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诊之一。通过视觉了解病情,提供辨证依据和帮助判断预后的一种诊断方法。望诊开始,先站在病畜侧前方的适当距离,边观察边缓缓绕病畜行走一周,对病畜的精神、营养、呼吸、腹围、被毛、体躯、站立姿态等有个总的印象, 发现异常、再作仔细的局部检查。望诊包括望整体和望局部。
望整体 对病畜的精神、形态等进行总的观察。望精神 精神好坏主要表现在眼、耳及神态上。它反映正气的盛衰。形健则神旺,形衰则神疲。双目明亮,两耳灵活,反应灵敏,摆尾有力,叫声宏亮,呼吸平稳,表示正气充足,畜体健康。即使有病,由于正气强,邪气弱,病轻易治。若精神萎靡、耳耷头低,反应迟顿,不愿行走,表示病情较重。神态失常表现在:①狂暴:狂奔乱走,左右乱跌,冲墙撞壁,攀登饲槽,盲目转圈等。②兴奋:躁动不安,全身出汗,肉颤头摇,气促喘粗。③沉郁:耳耷头低,两目半闭,反应迟顿,神疲倦怠,行走无力。④昏迷:神志不清,躺卧不起,四肢划动,反应失灵,瞳孔散大,视不见物。
望形态 形是形体,态是体态。外形与五脏相应,五脏安则形健,五脏病则形衰。家畜应肥瘦适度,体躯匀称,被毛光泽,行走轻捷。不同疾病常有不同的病态:在马,如耳紧尾直,牙关紧闭,瞬膜外露,垂涎易惊, 见于破伤风:浑身肉颤,汗出如油,步态蹒跚,呼气粗热, 见于黑汗风(见中暑);精神倦怠,耳鼻俱凉, 口流白沫, 见于肺寒吐沫: 食槽(下颌间隙)肿胀,硬核填咽,伸头直项,鼻孔流脓,水草难咽,咳嗽连声, 见于喉骨胀(急性喉炎):耳鼻俱凉,肠鸣泄泻, 见于冷肠泻;腹胀起卧,粪尿难下,常为粪结;腹痛起卧,肠鸣如雷,泻后痛减,多为冷痛:浑身肉颤,汗出如浆,鼻回粪水,气促喘粗,多为大肚伤或肠断:伸头直项,水草难咽,鼻流涎沫,不时咳嗽, 见于咽喉肿痛:急食中突然停止采食,伸头缩项,空口咀嚼、口鼻回涎,咳嗽不安,常为草噎:突然发病,浑身疙瘩,小如豌豆,大如核桃,皮肤瘙痒, 口眼虚肿, 见于遍身黄;伸头直项,回顾不灵,头项难低,饮食不便, 见于项脊恡:四肢虚肿,后脚难移,阳痿、滑精、垂缕不收, 见于肾虚:腰胯无力,站立艰难,卧地难起,起后战栗, 重者腰瘫腿痪,卧地不起,小便淋漓,见于胡骨把胯:鼻浮面肿、松骨肿大,四肢乏力, 重者卧地难起, 多为翻胃吐草:膘肥肉满,呆立无神,拘行束步,四足如攒、见于料伤五攒痛。
望局部 包括望耳、眼、唇、鼻、口色、舌形和舌动、槽口、咽喉、饮食、皮毛、汗、呼吸、腰、肷、二阴、粪尿等。
望耳 耳耷头低为精神不振, 见于过劳或肾气亏损:单耳耷下,同侧唇眼歪斜为歪嘴风:耳歪斜,前后相错, 多为失明; 两耳直立, 不易转动, 易惊, 瞬膜外露, 见于破伤风; 摇头摆耳, 见于虫入耳内。
望眼 双目赤肿, 眵盛难睁, 羞明流泪, 睛生翳障,见于肝热; 如见于单眼, 多为眼受外伤; 瞬膜外露, 见于破伤风; 眼干, 夜不见物, 为肝血不足, 见于夜盲; 云翳遮睛, 角膜混浊, 月余复发, 为肝肾亏虚, 见于月盲; 睛生黄晕, 掩闭瞳仁, 或患青盲, 睛珠碧绿,视物不见,多为内障眼; 白睛及唇舌色黄, 见于黄疸。
望口唇 蹇唇似笑是脾寒;唇肿糜烂是脾胃有热;下唇松垂是肝肾亏虚; 唇麻痹歪斜见于歪嘴风; 口内生疮多为心经积热; 口吐白沫, 多为肺寒; 口流清涎多为胃寒。
