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猪病防治 >
养猪要做好霉菌毒素的疾病防治
浏览(18)

  霉菌毒素是由真菌(霉菌)产生的具有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能够产生毒素的部分霉菌,通常将其称为产毒霉菌。已知的产毒霉菌有数百种,主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烟曲霉毒素、赫曲毒素和麦角生物碱六大类。作物上的霉菌可在田间及在加工和贮存期间均能产生霉菌毒素。通常情况下,人或动物是通过食用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食品或饲料而与霉菌毒素接触而发生中毒的。霉菌毒素中毒症是指与污染了霉菌毒素的食物或饲料接触而引发的疾病。霉菌毒素在动物体内可产生多种生理作用:肝毒、肾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及类似雌激素效应等等。

  饲料霉菌的主要来源是玉米、麸皮、次粉、黄粉、花生粕、发霉饲草。玉米在收割环节上没有控制霉菌生长,在自然晒干过程中受霉菌侵袭的机会更多。机器烘干的玉米有时是外表干燥,内部水分较高,最易导致严重霉菌污染。陈年玉米虽然较干燥,如保管不好,往往毒素超标,母猪吃了陈年玉米加工的饲料流产比例会大幅度增加。在夏季高温高湿时期及秋季新玉米上市时,通常因霉菌毒素污染所造成的亚临床及临床症状会明显多于其他季节。

  霉菌生长需要适合的温度、湿度、氧气及能源。当湿度大于85%,温度高过25°C时,霉菌就会大量快速生长,产生毒素。由于霉菌种类繁多,生长条件不同,在很广的温度范围内在原料和饲料中生长。产生的有毒的代谢物能改变饲料的营养成分,降低动物对养分利用,最少下降10%。产生的霉菌毒素还能诱发多种疾病,严重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霉菌对饲料的主要危害在以下几方面:

   饲料中的主要霉菌毒素及危害  

霉菌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