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生产性能,只有在一定的外界温度条件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生产水平下降,育肥成本提高,甚至使羊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影响。例如,冬季温度太低,羊吃进去的饲料全被用于维持体温,没有生长发育的余力,有的反而掉膘,造成“一年养羊半年长”的现象,甚至发生严重冻伤;温度过高,超过一定界限时,绵羊、山羊的采食量随之下降,甚至停止采食,喘息。羊育肥的适宜温度,决定于品种、年龄、生理阶段及饲料条件等多种因素,很难划出统一的范围。根据有关研究资料,中国四种不同生产类型的绵羊育肥对气温适应的生态幅度如表7-4所示。舍内温度控制就是要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和冬季的防寒保暖工作,避免温度过高和过低对羊的不良影响。
表7-4 不同类型的绵羊育肥对气温适应的生态幅度
(一)羊舍的防寒与保暖
通过隔热以达到防寒目的是最根本的措施,对多数羊舍只要合理设计施工,基本可以保证适宜的温度环境。只有羔羊,由于热调节功能尚不完善,对低温极其敏感,故在冬季比较寒冷的地区,需要在产羔舍、羔羊舍通过采暖以保证羔羊所要求的适宜温度。
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寒冷地区,由于具有冬季气温低、持续期长(建筑设计的计算温度一般在-25~-15℃,黑龙江省甚至到-30℃左右)、四季及昼夜气温变化大、冬春风大且多为偏西、偏北风等特点,因此在这些地区发展养羊业必须有良好的羊舍越冬,必须重视羊舍的设计和建设。
1.加强羊舍的保温隔热设计 加强羊舍的隔热设计与施工,提高羊舍的保温能力,比羊只消耗饲料能量以维持体温或通过采暖以维持舍温更加经济、更加有效。
(1)屋顶、天棚的保温隔热。在羊舍外围护结构中,失热最多的是屋顶与天棚,其次是墙壁、地面。屋顶失热多,一方面因为它的面积一般均大于墙壁,另一方面因为热空气上升,故热能易通过屋顶散失。
在寒冷地区,天棚是一个重要的防寒保温结构。它的作用在于使屋顶与羊舍空间之间形成一个不流动的空气缓冲层,所以对保温极为重要。天棚铺足够的保温层(炉灰、锯末等),是加大屋顶热阻值的一项重要措施。
屋顶、天棚的结构必须严密、不透气。随着建材工业的发展,一些轻型的高效合成隔热材料已开始用于天棚隔热,这就为改进屋顶保温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用于天棚隔热的合成材料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板等。在寒冷地区适当降低羊舍净高,有助于改善舍内温度状况。
(2)墙壁的保温隔热。墙壁是羊舍的主要外围护结构,失热仅次于屋顶。故在寒冷地区为建立符合羊要求的适宜的羊舍环境,必须加强墙壁的保温设计。根据应有的热工指标,通过选择当地常用的导热系数最小的材料,确定最合理的隔热结构,提高羊舍墙壁的保温能力。如选用空心砖代替普通红砖,墙的热阻值可提高41%,而用加气混凝土块,则可提高6倍。采用空心墙体或在空心中填充隔热材料,也会大大提高墙的热阻值。
在外门加门斗、设双层窗或临时加塑料薄膜、窗帘等,在受冷风侵袭的北墙、西墙少设窗、门,对加强羊舍冬季保温均有重要意义。在寒冷地区,对任何羊舍,北侧门均不宜设。此外,对冬季受主风和冷风影响大的北墙和西墙加强保温,也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措施。
(3)地面的保温隔热。与屋顶、墙壁比较,地面失热在整个外围护结构中虽然位于最后,但由于羊只直接在地面上活动,因而具有特殊的意义。夯实土及三合土地面在干燥状况下,具有良好的温热特性,故在较干燥、很少产生水分又无重载物通过的羊舍里适用;水泥地面具有坚固、耐久和不透水等优良特点,但既硬又冷,在寒冷地区对羊只极为不利,直接用作羊床必须加铺木板、厩垫或垫草。
保持干燥状态的木板是理想的温暖地面——羊床。但实际上木板铺在地上往往由于吸水而变成良好的热导体,故很冷也不结实。此外,木板价格昂贵。
(4)选择有利于保温的羊舍形式与朝向。羊舍形式和朝向与保温有密切关系。在热工学设计相同的情况下,大跨度羊舍的外围护结构的面积相对地比小型羊舍、小跨度羊舍的小,故通过外围结构的总失热值也小,所用建筑材料也节省。同时,羊舍的有效面积大、利用率高,便于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和采用新技术。
小跨度羊舍,外围护结构的面积相对较大,不利于冬季保温。如两端墙有门,极易形成穿堂风。但南向单列舍小跨度羊舍可充分利用阳光取暖。
羊舍朝向,不仅影响采光,而且与冷风侵袭有关。在寒冷的北方,由于冬、春季风多偏西、偏北,故在实践中,羊舍以南向为好,有利于保温。
2.加强防寒管理
