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密丛型中旱生禾本科野生牧草(Stipa baicalensis), 又名狼针草。
形态特征 秆直立,高50~80厘米。叶舌膜质,长1. 5~3毫米; 叶纵卷成细条形, 茎生叶长20~30厘米,基生叶长达40厘米。圆锥花序基部包于叶鞘内,长20~40厘米,分枝细弱,2~4枝簇生。小穗稀疏,含1小花。颖披针形,长23~30毫米,第一颖略长,3脉,第二颖5脉。外稃圆筒形,长12~14毫米,包卷着内稃,顶端关节处被短毛,基盘尖锐,密生柔毛,芒二回膝曲,粗糙无毛,第一芒柱扭转,长3~4厘米,第二芒柱长1.5~2厘米, 芒针丝状卷曲, 长8~13厘米(图)。
分布地区
为亚洲中部草原区草甸草原植被的重要建群种。常与线叶菊、羊草等组成贝加尔针茅草原。在森林草原带形成地带性气候顶极群落, 并沿山地及丘陵上部进入干草原带。分布于中国东北 (松辽平原)、华北北部、黄土高原、祁连山山地、西藏东部,前苏联、蒙古也有分布。
贝加尔针茅
利用特点 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5~6月萌发,7月下旬到8月初抽穗开花,8月底结实,9月后枯黄。结实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9. 45%, 粗脂肪4.00%,粗纤维51. 25%,无氮浸出物29. 65%,粗灰分5.65%,钙1.48%,磷0.24%。抽穗前含较高的蛋白质,结实后急剧下降,四季中以春季适口性最好,牛、马喜食。冬季残留较好, 以贝加尔针茅建群的草场是牛和马的优良放牧场。有些地段亦可刈割干草。颖果成熟时坚硬,基盘常刺伤羊的口腔及皮肤,且有扭转的芒,刺入皮肤后,易进难退,随着羊肌肉的运动直至内脏,因而果熟期不宜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