其直肠温度低至36.5 ℃,而理论值应该在38.8 ℃。为什么初生重小的仔猪容易腹泻死亡?主要是因为小体型仔猪散热快,更容易受凉和形成低温状态。体型小的仔猪就像散热器,通过模拟计算发现,胎儿初生重越小,其比表面积(总表面积与体重的比值)越大,其散热效应就越大。这样的仔猪在临界温度下的体温损耗更大,出生后最易发展为低温症。

1.3 空腹状态

在临床上,我们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凡是在产后12 h 内死亡的小猪,经解剖后其腹腔中没有任何食物,即所谓的仔猪空腹状态(通常又称为低能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胎儿出生时所面临的三大应激(即如前所述的三大转变)有密切的关系,与母猪的产力(子宫收缩力、腹压高低)、分娩阻力(羊水多少,硬产道骨盆和软产道开张状态,子宫颈的松弛状态)和胎儿活力(血液中血氧和血糖浓度高低)等密切相关。新生仔猪三大转变管理的不好、产程过长等,很容易使新生仔猪形成屏息状态(缺氧状态)和低温状态(受凉状态),这样的仔猪就是弱仔,它们对外界反应迟钝,行动迟缓、站立不稳、呼吸不畅、体温下降,连吃奶的力气都没有,母猪泌乳时找不到乳头、抢不到乳头,成为这一窝里被欺侮的对象,在产后12 h内吃不到或吃不足初乳而长时间处于脑部缺氧、低血糖和低温状态,往往活活被冻死、饿死或被母猪压死。

2 如何有效避免和解决新生仔猪的“三种状态”

2.1 通过缩短产程可以有效避免新

生仔猪形成“三种状态”接产的目的:保证母猪的分娩安全,提高新生仔猪的活力。采取一切合理措施缩短胎儿的分娩间隔和缩短产程是很有必要的。如产前3 d 给母猪喂一瓶围产康使脐带变粗确保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能力、促进松弛素的分泌软化子宫颈防止产道狭窄、增加羊水润滑产道降低分娩阻力等可有效缩短产程;分娩过程中采取常规助产六字诀:即凉(分娩舍控制环境温度)、静(保持分娩环境的安静避免分娩应激)、输(产下胎儿6 ~ 8 头开始输液避免母猪过度疲劳、缓解分娩应激和增加产力)、揉(分娩过程中适当按摩乳房诱导自身催产素的分泌提高子宫收缩力)、踩(踩肚子增加腹压加快胎儿产出)和拉(当胎儿后腿先出或头部出来后,可以通过助产把胎儿拉出,节省母猪体力)。

母猪的产程和分娩间隔越短、胎儿在产道内受到的挤压时间越短,就能减少胎儿体内血氧、血糖和体力的消耗,有效避免新生仔猪形成“3 种状态”。

2.2 产后正确处理有利于缓解新生仔猪这三种状态的发生

产后护理的关键就是安全度过“三大转变”、避免形成“3 种状态”,即做好保温防止胎儿受凉,安全度过自主呼吸过渡期防止胎儿缺氧,顺利度过自主消化期避免新生仔猪腹泻。只有通过正确接产才能顺利度过仔猪的这3个转变期。

胎儿从产道内出来后的正确处理步骤:

①擦干:胎儿产出来后不要急于断脐带,而是迅速把体表的羊水擦尽,同时倒提胎儿,把鼻腔、口腔中的黏液羊水和胎便弄出来,防止堵住呼吸道和消化道,为顺利实现胎儿自主呼吸和自主摄食做准备,安全度过从羊水环境向自然环境的转变。

②断脐:胎儿在通过产道的过程中会受到产道挤压应激和自身的挣扎应激,会产生糖皮质激素加快体内耗氧和耗糖的过程,加速胎儿缺氧和缺糖过程。断脐的时机有讲究:产出后尽量保持脐带与胎儿相连,这对胎儿出生后维持正常体温、体内血氧和血糖水平的稳定是很有必要的,留足足够时间来让母体的血氧和血糖源源不断的输送给胎儿,直到胎儿能完全自主呼吸(大约需要3 ~ 5 min 或更长的时间)和通过自主呼吸来获取足够的氧气为止;断脐带的方式也很讲究,最好不要人为断脐带,等仔猪从缺氧和低血糖状态完全缓解过来后能自行挣断为最好,这样仔猪安全度过了从羊水环境向自然环境、从母体供氧向自主呼吸的转变,避免形成低温状态和缺氧状态,同时为安全度过从母体供养向自主摄食的转变、避免形成空腹状态打下基础。在断脐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不要人为把脐带完全从子宫内扯出,因此时包衣( 胎儿胎盘)和子宫内膜(母体胎盘)还没有开始分离,强行扯出脐带可以造成包衣与子宫内膜之间发生撕裂,人为造成子宫内膜损伤或产后出血增加等;脐带断裂后也不要将脐带血捋回到胎儿体内,脐带比较长、脐带血比较多,如果快速将脐带血捋回到胎儿体内有可能对胎儿的肝脏和心脏造成损害,而且脐带断裂后由于凝血机制的即时启动会出现大量微血栓,就有可能将大量的微血栓挤入后肢,引起后肢抖动或站立不稳。挣断脐带或人为断脐后可以考虑用细线结扎脐带断端,因为脐带内有3 条血管,1 条脐静脉和2 条脐动脉,而脐动脉的血是向由胎儿流向母体的,如果不结扎的话,有可能造成胎儿出血过多;