望鼻 马鼻流清涕,多见于外感风寒; 流粘涕,见于外感风热; 一侧流脓涕, 可见于脑颡, 两侧鼻流脓涕, 可见于喉骨胀、胸疫或马鼻疽; 鼻脓色黄粘稠,多属热证, 色白浓稠多为劳伤, 铁锈色鼻脓见于肺痈或胸疫; 流鲜红色鼻血并有泡沫和气急, 多为肺破; 鼻血色深, 呈滴状流出为鼻外伤; 鼻回粪水, 可见于胃破; 饮水后水从鼻出, 见于咽喉肿痛; 鼻扇而喘, 见于肺热实喘; 呼吸深重,鼻孔开张,两肷扇动,见于肺胀,属虚喘; 鼻骨高肿见于骨软症或脑颡;鼻有结节或烂斑见于马鼻疽。健康牛鼻镜上经常均匀地布满清亮的滴状鼻汗(图1)。鼻汗减少或无鼻汗多见于外感风寒或风热; 鼻镜干燥多见于百叶干、真胃扩张等阳明腑实证; 鼻镜龟裂多见于重病后期(图2); 鼻汗多而不成珠,鼻镜温热者, 见于外感热邪,或脏腑积热:耳鼻偏凉者, 见于脾肾阳虚、寒湿伤肾等证; 鼻汗分泌不均, 多见于劳伤。
图1 牛正常鼻汗
望口色 中兽医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口色是气血的外荣, 气血的盛衰和脏腑的虚实可从口色上反映出来。望口色的部位因家畜种类不同而有所侧重:马、骡以察舌为主, 唇、卧蚕和排齿为辅; 牛、羊以察舌底及颊部为主; 猪主要是看舌。察口色就是观察上述各有关部位的颜色、光泽、湿度、舌苔和舌形等方面的变化。
图2 牛鼻镜龟裂
正常与有病口色 各种家畜正常口色一般是舌质淡红, 微有薄白苔, 干湿得中, 不胖不瘦,活动灵活,可因四季气候的不同而有一些小的变化。如夏季炎热,气血旺盛, 口色偏红; 冬季寒冷, 气血循行较缓, 口色也就偏淡一些。另外, 家畜种类和年龄不同, 口色也有一定的差异。如猪的口色比马、牛红一些,牛、羊的口色比马骡淡一些, 幼畜的口色偏红, 老龄家畜的口色偏淡。病理口色分: 青、红、黄、白、黑色。青色主寒、主痛、主风。青白属寒证, 见于胃寒、肺寒、脾寒、冷痛、外感风寒等。青黄为内寒夹湿, 如寒湿困脾、冷肠泻等。青紫滑润为寒极, 青紫而干属气滞血瘀。红色主热。鲜红为热在气分, 绛(深红)为热入营分, 赤紫为热入血分; 舌尖红是心火亢盛; 舌边红是肝胆有热; 舌红而干是热盛伤津; 舌红干无苔是阴虚火旺。黄色主湿。黄色鲜明如橘为阳黄, 属肝脾湿热; 淡黄晦暗为阴黄, 为肝脾寒湿。白色主虚。淡白为血虚, 见于贫血、营养不良; 苍白为极度血虚, 见于大失血、严重虫积; 白如枯骨多为死色 (临证较为少见)。黑色亦很少见,一般是指青紫而晦暗,表示血已败伤。唇和排齿湿润为津液未伤,干燥为热伤津液。属病理口色, 但有光泽是正气尚存。晦暗枯槁表示气滞血瘀, 预后不良。
舌苔 中兽医古籍中有关苔诊的记载很少, 当代有关苔诊的论述已有所增多。苔诊是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借以辨别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以及病邪深浅和胃气有无, 进而推知病情的轻重、进退和转归。苔诊时应注意苔的有无、颜色、厚薄、润燥、腐腻等。健康家畜应无苔或微有薄白苔, 干湿适中。病理情况下, 苔的有无表示胃气的盛衰: 苔迅速增厚, 表示病邪势盛; 苔迅速退尽, 舌面光亮而干, 病理舌色依然可见, 病情有增无减, 表示病转重危; 苔满舌面为病重, 苔少是病轻。