(1)提高饲养密度。在不影响饲养管理及舍内卫生状况的前提下,适当加大舍内羊的密度,等于增加热源,所以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辅助性防寒保温措施。
(2)保持舍内干燥。采取一切措施保持舍内干燥是间接保温的有效办法。在寒冷地区设计、修建羊舍不仅要采取严格的防潮措施,而且要尽量避免羊舍内潮湿和水汽的产生。同时也要加强舍内的清扫与粪尿的及时清除,以防止空气污浊。
(3)利用垫草。利用垫草以改善羊只周围小气候,是在寒冷地区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防寒措施。铺垫草不仅可改进冷硬地面的使用价值,而且可在畜体周围形成温暖的小气候。此外,铺垫草也是一项防潮措施。
(4)加强羊舍的维修保养。入冬前进行认真仔细的越冬御寒准备工作,包括封门、封窗、设置防风林、挡风障、粉刷、抹墙等,对改进羊舍防寒保温有不容低估的意义。
(5)合理的饲养管理。①加大饲养密度。在不影响饲养管理和卫生状况的前提下,适当加大羊的饲养密度,可降低羊的临界温度。②加铺垫草、木板等,特别是水泥地面加铺垫草、木板等,既能隔热又可防潮,从而减少羊体热量向地面的散失,降低羊的临界温度。③防止舍内潮湿。羊舍外围护结构受潮后,导热性增强,保温性能下降;潮湿的空气导热性增强,使羊感到冷;为了排除舍内潮湿的空气,又要加大换气量,增加羊舍失热,故在建造羊舍时,外围护结构的材料应保温性能好,吸湿性差,有利于防寒和防潮,保证外围护结构的保温能力,防止其内表面达到或低于露点而凝结水珠,甚至结成冰;合理安排给水与排水,及时清除舍内粪尿,减少水汽来源。④控制气流、防止贼风。气流经过羊体可加快热量的散失,降低羊的临界温度,贼风还会影响羊的健康。所以,冬季换气时应加以控制,防止气流过大,避免进气口的冷空气直接吹到羊身上。此外,入冬前应注意关闭门窗,堵塞漏洞,设置挡风障。⑤合理利用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可通过玻璃和透明塑料将热量传至舍内,提高舍温。羊舍阳面可增设塑料暖棚,尽可能利用太阳辐射热。故冬季应注意保持玻璃的清洁,增加辐射热量。
3.羊舍的采暖 在生产中,只要能按舍温要求进行相应的热工学设计,并按设计施工,对于成年羊舍,基本上可以有效利用羊体自身产生的热能维持适当的舍温。对于羔羊由于其热调节功能发育不全,要求较高的舍温,故在寒冷地区,冬季须实行采暖。此外,当羊舍保温不好或舍内过于潮湿、空气污浊时,为保持比较高的温度和有效的换气,也必须采暖。一般情况下,采暖是极不经济的。羊舍的供暖包括集中供暖、局部供暖、太阳能供暖等。
(1)集中供暖。集中供暖是由一个集中供暖设备通过煤、油、煤气、电能等的燃烧产热来加热水或空气,再通过管道将热介质输送到舍内的散热器,放热加温羊舍的空气,保持舍内的适宜温度,一般要求分娩舍温度在15~22℃,最好在18~22℃,保育舍温度在20℃左右。集中供暖主要用于提高舍温,常用的设备有锅炉和热风炉。
(2)局部供暖。局部供暖有红外线灯、电热保温板等,主要用于哺乳羔羊的局部供暖,一般要求达到20~28℃。红外线灯,一般为250瓦,吊于羔羊躺卧区效果比较理想,缺点是红外线灯寿命较短,容易碰坏或溅上水滴击坏。电热保温板,由电热丝和工程塑料外壳等组成。使用时可放在羔羊躺卧区。电热保温板使用寿命较长,缺点是羔羊周围空气环境温度较低。
(3)太阳能供暖。我国北方有着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低温严重影响羊的正常生长和繁殖。为了节约能源,降低养羊成本,一些养羊专业户和部分规模羊场采用塑料暖棚养羊,利用太阳能供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养羊的经济效益。
另外,还有采用火墙、地龙、火炉等方式供暖,这些方式虽简便易行,但对热能的利用不甚合理,供暖效果不太理想。
(二)羊舍的防暑与降温
羊的生理特征是比较耐寒而怕热,因而在养羊生产中要采取措施消除或缓和高温对羊只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以减少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低温情况下防寒保温措施相比,在炎热季节防暑降温的任务更为艰巨和复杂。
1.加强羊舍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 在炎热地区,造成舍内过热的原因有三个,即大气温度高、强烈的太阳辐射及羊在舍内产生的热。因此,加强羊舍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的出发点就在于防止或削弱高温与太阳辐射对舍内环境的影响。
