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性疾病。呈世界性分布,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道有猪链球菌病。在我国随着集约化养猪的发展,猪链球菌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已成为我国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猪链球菌还可引起人的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5~11月发生较多,大小猪均易感染,但发病率和病死率随年龄而有差异,近几年来患病猪由原来的架子猪多发转为现在的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多发,发病率逐渐上升,病死率也升高。特别是近年来细菌耐药能力普遍增强,给链球菌病的防治带来困难,也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我市某养猪户,2003年5月暴发猪链球菌病,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某养猪户饲养母猪8头,于2003年5月10日产仔猪两窝,共21头,35日龄断乳,成活20头,生长发育良好。于40日龄发病17头,用青霉素钾治疗3d,未能控制疫情,6日内死亡7头,发病率85%(17/20),病死率41.2%(7/17),于第4d来我院就诊。
2 临床症状
有2头猪突然发病,体温达42℃,不食,于次日死亡,另外5头体温在41.5~42.3℃,眼结膜潮红、流泪,食欲废绝,有浆液性鼻液,呼吸困难,腹下、四肢、耳尖有出血性紫斑,触摸时惊叫,四肢共济失调、转圈、磨牙、仰卧,继而后肢麻痹,前肢爬行,发病后2~4d死亡。发病未死的仔猪表现精神不振,嗜唾,被毛无光泽,停食或食欲减退,一肢或多肢跛行,以前肢为多,关节、蹄冠肿胀、发热、潮红、触诊疼痛;严重病例不能站立,排水样粪便,粪便中带有未消化饲料碎片;流粘鼻涕,眼结膜潮红,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2倍,体温为40.3℃~41.8℃。
3 剖检变化
死亡的仔猪剖检呈典型的败血症变化,胸、腹下和四肢内侧有紫红斑。内脏实质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和出血斑。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的白质和灰质有小出血点。心包、胸腔、腹腔有纤维素性炎。脾肿大,淋巴结充血、出血,切面潮红多汁。心肌松软,有不规则出血斑。肺有斑点状不规则出血,肺门淋巴结出血、切面多汁。
4 实验室检查
4.1 试验材料
4.1.1 病料 无菌采取病死猪的心血、肝、脾及淋巴结。
4.1.2 药品与试剂 培养基、化学试剂及微量发酵管等,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猪链球菌诊断血清与平板集抗原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
药敏纸片,上海市伊华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用家兔,由锦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4.2 方 法
4.2.1 直接染色镜检 用病料触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4.2.2 细菌分离培养 将病料分别接种于血清肉汤进行增菌培养,然后再接种在血液琼脂平板上,于37℃温箱中培养18~24h,观察菌落的形态及溶血类型,并进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再接种血清肉汤,纯化后放置4℃环境下,保存,待鉴定。
4.2.3 生化试验 将接种肉汤培养18~20h的菌液,分别接种于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氯醇、蔗糖、水杨苷、棉实糖、菊糖、山梨醇、马尿酸培养基中,置37℃恒温箱中培养18~24h,观察结果。
4.2.4 血清学试验 将分离菌经缓冲肉汤培养8h,通过3000r/min离心10min,PBS洗涤2次,用pH7.2的0.01mL/L PBS制成1:10~1:20倍稀释的细菌悬液。取1滴上述细菌悬液与适当的抗血清在洁净玻片上混匀,立即观察凝集现象。同时,设立细菌悬液对照及血清对照。
4.2.5 动物接种 将分离菌接种到血清肉汤培养24h,用生理盐水作5倍稀释,接种4只2~3㎏家兔,每只腹腔注射0.5mL,同时取4只家兔设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4.2.6 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将细菌均匀涂布于鲜血琼脂平板,待稍干后,用无菌镊子将各种药敏片分别平贴在培养基表面,4℃2h使药物扩散,然后置37℃培养16~18h,观察结果。
4.3 结 果
4.3.1 病料触片 显微镜检查可见革兰氏阳性球菌,多数为圆形或椭圆形,单球或双球,少数呈短链状,有荚膜。
4.3.2 细菌培养特性 37℃培养24h后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形成乳白色、半透明,针尖大小的β-溶血的菌落。在血清肉汤中先均匀混浊,后在试管底部形成沉淀,上部澄清,不形成菌膜。鲜血琼脂、血清肉汤培养物涂片,可见革兰氏染色阳性,多呈长链状的球菌。
4.3.3 生化特性 将从病料中分离的细菌进行生化鉴定,结果如表1。
表1 细菌生化实验结果
葡萄糖
+
水杨苷
+
乳 糖
+
棉实糖
+
麦芽糖
+
菊 糖
-
甘氯醇
+
山梨醇
-
蔗 糖
+
马尿酸
-
生化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符合猪链球菌的生化特性,证实了猪链球菌病的存在。
4.3.4血清学试验 将细菌悬液与1/2及2型抗血清混合,立即可见明显的凝集块,但不与1型及其他型抗血清出现凝集。阴性对照未见凝集现象。
4.3.5动物接种 病兔体温升高至41.5~42℃,多呈败血症,在24~90h内死亡,90h死亡兔,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头歪到颈后。死亡兔解剖,镜检,均见与原组织中相同的细菌。对照组4只家兔健活。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的致病力很强。
4.3.6药敏试验 结果见表2。
表2 药敏实验结果
药物
抑菌圈直径(㎝)
药物
抑菌圈直径(㎝)
阿莫西林
2.8
庆大霉素
1.4
氨苄青霉素
2.8
卡那霉素
1.0
青霉素
0.7
土霉素
0.8
复方磺胺
1.8
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分离的链球菌对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极度敏感;对复方磺胺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土霉素具有抗药物。
5 防 治
5.1 诊断及菌型鉴定 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猪链球菌病。通过血清学实验证实分离到的细菌为2型猪链球菌。
5.2 清洗猪场后用49%菌毒敌配成1:100溶液喷洒猪舍及用具,1次/3d,连用4次。
5.3 病情严重,不能行走且并发胃肠炎的:阿莫西林10~15mg/kg·体重,地塞米松2mL、25%安乃近4mL混合肌注,1次/d,连用5d;体温正常的不注射安乃近。未发病猪(母猪、仔猪)用0.5%复方磺胺混饲预防,连用12d。经上述药物治疗3d,无新增病猪。5d后患猪全部痊愈。
6 讨 论
6.1 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链球菌株已对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在当地分离到菌株时最好即时做药敏试验,选择对当地流行菌株高敏、应用方便、价廉的药物。
6.2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应是防制猪链球菌病的主要措施,同时加强消毒、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改善猪场卫生条件是控制该病的基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