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培育“特定”种猪品系上已经取得很大的遗传进展,育成了产仔数更多、泌乳量大的母系。这些改良基因型通常是典型的杂交猪,它们性格温顺、被毛为白色,但是采食量较低。当其与“育成品系”公猪杂交时,其后代产瘦肉多。
饲养
养猪生产中使用的母系通常属于“高瘦肉率品系”或“高产品系”(每天沉积无脂瘦肉大于0.7 磅,即0.32千克)。这些品系的猪在前6 个月应该饲喂能满足其最大生长的日粮,但是当这些猪进入后备母猪群或者育种群后,应当比生长育肥期更重视其体脂含量。其他母系的猪平均每天沉积无脂瘦肉小于0.7 磅(0.32千克)。生长育肥猪日粮的氨基酸浓度应该能反映品种的瘦肉生长潜力,高产品系后备母猪的氨基酸需要量一般与高瘦肉率品系生长育肥猪的需要量相近(表1)。
表1 生长育肥猪的营养推荐量(适于瘦肉增长率高、健康状况良好的猪)
a:此范围表示了不同的环境状况下的期望值;
b:表中列出的需要向日粮中添加的营养素,其他营养素一般能满足动物需要;
c:如果公母猪混养使用给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营养推荐量;
d:数据为配合饲料的百分比;
e:此阶段当钙降低到0.40%时,磷可以降低到0.35%,但是应注意这些低钙低磷日粮不能用于饲喂后备母猪;
f:所给值为添加水平;
g:维生素E应该随着日粮中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的提高而提高(维生素E 3 IU/g PUFA);
1:进食推荐赖氨酸量所需的采食量。
后备母猪的很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与生长育肥猪相近。后备母猪对维生素A、维生素E、钙、磷、硒、铜和锌的需要量比商品猪高。这样有助于机体贮存更多的微量营养素,以备将来繁殖和增加免疫力之需要(表2)。
表2 修改的后备母猪营养推荐量a
a:这些营养素是对后备母猪所修改的;
b:除非特别说明外,所给值均是占日粮的百分比;
c:为添加量。
后备母猪日粮应该使用高质量、无霉菌毒素的谷物配制,才能保证繁殖组织不受影响。配种前期骨骼需要充分发育和矿化。此时,应提高日粮钙、磷、铜和锌水平(与商品猪相比)。超过需要量的钙和磷将沉积到骨骼组织,以后日粮钙、磷中含量不能满足胎儿和泌乳需要时,就会动员骨骼组织中的矿物质。配种前期日粮中缺乏这些矿物质,会降低骨骼中矿物质含量,使结构骨骼变得脆弱易碎,这种情况可能到妊娠后期、哺乳、断奶或者以后才会表现出来。所以,较老的母猪容易出现运动障碍或者骨骼断裂,尤其是那些在后备母猪阶段没有发育完善的猪。后备母猪的硒和维生素E摄入量高且在体内的沉积量多,对其以后的繁殖性能有益。这些营养素还能改善母猪的免疫机能,避免哺乳阶段的一些疾病如乳腺炎、缺乳症(MMA)等。
适应
后备母猪可以在生长育肥舍中与商品猪一起饲养,也可以直接从种猪场购进体重40-60磅(18.14-27.22千克)的后备母猪。然后在本场隔离饲养几个月,使之适应新环境。到5-6月龄时,后备母猪应该转移到后备母猪舍,并饲喂高营养素含量的日粮(表2)。接下来的两三个月,这些后备母猪又去适应不同的猪舍环境,与带病老母猪一起饲养、与公猪隔栏相望或者直接接触。每天监控其发情状况,配种应在第二或者第三次发情时进行。美国对配种前期的后备母猪有两种饲养管理方式。
第一种饲养方式适用于瘦肉型母系,目的是在配种前增加后备母猪的脂肪沉积。饲喂低蛋白日粮,肌肉生长可能稍微降低,但是体脂含量会迅速增加。饲养高瘦肉率品种后备母猪的养殖户之所以采用这种饲养方式,是由于增加体脂肪含量对泌乳后期和再配种很重要。
第二种饲养方式适用于瘦肉生长潜力较低的后备母猪,在配种前期限制其采食量,这种方式使得配种时后备母猪体重较低。在初配之前适当增加母猪体脂含量,保持最高的瘦肉率。这种饲养方式适用于成熟体重比高产基因型猪轻的猪。如果不限制饲喂,这种猪会过肥、体重太大,对其以后的泌乳、采食量、泌乳量和仔猪断奶体重均有不良影响。此时,配方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应当提高,以保证后备母猪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