(1)屋顶的隔热。在炎热地区,由于强烈的太阳辐射和气温高,屋顶温度可达到60~70℃,甚至更高。可见,屋顶不采取隔热措施,舍内温度必然升高而致过热。因此,应选用隔热材料和确定合理结构。尽量选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以加强隔热。一般一种材料往往不可能保证最有效的隔热,所以从结构上综合几种材料的特点而形成较大的热阻来求得良好的隔热,是常用的、也是有效的办法。如在屋面的最下层铺设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其上为蓄热系数比较大的材料,再上为导热系数大的材料。采用这样的多层结构,当屋面受太阳照射变热后,热传到蓄热系数大的材料层而蓄积起来,而在上下传导时受到阻碍,从而缓和了热量向舍内传播。而当夜晚来临,被蓄积的热又通过其上导热系数大的材料层迅速散失。这样,白天可避免舍温升高而致过热(这种结构只适用于夏热冬暖地区,而在夏热冬冷地区,则应将上层导热系数大的材料换成导热系数小的材料)。
(2)充分利用空气的隔热特性。由于空气具有较小的导热系数,不仅用作保温材料,而且由于具有可吸收、容纳热量和受热后因密度发生变化而流动的特性,也常用作防热材料。
空气用于屋面隔热,通常采用空气间层屋顶来实现。为了保证通风间层隔热良好,应使间层内壁光滑,以利于通风和对流散热。进风口要对着夏季主风向,排风口应设在高处,以充分利用风压和热压。排风口面积应大于或等于进风口面积。间层通风路线应尽可能短,以克服气流阻力。间层应有适宜的高度:坡屋顶可取120~200毫米;平屋顶可取200毫米左右。但在夏热冬暖地区,如屋顶深度大或坡度较小时,为使通风顺畅,可适当提高间层高度;而在夏热冬冷地区,则间层高度宜在100毫米上下,并要求间层的基层能满足冬季热阻。
由此可见,在炎热地区,羊舍设置天棚对防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设置天棚时,只有处理好顶楼的通风,才能起到隔热作用。
(3)增强围护结构的反射,以减少太阳辐射热。由于白色或其他浅色反射光的能力强,故墙面采用浅色以减少太阳辐射热,对缓和强烈阳光对舍内温度的影响有一定的意义。
(4)墙壁的隔热。在炎热地区多采用开放舍或半开放舍。在这种情况下,墙壁的隔热没有实际意义。但是在夏热冬冷地区,必须兼顾冬季保温,故墙壁必须具备适宜的隔热要求。既有利于冬季保温,又有利于夏季防热。
2.组织好羊舍的通风 通风是羊舍防热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驱散舍内产生的热能,不使其在舍内积累而致舍温升高。羊舍的通风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主要是利用羊舍内外温差和自然风力进行羊舍内外空气交流。
(1)地形。地形与气流活动关系密切,与在寒冷地区相反,在炎热地区羊场场址一定要选在开阔、通风良好的地方;切忌选在背风、窝风的场所。
(2)羊舍朝向。羊舍朝向对羊舍通风、降温也有一定影响。为组织好羊舍通风、降温,在炎热地区羊舍朝向除考虑减少太阳辐射和防暴风雨外,必须同时考虑夏季主风向。
(3)羊场布局。羊舍布局和羊舍间距除与防疫、采光有关外,也可影响通风,故必须遵守总体布局原则与间距。牧场建筑以行列式布置有利于生产、采光。在这种情况下,当羊舍的朝向均朝夏季主导风向时,前后行应左右错开,即呈“品”字形排列,等于加大间距,有利于通风。
(4)合理布置通风口位置。为保证舍内有穿堂风,应使进气口位于正压区(迎风一面),排气口位于负压区,并且进气口要均匀布置,使进入舍内的气流方向不变。同时,进气口要远离尘土飞扬及污浊空气产生的地方。
一般说来,在炎热地区通风口面积越大,通风量越大,越有利于降温。但开口太大,又会引进大量辐射热,且使舍内光线过强,所以要在所要求的范围内综合考虑通风口面积。
3.实行遮阳与绿化
遮阳是指阻挡阳光直接射进舍内的措施。绿化是指栽树、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覆盖裸露地面以缓和太阳辐射。可以在羊舍和运动场南侧种植爬行植物,在屋顶和运动场上形成遮阳物。
4.羊舍降温 通过隔热、通风与遮阳,只能削弱、防止太阳辐射与气温对舍内温度的影响及驱散舍内畜体放出的热能,并形成对羊体舒适的气流,而并不能降低大气温度,所以当气温接近羊体温度时,为缓和高温对羊只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必须采取降温措施。
(1)喷雾冷却。在往羊舍内送风之前,用高压喷嘴将低温的水呈雾状喷出,以降低空气温度。
(2)蒸发冷却。在通风时,使进入舍内的空气经过一个盛优质垫料(如细木刨花)并不断向其上喷洒冷水的木槽,通过水分蒸发,从而降低温度。
(3)干式冷却。这种方式是使空气经过盛冷物质(水、冰、干冰等)的设备(如水管、金属箱等)而降低温度。这种方式有别于湿式冷却,空气和水不直接接触。
5.防暑管理 保持饲料、饮水的清洁卫生和环境卫生,改善饲养管理制度,在一天中凉爽的时间饲喂,增加青绿多汁饲料的喂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