③保温:把新生胎儿快速擦干、及时放入保温箱内烘干,对于防止胎儿体表散热过快、体温下降过猛出现低温症等很重要。胎儿用毛巾擦干体表后往往不一定就干了,仔猪体表越湿散热越快、体感温度越低,仔猪体表没擦干、没烘干、没做好保温工作等就容易形成低温状态。

将仔猪体表擦干后及时放入保温箱中烘干,相当于达到增加环境温度5 ~ 6 ℃的效果,同时确保母猪体表、产床和地面干燥也很有意义。降低环境的湿度就相当于减少空气中的氨气、H2S 浓度,降低了空气的刺激性,有利于促进仔猪自主呼吸功能的完善。此外,还要注意保持胎儿与母体的亲密接触,尽量不要让胎儿远离母亲,让它们熟悉各自的气味,防止母猪不认胎儿和胎儿不认母亲的现象发生。

2.3 加强新生仔猪产后第1 个“6 h管理”,使其获得坚强母源免疫力

产后除了做好擦干、断脐和保温等正常程序处理工作外,还要关注产后的第1 个“6 h 管理”,即产后30 min 内尽早吃上初乳、产后6 h 内吃足50 g初乳,此阶段内不要进行剪牙、断尾和阉割等疼痛性、感染性操作步骤,只有获得坚强免疫力后再进行这些应激性操作才会把伤害降低到最低水平。因为新生仔猪没有免疫力和抗感染力,此时获取足量初乳、获得坚强的母源免疫力和抗感染力比获得什么都强,甚至免疫球蛋白抗体的获得可能胜过养分的获得。产后6 h 内把保温箱的温度提高到33 ℃以上也利于仔猪的产后存活。

产后半小时内仔猪的正确处理、尽早吃上初乳等是为了成功实现胎儿的“三大转变”,同时加强产后第1 个“6 h 管理”就能成功避免新生仔猪形成“三种状态”,提高新生仔猪的母源免疫力和抗感染力。母猪产后6 h 内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如IgG、SIgA 和IgM 等,IgG 和IgM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新生仔猪只有在产后6 h 内吃足初乳50 g,才能摄入足够量免疫球蛋白抗体并被完整吸收而进入体内,不被消化酶所破坏;初乳中丰富的SIgA 进入仔猪肠壁并与其黏膜结合,构建了牢固的黏膜免疫屏障,有利于保护胃肠道黏膜组织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减少仔猪腹泻发生和肠黏膜脱落,降低腹泻率和死亡率。

由于不明确产后第1 个“6 h 管理”的重要性,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非常容易犯错。据报道,凡是进行猪瘟超免的仔猪由于必须在产后间隔1.5 h后才能吮吸初乳,弱小的仔猪往往逐步丧失了吮乳能力,这与其活力差(低温状态和缺氧状态)又没有及时开口吮乳补充能量出现低血糖状态(空腹状态)密切相关。由于母猪乳房没有乳池、结构特殊,初乳又很浓稠,“吃奶的力气是最大的力气”,吃到初乳实属不易、吃够初乳难上加难。仔猪要想吃够初乳,必须强力吮吸、强力刺激乳房才能诱导放乳。正因为这样,仔猪的吮乳刺激不足,乳房不放乳就造成哺乳失败,仔猪吮乳次数再多也照样吃不到母乳。临床上解剖产后12 h 内死亡的仔猪发现胃中空空如也、无乳凝块也就容易理解了,而理论上我们认为仔猪已经吮乳10 ~ 12次(产后3 d 内母猪的喂奶次数一般为20 ~ 24 次),应该吃饱了,仔猪的这种实际空腹状态引起急性死亡,与低血糖状态、无母源抗体保护和抗感染力低下等有关。

因此,最大限度地缩短产程、正确地做好产后处理(擦干、断脐和保温)和加强产后第1 个“6 h 管理”(此阶段内吃足初乳,将保温箱的温度提高到33 ℃以上,不要进行剪牙、断尾、阉割等疼痛性、感染性操作)对于避免初生仔猪形成三种状态、提高其存活率很关键,猪场管理者和实际操作人员要认真对待。

热门用药常识/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