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行业发展趋势
行业重要数据:
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4年的中国年度相关统计数据,其中让我们养猪人关心的就是有关猪肉产量情况。2014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540万吨,较上年增长2.0%,其中猪肉产量5671万吨,增长3.2%。
农业部公布的2014年全年生猪出栏73510万头,同比增添2.7%。
点评分析:2014年,全年猪价处于较低水平,说明我国养猪业产能基本饱和,生猪出栏量进一步增长空间不大,养猪业未来几年的发展主旋律是扩张与淘汰同步进行,养猪区域进一步集中化,小规模个体养殖户退出舞台,中小专业猪场(家庭农场)和集团企业、产业链企业成为养猪业的2大主力军。
规模化与小散户:
2013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超过25.5万个,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40.8%,比2007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化猪场是指年出栏生猪500头及其以上的猪场。说明一个问题,我国养猪业规模化程度还较低,为什么?
因为规模化的本质是效率和质量提升,但当前养猪业的技术落后,疫情复杂,规模化猪场的人力和土地成本不断上涨,但规模化猪场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养猪成本要高于小型猪场和自繁自养户。
国外,能繁母猪年平均提供商品猪数量在25头以上,而国内大部分猪场平均水平在16--18头之间。母猪繁殖水平落后,导致规模化猪场的运行效率并不高,从成本角度分析,大多数规模化猪场的商品猪成本在7--7.5元/斤。而当前生猪出栏价也是在7元上下。规模化猪场几乎处在亏损边缘。
无论是疫情、母猪繁殖效率还是人力成本限制,目前我国养猪业还不适合快速推进规模化,而中小猪场仍是养猪业的主力军,但个体养殖户(年出栏在500头以下的猪场)会快速退出历史舞台。50头---200头母猪规模猪场将是未来养猪业的主力军。
2、养猪区域集中化
养猪业的区域集中化会更加明显,从环保角度出发,种养结合是必走之路。近几年,养猪业迅速从南方向北方转移,其中东北三省已经成为养猪主产区。未来几年养猪业会区域集中化会进一步明显,会形成几大养猪主产区。而养猪主产区域与猪肉消费消费区域形成明显区隔,生猪或冷鲜肉跨地区运输交易越来越频繁。
3、养猪利润下降
养猪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养猪利润下降,外来资本投资热潮下降。原因如下:1、不断上涨的人力和土地成本,让规模猪场的固定投资增加;2、而产能过剩导致供大于求,生猪出栏价在成本线附近徘徊;3、疾病多发,药物保健成本居高不下。以上几点,导致养猪业整体利润下降,从上市公司到中小猪场,都在思考微利时代的竞争法则。对于中小猪场来说,网购产品是降低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
养猪行业利润下降,影响着上游饲料,种猪,兽药企业的利润,上游企业也不断进入价格战,企业也开始关注网络渠道和电子商务,因为只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才能保持合理的利润。
4、环保压力大
环保和食品安全是当今养猪业的2个重要压力,越是规模猪场,越是靠近发达城市地区,养猪场的环保压力大,政府监管越严。各地养猪业相关环保法规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一方面利于部分环保设备的推广普及,相关领域的企业可能获得飞速发展。同时,加快养猪业的淘汰进程,加快南猪北养转移速度。
面对环保压力,猪场有2种解决方案。首先从猪场建设上入手,最少化的减少粪污,比如建设沼气池,无害化处理设备,减少污染。另一方面,考虑与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把猪场建设在人口密度小,远离河流和村庄的地方,尽可能与种植业结合起来,借此来降低环保压力和粪污处理成本。
环保压力间接阻碍养猪业的快速规模化进程,小散户可以把粪污排放到农田里,在粪污处理成本上远远低于规模猪场,相对规模化猪场来说, 中小猪场遇到的环保压力要小一些。这也是中小猪场继续生存的原因之一。
5、养猪业政策更加健全
近几年,畜牧产业相关政策法规不断落实实施,政府对养猪业的监管机制更加完善。一方面,养猪业的进入门槛提高,无论是审批土地还是环保关,都严格的多了;另一方面,从控制疾病和兽药残留方面,国家重点加大了对兽药使用的监管,比如执业兽医 制度,兽药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兽药二维码追踪等,一切目的都为了解决兽药违规乱用和药物残留问题。
6、养猪业技术服务多元化、品牌化