苔色变化反映病邪的进退: 苔由白转黄或转灰转黑色, 表示病邪渐盛。反之, 表示病邪渐退; 苔的厚薄表示病邪深浅: 苔由薄变厚,由疏松变致密, 表示病邪深入, 病情加重; 反之, 表示病邪渐退。苔的润燥表示津液的盈亏:苔润是津液未伤;过润是寒湿内聚; 苔燥是津液已伤; 苔由润变燥是表邪化热入里; 反之, 是邪热消退。苔的腐腻表示湿浊的轻重:苔腐(苔疏松而厚, 易剥离),表示阳气有余, 属热证和实证; 苔腻(苔细腻致密、擦之不去), 表示阳不胜阴, 湿浊内蕴; 苔由腐转腻为病进; 反之, 为病退。苔气味臭为病邪深重; 苔气味淡为病轻。
马的病苔主要有4种。①白苔: 主表、主寒。多见于肺经病。薄白如瓦上霜者多为表寒,病在卫分。白厚而滑为内有寒湿; 白厚而腻为胃肠积滞; 薄白而干为外邪开始化热伤津;白厚而干为湿邪初化热入里,而湿浊不化。②黄苔:主热。多见于脾胃经病。病在气分。淡黄薄润为里热初起或外感风热;苔由白转黄为风寒化热,邪由卫分转入气分;薄黄而干为里热初伤津液;黄厚而干为里热炽盛;苔黄厚腻为脾胃或肝胆湿热;苔黄褐焦裂为热极。③灰苔:是湿或热发展到病情较重的表现,多由黄苔转化而来,也可见于苔由黄转黑的过渡阶段。苔黄燥带灰为里热夹湿:苔灰干,舌绛,多为燥热内蕴。④黑苔较少见,苔黑燥裂为热极,津液枯竭;苔黑润滑是阳虚而阴寒盛。均为病重之征。
望口色时应鉴别草料及药物等对舌质、舌苔的影响。
望舌形和舌动 望舌形应注意舌的大小、老嫩、长短、裂纹、光滑、糜烂等。舌肿胀多属实热证。舌赤肿糜烂,转动不灵, 见于热毒积于心经;舌肿硬,活动失灵,或偏向一侧,多为风症;舌肿喘息为热毒蕴结心肺;舌肿色青紫多为中毒;舌浮肿色青黄为气虚;浮肿色苍白为血虚。舌瘦小属虚证。瘦小淡白为血虚;瘦小绛嫩无苔为阴虚火旺;舌瘦小绛,苔黄为热盛伤阴。舌体纹理粗糙,坚敛苍老称为老舌,属实热证。纹理细腻、浮肿娇嫩称嫩舌,属虚证。嫩而淡白为血虚;嫩而青黄属气虚;嫩而瘦小,色红无苔属阴虚。舌有裂纹属热伤津液。光滑舌多因汗、下太过而致阴液枯竭。舌绛光滑为阴亏;淡白光滑为气阴两亏。舌肌有力为病轻;舌肌松弛为病重。
现代研究证明:随着舌色由淡红转红转绛转青紫,红细胞压积容量、黄疸指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逐渐增多而血沉渐慢;随着苔色由薄白转白腻转黄燥转灰黑,舌苔的渗出细胞逐渐增多;这种变化与感染发热关系密切;各种渗出细胞中以中性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增多最明显。舌面电阻值是判断唾液分泌量的客观指标。舌苔在舌面的自然分布量是由舌根向舌尖逐渐变薄,其含水量相应减少,电阻值则依次增大。白腻苔含水较多电阻值较小,黄燥苔和灰黑苔含水少,电阻值明显增高。
望槽口 马槽口(下颌间隙)生硬结不易移动者,见于马鼻疽;槽口漫肿热痛先硬后软者,见于喉骨胀。
望咽喉 马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喘粗咳嗽,见于颡黄或喉骨胀。