不管是任何饲养管理方式饲养的猪,如果在配种时体重过轻,应该在配种前11-14天饲喂高质量日粮。这种短期高营养饲喂能增加产卵率,但是卵子重量降低。
遗憾的是,实际生产中何时配种取决于产房的数量。其实,后备母猪年龄、体重和背膘厚度应该作为决定何时配种的指标。后备母猪适配年龄、体重和背膘厚度的有关资料见表3。
表3 后备母猪的营养推荐量
a:除非特别说明外,均为占日粮的比例;
b:所给值为添加量。
研究表明,高瘦肉率或者高产潜力后备母猪的配种体重应当比普通母猪大。后备母猪应该在体成熟和性成熟之后配种,这样才能保证有充足的机体营养储备,适应繁殖的代谢变化。第10肋骨背膘厚度应该略低于最后肋骨背膘厚度。
后备母猪的年龄和体况对其将来的生产和使用寿命的影响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营养、饲养管理方式、泌乳期长短、淘汰标准、配种方式、猪群健康状况以及猪舍条件。后备母猪在后备舍中饲养时间过长会增加生产成本,是不可取的。尽管排卵主要受遗传控制,但是通过饲养管理可以使小母猪在7月龄配种,且不影响以后的生产性能。应该监控母猪的发情周期,每天记录有关情况,才能在母猪第三次发情或者排卵时配种。注意,没有强烈性行为的母猪不宜配种。
适应期的环境温度控制也很重要。有效环境温度与空气温度并非同一概念。简单地说有效温度就是动物感觉到的温度或舒适区。后备母猪的行为特征能很好地反映其是否处于有效环境温度。向湿水泥地面以4-10米每小时的速度吹风,可以产生一种比空气温度低7-13华氏度(10.56-13.89℃)的有效环境温度。相反,稻草垫草和群体饲养容易使猪产生较热的感觉。在较冷的饲养环境中饲养母猪,应该增加动物采食量(表4)。
表4 冷应激条件下空怀母猪采食量和营养需要量的调整程度a
a:表中所列为当考虑到采食量变化时,配合饲料中需要的营养浓度,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
b:玉米-豆粕日粮配方应该按照有效磷水平配制。在采食量5.5 磅(2.50千克)/天或者更多时,按总磷制作饲料配方不能满足后备母猪健康和生长对有效磷的需要。
解 惑 锦 囊
01问:配种前后备母猪应经过几个发情周期?
答:一般2-3个周期就够了,这能避免在排卵少的第一个发情周期受精。后备母猪是否配种还要看其体成熟程度和机体组成情况。可以用与公猪接触、增加运动等方法刺激母猪发情。当母猪第4 次发情再不配种时,将进入不发情期或者休情期。在进入配种舍之前,应该每天检查每头母猪的发情行为,并记录。
02问:老母猪与后备母猪能否在一起饲养?
答:这种方式经常用于使小母猪与育种群的某些疾病进行接触,也能刺激母猪同期发情。与混养相比,隔栏饲喂能防止咬伤和抢料,并且也能提供足够的刺激。由于采用这种方式可能造成PRRS(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俗称“猪蓝耳病”)和其他呼吸道疾病,是否采用应向兽医师咨询。
03问:应当给后备母猪饲喂什么品质的饲料?
答:母猪与种公猪日粮应该含有质量较好、无损坏、无霉变和霉菌霉素的谷物。玉米赤霉烯酮(一种由粉红镰刀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具有雌激素作用,对母猪繁殖有不良影响。
04问:瘦母猪在配种后能否多饲喂日粮?
答:没有必要。配种后额外的热能会增加体热和使胚胎死亡率升高。配种一个月后可以增加饲料的喂量,以改善母猪体况。从配种第30 天开始到分娩,饲喂量可以达到每天5.5 磅(2.50千克),一般应在每天4.0-4.5磅(1.81-2.04千克)。应该注意不能使母猪长得过肥。
说明:以上内容摘自美国三所州立大学(密执安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及普渡大学)的营养学家完成的《美国三州养猪营养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