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某媒体发表一条新闻,大意是国外某公司研制了非洲猪瘟疫苗即将上市,引起养猪业内惊叹和轰动。我上网查阅原文,截图如下:
正确译文是: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非洲猪瘟疫苗研究专利,该研究构建了弱毒株,又用亲本毒株攻毒,有一定的保护效果。美国农业部对此进行了公示,准备授予硕腾使用该专利。
报道的译文错了十万八千里!……无语我的判断非常清晰明确:短期内不可能有非洲猪瘟疫苗!
给予四大原因:
1、该病不产生中和抗体;
2、病毒的毒力抗原蛋白非常多且非常容易突变,免疫难于都兼顾;
3、病毒的基因组很大,抗免疫因子多、免疫逃逸路径很多。
4、国外投入大量财力和几十年时间也没研制出“实用”的疫苗:保护70%以上且安全不排毒。
因此,近期内没有疫苗,奉劝各位养猪同行丢掉非洲猪瘟疫苗的幻想:切实搞好生物安全和扑杀!使用非洲猪瘟“勉强型/行”疫苗之日,就是猪业噩梦开始之时。
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制“……也许是开始的结束。”
ASF-在非洲的故事
“非洲猪瘟席卷俄罗斯”及其他国家
非洲猪瘟病毒
• 非洲猪瘟病毒科的唯一成员
• 大型二十面体病毒
• 线性双链DNA基因组185-193kbp(157~168个基因)
• 细胞胞质中的复制
• 只有DNA虫媒病毒感染并存在于软蜱和猪科家族成员中。
非洲猪瘟
• 高致死率(100%)到亚临床
• 水肿腹水出血
• 所有家猪易感
• 单核吞噬系统中的毒力复制和传播
长期潜伏感染ASFV在疾病传播中的作用?
• 在100%的感染动物中建立
•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骨髓、扁桃体滑液中检测到的ASFV DNA
• 潜伏期PBML或组织中未检测到感染性病毒
• 病毒复活?
猪宿主中的罕见事件?猪蜱周期的生物学意义
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制
v 无疫苗可用
v 猪存活病毒同源病毒株的保护性免疫
v 交叉保护免疫难以实现
v 没有明确的免疫相关保护
v 负责保护的病毒抗原未定义
v 毒株变异和变异性未知
v 非流行地区的疫苗必须与控制和根除计划兼容
ASF-同源保护性免疫
v 存活感染的猪对同源病毒株的保护性免疫
- 以没有临床症状和缺失/延迟/减少病毒血症为特征
- 理解为反映猪对病毒复制的早期控制
-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对保护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v 未建立明确的免疫相关保护
异种病毒的交叉保护免疫不常见
什么是异源病毒?交叉保护的边界并不总是清晰的-远距离的病毒可能会保护,可能不会有明显的密切相关的病毒
作为疫苗的减毒ASF病毒(LAVs)
减毒活疫苗的合理设计
病毒毒力/寄主范围基因
包括50%的病毒基因-大部分未知功能
组织趋势
附着蛋白
细胞凋亡抑制剂
其他组织特异性因子
免疫逃避
体液应答抑制剂
干扰素功能的干扰
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抑制
MHC功能的调制
CTL和NK功能的调制
减毒ASF病毒(LAVs)作为疫苗的
• 毒力和寄主范围基因已被鉴定和特征分析
• 基因缺失病毒在猪/蜱中的减毒作用
• 工程化的ASF 减毒活疫苗对同种病毒感染的保护
• 异源毒株的保护?
• 安全和病毒持续性问题依然存在
• 剩余的挑战:
- 识别在不同的ASFV遗传背景中发挥作用的衰减突变
- 在不损害保护性病毒免疫原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安全性
• 持续的感染?
ASF亚单位疫苗的研制
考虑事项:
v 复合病毒-多种病毒蛋白
v 负责保护性免疫的病毒抗原未定义ASFV - p30, p54, p72, p22, CD2v有联系?
- 问题:毒株毒力,免疫/病毒感染程序
v 毒株变异和变异性未知
ASF保护性免疫存在血液吸附抑制血清型特异性吗?
v 存在血吸附抑制(HAI)血清群的ASFV大于8种
v ASFV交叉保护性免疫可能是血清学特异性的
观察到的同一个血清组ASFV的交叉保护
• ASFV SSPS、CD2V和C型凝集素是必要的,但不足以用于对ASFV的同源保护。
-代表重要的保护性抗原-应进一步评估和针对疫苗的设计/开发。
• 对额外的ASFV SSPS的免疫应答对于实现猪的完全保护是必要的
- 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识别它们。
ASFV毒株变异-什么是异源毒株?
• ASF保护性免疫是血吸附抑制特异性的吗?
- 进一步的工作需要确定交叉保护性免疫的强健性、遗传和抗原界限
针对地方性和非流行性地区的未来疫苗前景疫苗
工程化ASF 减毒活疫苗
v 猪/蜱中的减毒(?)-区域内保护(血型)
v 在流行地区潜在的区域使用——允许疾病控制和减少经济损失——减少对无疾病区域的威胁
亚单位/载体ASF疫苗
v 可能的ASFV保护性抗原的鉴定
- 可能血清型特异性抗原
v 适合在非流行地区紧急情况下使用的DIVA兼容
影响疫苗保护效果的因素
关于非洲猪瘟
“现在还没有结束。它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但这也许是开始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