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8.5 犬的免疫
    来源:辈宠网

目前,预防传染病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免疫接种,犬也不例外,尤其是现阶段,免疫接种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8.5.1免疫的有关术语

在讲述犬免疫之前首先要明确如下概念:

1.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是指通过某种途径直接使犬获得对某种病原的特异性免疫力,如仔犬通过吮吸母犬的乳汁获得母源抗体 (天然被动免疫) 或人工注射高免血清获得的抗体 (人工被动免疫)。被动免疫虽然能使犬直接获得免疫力,但在犬体内维持时间比较短,消耗后不能再产生。

2.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是指通过给犬注射某种病原 (此病原经过灭活、致弱或基因重组等方法处理后对犬是比较安全的,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力,即通常所说的疫苗或菌苗),经过一段时间后,产生对抗该病原的特异性免疫力,此免疫力具有记忆性,即再次遇到同种病原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强大的免疫力,使犬不被感染发病,因此主动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最理想手段。

3.初乳

初乳是指分娩后,前3天之内的乳汁,初乳中富含仔犬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是哺乳期仔犬最理想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初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是仔犬获得母源抗体的主要途径和后天被动免疫的关键。初生仔犬的免疫力很低,只有成年犬的29%,吃到初乳后免疫力可增加到成年犬的77%。因此,让初生仔犬在8~32小时之内吃到初乳具有重要生理意义。

4.母源抗体

母源抗体是指新生仔犬通过某种途径从母体获得的抗体。转移给新生仔犬的母源抗体有两条途径: 母犬胎盘和初乳。犬的胎盘属于内皮绒毛膜性胎盘,通过胎盘转移给新生仔犬的免疫球蛋白仅占5%~10%,90%以上是通过初乳获得的。这些母源抗体起到了仔犬早期抗感染的作用。但随着仔犬年龄的增长,母源抗体逐渐消耗而使仔犬对疾病越来越易感,此时,虽然仔犬体内残余的母源抗体已不能抵抗自然病原的攻击,但却能干扰疫苗或菌苗的免疫效果,直到母源抗体完全消失才能获得成功的免疫,我们有时称此期为犬的最易感期 (免疫转折期)。因此,有些疫苗生产厂家都在努力寻找新型的抗母源抗体干扰强的疫苗或菌苗,并借助相应的免疫增强剂来刺激免疫系统提前成熟,以达到首免日龄提前,使出生仔犬尽早获得免疫的保护。

5.免疫系统的成熟

免疫系统的成熟是指免疫系统的机能达到正常水平。不同动物的免疫系统成熟的时间有差异。对犬而言,胸腺T细胞植入二级淋巴器官以及体液免疫应答的形成和其他家畜相比较迟,直到6~8周龄才逐渐成熟,也就是说,只有到6~8周龄时犬才能对各种抗原的免疫应答达到正常水平。这有力地解释了在仔犬出生2小时之内 (即未吮吸到初乳之前) 进行免疫,即所谓的“超免”,以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虽然在其他动物 (如猪) 已获得成功,但在犬的免疫中却是失败的原因。

6.首免日龄

首免日龄是指第一次给出生仔犬接种疫苗或菌苗的时间,它是免疫成败的关键,它不但要考虑犬的免疫系统是否发育完善,是否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而且还要考虑到仔犬对疾病易感之前,是否能够获得主动性的免疫保护。也就是说,首免日龄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如果时间过早,不但受到高水平母源抗体的干扰,而且犬的免疫系统也尚未发育完善; 如果时间过迟,虽然犬的免疫系统已发育完善和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也逐渐减少,但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仔犬对疾病十分易感而没有得到免疫的保护,这固然是不能接受的。此外,尽管第一次免疫接种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力所经历的时间较长、效价较低、维持时间较短,但是它却具有免疫记忆性,即再次遇到同种病原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产生强大的免疫力。

7.免疫途径

免疫途径是指通过何种方式对犬进行免疫接种。免疫途径主要包括皮下、肌肉、皮内或静脉注射以及滴眼、滴鼻或口服等方式,使犬获得全身或局部免疫。

8.免疫剂量

免疫剂量是指以多大的剂量给犬进行免疫,免疫剂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或过小都不能达到免疫的效果,反而可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影响下一次的免疫。

9.免疫失败

免疫失败是指虽然给犬进行了免疫但却没有达到免疫的效果。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除了疫苗本身固有的因素 (如质量不过关或保存、运输不当造成疫苗失效) 以及母源抗体干扰、免疫系统未成熟、免疫途径不当或免疫剂量不适宜等因素外,还有如下几种原因:

(1) 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因素

有些犬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先天性发育不全或后天遭受损害,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生不易控制的感染。对于这些犬无论使用何种疫苗、何种免疫途径都不会激发机体产生很好的免疫应答。

(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被认为是一种应激因素,如过分拥挤的犬舍、长途运输、环境突然的改变、体温迅速升高或降低以及湿度的改变等,都有可能抑制免疫应答反应。这可能与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皮质类固醇的产生有关。因此,在给犬免疫时,一定要选择良好的天气。

(3) 机体状况

由于机体患有严重的蛔虫、绦虫、蠕形螨、球虫或其他寄生虫以及机体处于疾病的潜伏期或疾病的治疗期,引起机体状况下降、机体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失败,甚至因疫苗株在体内大量复制,毒力增强而作为病原引发相关传染病的发生。

(4) 营养因素

尽管在多数情况下,营养不足与免疫应答水平降低的关系不太大,但维生素E和硒缺乏与免疫抑制密切相关。

(5) 药物因素

有些药物对免疫有影响,如左旋咪唑、皮质类固醇等药物。

左旋咪唑是临床常用的驱虫药,此药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即小剂量 (0.5~2.2mg/kg体重) 具有免疫增强的作用,大剂量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犬的常用驱虫剂量为10mg/kg体重,由于临床长期应用左旋咪唑,虫体对其药物敏感性降低,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多数加大剂量服用,当剂量超过3.7mg/kg体重时,就会产生免疫抑制。