家家户户养猪模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无论是规模猪场,还是自繁自养猪场,对技术服务和产品需求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单纯依靠卖饲料或者卖兽药的经销商都面临倒闭危机。多元化服务是技术服务必走之路。多元化服务是指,不仅提供饲料和兽药产品,还包括养猪技术指导,免疫和实验室诊断技术,养猪业信息服务,中介交易服务,甚至金融贷款服务。
一些行业巨头开始重视经销商层面的改造与升级,各种类型的养猪技术服务中心,养猪工作站出现,未来几年,基层服务网点数量会进一步减少,一些大企业会对自己的优质经销商进行培训和扶持,帮助其建立团队,转型为多元化的技术服务中心。
互联网与养猪
养猪行业已经逐渐与互联网结合,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服务,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重新改造养猪业。首先电商理念已经深入养猪户心中,网购产品的条件非常成熟;其次,养猪业各种生产指标的进一步提升也急需数据化和智能养猪设备的推广普及。站在未来高度,大数据与云服务,信息,资源共享是互联网颠覆传统养猪业重中之重。
养猪业信息化仍是基础
虽然,互联网已经深入各行各业,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但对养猪业来说,信息化仍是基层服务。信息化是指为养猪行业相关人士提供资讯和信息服务。目前,几乎所有的行业媒体和网站都在做信息,在养猪人最关注的信息中,猪价是最重要的信息服务。信息化是互联网服务养猪业的基础,意味着所有的传统企业做互联网都绕不开提供信息服务这一关,单纯的开展电商交易或云服务的平台发展速度可能很慢。
生猪交易越来越倾向跨地区,价格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直存在,所以未来几年,养猪行业的信息化仍是基础。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无论是技术门槛还是入口限制,会让一大批没有利润的中小网站倒下,最终会留下几个行业网站,养猪行业互联网平台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随着养殖户越来越倾向网上查询信息和网购产品,上游生产厂家也开始重视网络广告投放和电子商务相关业务,由于传统杂志并没有很好的转型互联网,在移动互联网大浪潮下,传统杂志面临生存危机。未来几年,养猪行业网络媒体可能迎来黄金时代,客户的认可度大大提高,用户的购买转化率提高,网络广告的市场有很大增长空间。
电子化、数据化是关键
前面提及养猪业急需效率提升,猪场生产成绩提高,其中数据化管理是关键。数据化管理是对现在养猪业管理水平的升级。是猪场管理从经验主义指导时代到数据化管理时代过渡。所有的猪场都需要搜集数据、存储数据和分析数据。
在过去10年,猪场管理软件一直陷入发展瓶颈,一方面开发成本高,推广难,除了收费使用外,没有很好的商业模式,且不同规模的猪场生产管理流程复杂,中小猪场老板没有能力学会使用复杂的管理软件。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服务的成熟,猪场管理软件迎来了第一波免费开放潮,行业巨头通过免费猪场管理软件来获取客户信息,并帮助客户不断完善提高猪场各项生产指标。未来几年,猪场管理软件会得到快速普及,而猪场管理软件联网,数据云端存储也是大趋势。
智能化和云服务是未来
解决猪场数据化的最好方式是智能养猪设备的运用,猪场数据化管理的难点是数据搜集和统计工作繁重,而智能养猪设备可以直接联网,收集更多精准数据,还可以帮助实现精细化管理。智能养猪设备受研发成本较高限制,目前还没有广泛普及,但是养猪业的食品安全,猪肉可追溯问题都需要猪场记录每头猪的所有数据。智能养猪设备在数据搜集和记录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云服务是必然趋势,对于饲料企业和种猪企业来说,都需要全面获取客户的数据,才能帮助客户更好的改进生产。把数据存到云端是解决移动化的唯一途径,只有数据云端存储,才能做到随时随地记录数据,随时随地使用数据。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很多概念,比如O2O或饲料电商体验店,但是养猪业本质是一场效率和成本革命,服务养猪产业的企业或互联网平台,都必须思考帮助猪场老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才是猪场真正的服务和需求。
观点总结:
1、养猪业的规模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个体散户(把养猪作为副业)淘汰出局,养猪业走向专业化,家庭农场仍将是主力军。
2、养猪区域进一步集中化,东北三省和农业大省将成为养猪优势产区;生猪交易更加倾向跨区域;
3、养猪成本上涨,利润下降,环保压力越来越大,政府监管越来越严格;
4、服务升级,基层服务多元化、品牌化发展;
互联网+养猪业的机会
1、信息是基础服务,并会出现快速整合,不知名网站淘汰出局;
2、猪场管理软件是养猪业的一大机会;
3、智能化和云服务是养猪业互联网发展的未来,猪联网大数据平台可能产生;
4、围绕降低成本的电商平台和提升效率,改善管理水平的工具产品可能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