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畜养指南 >
速倍治保健对新生仔猪健康及断奶存活率的影响
浏览(31)

  目前规模化猪场新生仔猪黄白痢、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支原体等细菌性传染病普遍存在,以及断奶仔猪存活率不理想比较常见,笔者从产房的饲养管理,环境卫生,营养等需求方面进行阐述以外,探究其原因,还要从药物保健方面进行深查。由于四环素类中的长效土霉素作为传统仔猪三针保健已经遍及全国各地,有的确实收到了一定疗效,但从长远利益来讲,土霉素的耐药性也凸显出来,同时土霉素能减低中性粒细胞杀菌作用,也能抑制粒细胞溶酶体的释放,对体内的抗体形成有抑制作用。现在一些厂家又提出了用氟苯尼考来针对仔猪三针保健,客观的讲,氟苯尼考确实能起到对部分呼吸道疾病的控制作用,但对危害仔猪的链球菌并不显著,而且使用过程中有些会引起仔猪短暂的厌食,饮水减少,腹泻等不良反应,甚至注射部位发生炎症。再者,氟苯尼考有强烈的免疫抑制,新生仔猪免疫功能低下,依靠母乳抗病营养给予暂时性的抵御,如果再使用具有免疫抑制的氟苯尼考,无形之中在新生仔猪尚未健全的免疫系统上雪上加霜。

  为了检验长效头孢噻呋注射液速倍治的临床三针保健疗效,特展开以下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

  药物:长效头孢噻呋速倍治针剂(伟嘉集团湖南农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猪群

  2010年上半年由河南西华县宏达猪场提供341头新生10日龄仔猪(大长杂交二元猪语长白,杜洛克)

  1.3 试验设计

  将上述341头新生仔猪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头数分别为106.112.123.其中A组:仔猪出生后10日龄、21日龄(断奶)、28日龄分别肌肉注射0.5ml、1ml、1ml。B组用国内某公司生产氟苯尼考针剂进行10日龄、21日龄、28日龄分别肌肉注射0.5ml、1ml、1ml。C组用国内某公司生产磺胺间甲氧嘧啶针剂进行10日龄、21日龄、28日龄分别肌肉注射0.5ml、1ml、1ml。

  1.4 管理与记录

  采用专人负责仔猪三针保健管理并填写每日保健报表,详细记录仔猪群的生长情况,并进行汇总。

  二、结果与分析

  经过28天的保健试验,在A组仔猪注射速倍治;在试验用药过程中和试验结束28天内,出现仔猪腹泻,关节肿大,喘气的情况明显少于B.C两组的断奶仔猪情况,而且仔猪断奶存活率高于B.C两组,具体结果如下:

  2.1 3日龄仔猪药物保健情况

  表1 试验仔猪15日龄药物保健结果 

组别

  2.3 35日龄仔猪药物保健情况

  表3 试验仔猪35日龄药物保健结果 

组别

  3.2 速倍治对断奶仔猪存活率的影响

  仔猪从出生到断奶后这一时间段,会受到机体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易受到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自身的消化系统不成熟易造成拉稀,环境中温湿度轻微改变易应激等,很容易导致仔猪发病引起死亡,据相关专家报道目前国外很多猪场的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的头数基本在20头以上,而中国母猪的年提供断奶仔猪的头数平均为14头,比养猪发达国家的母猪年提供仔猪数少5~7头。由此可见,断奶仔猪在国内存活率并不高,同样也表明提高断奶仔猪成活率越来越重要,仔猪三针保健选择也越来越科学,本实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断奶仔猪存活率达到了99%,显著高于B、C对照组,对仔猪肌肉注射速倍治,可以杀灭经母乳垂直传播的病菌,另外速倍治进入机体后,游离的速倍治用完,与蛋白结合的速倍治释放出来,保持了体内长久杀菌作用,仔猪也就不易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速倍治的三针保健也符合仔猪易发病的阶段,确保仔猪完全度过高危期,保证了猪场的高断奶率。

  3.3 关于三针保健的时间选择

  传统三针保健规定在仔猪出生后3、7、21日龄进行,我们认为过于僵化,不适应猪场实际。我们设定的10日龄(阉割)、21日龄(断奶)、28日龄(断奶转群)三针保健,针对性更强。主要原因,一是10日龄左右是公猪阉割时,此时注射速倍治既是常规保健的关键时期,又可以预防阉割感染;二是断奶这一针保健是非常关键的,可以帮助仔猪渡过断奶应激及母源免疫力低下出现的病原感染风险;三是转群时又是仔猪的一大应激,加之此时母源免疫力更低,所以,转群的保健也很重要。

  所以,笔者认为,“三针保健”应该是根据猪场生产安排、猪场疫病发生规律来确定时间,而不是千遍一律的3、7、21日龄。“三针保健”也不是一定要注射3针。应该是“1~3针保健”。断奶这一针最重要,断奶前及断奶转群的各1针,则根据猪场实际情况而定。

  四、结论

  在10日龄(阉割)、21日龄(断奶)、28日龄(断奶转群)分别肌肉注射速倍治0.5ml、1ml、1ml能有效保护哺乳仔猪到保育期的健康,能大大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