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疫苗免疫 >
猪禽的口蹄疫(FMD)
浏览(74)
概述: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烈性传染病,也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动物传染病之一。其危害对象是猪、牛、羊等家禽和几十种其他偶蹄动物。人通过饮食、接触也可感染,因此,口蹄疫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人…
正文: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烈性传染病,也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动物传染病之一。其危害对象是猪、牛、羊等家禽和几十种其他偶蹄动物。人通过饮食、接触也可感染,因此,口蹄疫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口蹄疫被国际兽医局列为A类第一位的烈性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之首。各国政府都颁布法律、法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强制性措施防止该病。近十几年来,主要在亚、非大陆和南美少数发展中国家发生。我国周边国家呈周期性爆发,疫情不断,反复发作,直接或间接地构成了对我国的巨大威胁。

  ⒈病原。

  口蹄疫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它具有七个不同的免疫血清型和至少70个亚型,病毒血清型之间抗原性不同,互不免疫。动物对口蹄疫病毒的易感性不同,依次为牛、猪、羊、骆驼和鹿等。易感动物中的牛和羊,在自然感染口蹄疫康复后,有的形成持续性感染,单个的牛至少可以带毒5年以上,具有极大的潜在危害,可能成为疫病爆发的传染源。 口蹄疫病毒不耐酸,pH6.5以下很快灭活。在40℃下,病毒在未产酸的肉中可存活6个月,肉内血块中2个月,淋巴结中70天,骨髓中几个月,在 -15~-20℃,能长期存活。在畜舍的干燥垃圾中存活14天,厩肥中6天,尿中39天,干草中140天,污水中21天。常用的消毒药物制剂中,以兰州兽医研究所的灭毒净、浙江东立的氯毒杀、湖南浏阳的消毒威等较好。

  ⒉流行特点。

  本猪病最初发生在意大利北部,19世纪扩散至全球。本病的传染性强,感染率和发病率高。成年畜死亡率不高,但幼畜死亡率超过50%。本病既可接触传播也能通过空气、水源、鸟类、节足动物、昆虫等传播。而病毒畜(包括潜伏期和康复畜)以及病畜产品(主要是冻肉、头蹄、内脏等)的商品流通,仍然是口蹄疫的主要传染源和传播渠道。感染动物不仅承担了排出病毒的传染功能,而且能把病毒传播到很远的距离。被污染的动物产品、气流、人、交通工具和饲养用具也是病毒扩散的主要原因。空气传播病毒与气象条件有磁,是口蹄商鸡毛蒜皮距离传播最危险的途径。

  ⒊临床症状。

  潜伏期通常为2~3日,有是可达7日,也可短至12~14小时。 病猪以蹄部水疱为主要特征,病初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拒食。口腔粘膜(包括舌、唇、齿龈、咽、腭)形成小水疱或糜烂。蹄冠、蹄叉、蹄踵等部位出现局部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不久逐渐形成米粒大、蚕豆大的水疱,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糜烂,如无细菌感染,则一周左右痊愈。如有继发感染,则影响蹄叶,甚至蹄壳脱落。病猪跛行、常卧地不起。哺乳母猪、乳头上的皮肤病灶也较为常见。 窝内带奶仔猪常出现神经麻痹瘫痪和急性心肌炎症状,死亡率高达60%~80%,病程稍长者,也可见到口腔及鼻面上有水疱和糜烂症状。

  ⒋诊断要点。

  ①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 ②血清学鉴别和实验室诊断,如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血球凝集试验、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基因扩增技术等等,这些方法均可以检查出口蹄疫病毒,而且可以鉴定出血清型。

  ⒌猪病防治措施。

  实行强制免疫、封锁、扑杀和消毒等措施。加强防疫,严禁从疫区购入偶蹄动物及其产品。一旦发现疫情,农牧部门要依据法律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报请县人民政府发布封锁令,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禁止牲畜及畜产品进与出,尽快扑杀并销毁病畜,并严格消毒一切可能被病毒污染的场地及器具、车辆、垫草和粪便。 预防注射的疫苗的病毒类型必须与该地区流行的口蹄疫病毒类型相一致,并要提高免疫密度,实施科学的免疫程序。由于口蹄疫病毒毒力强,而疫苗的保护率只有 60%~80%,且免疫保护期仅3~6个月,因此免疫后仍有感染的实例。饲养场、户在对牲畜实行免疫注射的同时,必须严格执行各项防疫制度。

热门疫苗免疫/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