因此,在疫苗注射期间应避免使用这些药物,以防干扰免疫。

(6) 免疫诱导期感染

任何一种疫苗接种后都不会立即提供免疫保护作用。动物对疫苗产生应答需要几天至一周或更长的诱导期,尤其是初次免疫更是如此。在疫苗注射后不但不会立即使机体抗体水平提高,反而会消耗一部分抗体 (免疫阴性期),然后经过一段诱导期,抗体水平才有所提高。因此,在疫苗注射1~2周之内要加强犬的饲养管理,尽量避免出入一些公共场所,如犬市、选美及竞赛场等。

(7) 整体免疫水平破坏

对于一个犬群来说,免疫接种不可能使100%的犬得到保护,依据不同的情况,多种疫苗接种后,保护水平达到70%~80%就比较理想了,在这样的保护水平下,使犬与犬之间的感染几率降低,达到了控制传染病流行的目的。但是在这样的水平下,犬与病原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如有外来犬的介入,这样的平衡关系就可能被破坏,也就是说,由于外来犬来到新的环境,因受到应激或从来没有接触该疫区的病原而变得十分易感,病原在其体内复制增殖,数量增多,毒力增强,就会通过各种途径在犬群中传播,结果导致犬群整体免疫水平难以抵抗病原的攻击,从而引发疾病的流行。因此,要尽量避免外来犬的介入或采取其他隔离观察、加强免疫等措施后方可混群饲养。

8.5.2免疫注意事项

近几年来,我国有些犬传染病的发生率有所提高。究其根源除了病原本身的遗传变异,逃避了宿主免疫系统的“监控与清除”之外,与有些养犬人士对免疫预防缺乏足够的重视,或虽进行了免疫,但由于方法不当而造成免疫失败有直接关系。为了更好地提高免疫效果、防止免疫失败、有效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流行、减少免疫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掌握如下内容:

1.疫苗的选择

疫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免疫后的效果。质量差的疫苗不但起不到免疫的作用,反而会因其毒力强弱不均、过敏原过多造成犬免疫后并发症。因此,必须选择质量好、信誉度高的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在选择疫苗时不要只图便宜,“一分钱一分货”,笔者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

2.首免日龄的确定

仔犬出生后什么时间给犬第一次免疫,即首免日龄的确定是养犬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免疫程序中最关键的环节。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6~8周龄是仔犬的最适首免时机。因为据抗体水平检测和推算,在这段时间仔犬已失去足够的母源抗体,免疫系统也逐渐成熟,能够对疫苗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并且此时由于母源抗体大部分消耗,犬逐渐对疾病越来越易感。因此出生仔犬达到6~8周龄时,就需要考虑给犬进行免疫了。

3.免疫次数和免疫间隔时间的确定

对于出生仔犬而言,其体内母源抗体衰减的速率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与犬的体重呈正相关,也就是说,体重越大的个体其母源抗体消失得越快,并且不同的个体其免疫系统成熟的时间也存在个体差异。为了尽可能使出生仔犬都能获得成功的免疫,通常以2~4周的间隔时间连续免疫3次。第一次免疫由于受母源抗体干扰大,只能使部分犬获得成功的免疫; 第二次免疫能使以前没有获得免疫的犬获得免疫,以前获得免疫的犬得到加强免疫,以此类推经过三次免疫能使90%以上的犬得到成功的免疫。虽然两次免疫的效果优于一次免疫,但并不意味着免疫的次数越多越好。免疫反应性是受机体严格控制的,例如,血清中原有特异性抗体,能抑制针对同一病原的特异性抗体的产生,通过这种负反馈作用,保证机体正常的免疫球蛋白相对稳定。

对于成年犬来说,每年至少要加强1~2次免疫,通常在春、秋两季进行,即在疾病易发之前,使犬得到免疫的保护。

4.免疫剂量的确定

免疫剂量必须严格按照生产厂家的推荐剂量进行免疫接种,那种“小型犬剂量小,大型犬剂量大”的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剂量过小或过大都不能达到免疫的效果,反而会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

5.免疫时机的选择

免疫时犬一定是处于健康状态 (如饮食欲、精神状态、呼吸、脉搏、体温均处于正常状态),对于处于疾病潜伏期或正在进行治疗的犬绝不能进行免疫。此外,免疫时一定要选择一个良好的天气,尽量避免外界环境的变化给犬带来不良应激反应。

6.注意免疫后犬的护理

免疫后犬不能立即获得免疫的保护,需经过一段诱导期,因此免疫1~2周内的犬需格外注意,不要带到犬活动的公共场所,以免感染发病。

7.免疫前后不能使用对免疫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大剂量的左旋咪唑和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皮质类固醇的药物,均对免疫有抑制作用,用药至少要与免疫接种间隔1~2周的时间。

8.防止外来犬的介入而引发疾病

对于新引进的犬,最好要在其离开原地1周前进行一次免疫接种,来到新地点后要隔离观察3周,即多数疾病的潜伏期过后,没有发病方可混群饲养。

8.5.3犬的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就是在考虑上述综合因素的情况下制定的,其合理性关系着免疫后的效果,只有免疫程序合理,才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减少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以及节省疫苗和杜绝浪费。

不同的疫苗生产厂家都有一套严格而科学的免疫程序,因此对于一般养犬人士,必须严格按照这个程序进行免疫。

下面就介绍一些不同疫苗生产厂家所推荐的免疫程序 (如表8-5)。

表8-5 不同疫苗生产厂家所推荐的免疫程序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