望饮食 包括观察采食、饮水、咀嚼、反刍、嗳气等动作。马吃草不吃料多为料伤;喜吃干草干料多为伤水;喜吃湿草湿料多为胃热;食欲时好时坏见于脾胃不和;烦渴贪水见于胃热或津亏;饮少或不饮,多为寒证;渴不欲饮为内有湿;以切齿采食者多为唇或颊部有病; 口鼻伸入水中饮水并咀嚼,或含草于口内而不咀嚼,多为脑病;咀嚼小心、吐草,见于口腔或牙齿疾病; 口紧难以采食见于破伤风;急食中突然停止采食,伸头缩项, 口鼻流涎, 见于草噎:边吃边吐草见于翻胃吐草。牛羊食后应有反刍和嗳气,反刍每昼夜4~8次,每次约40分钟,每块食团咀嚼约40次。若反刍缓慢,多为脾虚;反刍和嗳气停止,表示病重。
望皮毛 被毛逆立见于外感,被毛焦枯,换毛迟缓,皮肤弹性差, 见于脾肺两虚;瘙痒脱毛,擦树揩桩,皮肤增厚,有皱褶和痂皮, 多为疥癣;皮肤忽然发生疙瘩, 大小不一,连成一片,瘙痒,口眼浮肿,见于遍身黄;前胸等处皮肤有疙瘩和小破口, 见于虻蝇叮咬;鞍伤多见于髯甲或脊背。望皮肤应注意有无疮黄。疮,初起热痛硬肿,继则破溃流脓:黄,急性者属热毒,如束颡黄、偏次黄、腰黄、肷黄等:慢性者属心肾阳虚,如:肚底黄、袖口黄等。
望汗 轻微使役就出汗为阳虚自汗;夜间休息也出汗为阴虚盗汗;剧痛或脏腑破裂时全身大汗。
望呼吸 健康家畜每分钟呼吸数:马8~16,牛和猪10~30,羊12~30,驼5~12次。病理呼吸有寒热虚实之分:气促喘粗多属热证;呼吸减慢多属虚证。喘分实喘、虚喘:实喘多为新病或急病,气促喘息,鼻翼扇动,呼气热,皮温高, 口渴喜饮, 口色红燥,有黄苔,粪干尿赤量少:虚喘多为久病,静则喘轻,动则喘重,气如抽锯,两肷扇动, 出现喘沟,甚至肛门随呼吸而运动,长期咳嗽, 日轻夜重,咳声无力,神疲力乏,毛焦身瘦。健康家畜为胸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明显, 多为胸痛;胸式呼吸明显, 见于肚胀。
望腰 弓腰见于肾经寒湿或异物伤胃;腰脊紧硬,见于腰胯风湿;腰脊板硬,肌肉强直,见于破伤风;膘肥体壮之畜腰胯无力,站立困难,甚至瘫痪卧地, 见于胡骨把胯。
望肷 肷吊毛焦, 见于营养不良或久病虚弱;马肷部隆起为肠臌胀;牛羊左肷隆起,按之如鼓的是瘤胃气胀,按之坚硬的为食胀;肷和胸壁呈节律性的同时震动为跳肷;肷与肋骨随呼吸而扇动,气如抽锯,见于马喘症。
望二阴 二阴指前阴(阴茎、睾丸、阴门)和后阴(肛门)。睾丸硬肿而凉为阴肾黄,热而痛为阳肾黄;阴囊软肿,时大时小为阴囊疝;阴鞘及阴囊水肿并延及腹下,见于马媾疫; 见母畜即阴茎勃起,未交媾即泄精,见于肾虚滑精;有性欲,但阴茎勃起不充分为阳痿,属肾阳亏虚:阴茎长期垂脱于包皮之外为垂缕不收,属肾经虚寒;孕畜产期未到而阴户虚肿外翻,流黄白色分泌物, 为流产先兆; 孕畜阴户流浊液, 弓背努责,见于胎死腹中;产后阴户常流粘脓,弓背努责,见于带下;阴道或子宫垂脱于阴户外,分别称阴道脱和子宫脱。肛门外翻为脱肛,均属中气下陷;肛门松弛见于严重腹泻。
望粪尿 粪臭干黑,外包粘液,是胃肠有热;粪稀色淡为胃肠有寒;泻粪腥臭为肠黄;经常粪稀,完谷不化, 见于脾虚泻; 粪稀有血, 见于中毒; 马排粪停止, 起卧不安, 多为结症。马尿少色深黄且有臊味者属实热证: 尿量多者属虚寒证; 忽然尿闭腹痛见于尿结石; 尿红有血为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