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角膜炎
【主症】
角膜混浊、角膜周围充血、羞明、角膜血管新生、前房液渗出。
【诊断要点】
①外伤性角膜炎表现为角膜损伤、角膜溃疡、羞明、流泪、眼睑痉挛,严重者角膜穿孔。
②炎症性角膜炎表现为角膜混浊,甚至角膜穿孔,流出房水,虹膜被冲出,导致虹膜脱出,虹膜与角膜粘连,瞳孔缩小。
③应用荧光素点眼,染成绿色者为受损组织。
【治疗】
①应用温林格氏液洗眼,由酸所引起时,用3%的碳酸氢钠液中和;碱烧伤时,应用1%的醋酸液点眼。主要冲洗结膜囊和瞬膜内面,直至pH值为中性为止,然后用荧光素染色,存在绿色者按角膜溃疡处理。
②治疗原发病。因眼睑内翻或倒睫所致时,要进行矫治。
③为防止虹膜粘连,可用1%硫酸阿托品点眼,每天1~3次,或用阿托品软膏涂布于结膜囊内。
④治疗角膜混浊。应用青霉素、普鲁卡因、地塞米松混合液注入眼眶外上方的凹陷处或上下眼睑内。应用维生素B2、肌苷、普罗碘胺、眼明等注射液促进角膜混浊消退。
⑤干性角膜炎可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
2.角膜溃疡
【主症】
角膜部分缺损、流泪、角膜周围充血、角膜血管新生。
【诊断要点】
①部分角膜缺损、有新生血管,角膜周围充血、角膜混浊。眼睑痉挛,羞明流泪,疼痛。
②荧光素染色试验。将湿润的荧光素试纸染色部分接触用林格氏液洗净的角膜或插入角膜囊内,使色素扩散至整个角膜,然后冲洗。灯光下观察荧光情况,上皮缺损部位将染成绿色。
【治疗】
①控制炎症发展用稀碘酊与金霉素眼膏交替点眼,也可用乙酰半胱氨酸稀释液点眼。
②防止虹膜炎。用1%阿托品点眼,2滴/次,每天3~4次,同时用促进角膜代谢的维生素B2点眼,每天3~4次,对血管增生、角膜混浊等也有效果。
③对久治不愈的角膜溃疡,大剂量静脉注射维生素C,效果良好。
④瞬膜覆盖术。应用846合剂0.12毫升/千克体重的剂量,皮下注射,全身麻醉,眼周围剃毛消毒,牵引上眼睑使之离开眼球;缝针从皮刺入,从结膜穹窿处出来;从瞬膜外缘5毫米左右穿针于内侧软骨部,再返回上眼睑。为防止皮肤坏死,用钮扣或塑料管进一步减张缝合。术后用抗生素或散瞳药点眼,10~14天拆线。如瞬膜、角膜或结膜粘连,可稍加剥离。
3.白内障
【主症】
晶状体混浊、视力下降。
【诊断要点】
①晶状体混浊,瞳孔变蓝白或灰白,视力降低或丧失。检眼镜检眼底模糊甚至看不到。
②晶状体凸凹不平、脱位、逐渐液化,并从晶状体囊内游离到前房中,引起吞噬细胞吞噬,最后被吸收而视力恢复。
③烛光映像试验。晶状体前囊像清晰而后囊像消失。
【治疗】
①晶状体周围部分透明时,可通过散瞳来改善视力。
②应用白内停、障眼明等药物控制发展。
③手术方法摘除晶状体(见图23)。
4. 青光眼
【主症】
眼压升高、疼痛、角膜混浊、视力障碍、瞳孔散大或固定。
【诊断要点】
①眼压升高,眼球增大,向外突出,眼痛,瞳孔散大或固定,角膜轻度混浊或出现白色曲线。球结膜、巩膜充血,虹膜和晶状体前突,眼前房变浅,房角变窄。视神经乳头萎缩、凹陷,视网膜萎缩,视力减退或消失。
②测定眼压。应用Schiotz眼压剂测定眼压,患犬眼压增大。
图23 白内障摘除术
【治疗】
①降低眼压。应用乙酰唑胺,4~15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天2次。50%甘油,2~3毫升/千克体重,口服,维持剂量为0.6毫升/千克体重,口服,每天2次。投药前10~20分钟肌肉注射氯丙嗪,1.5毫克/千克体重,以控制呕吐。当眼压持续不降时,应用20%甘露醇,10~20毫升/千克体重,静脉注射。前房角不全闭塞时,可应用2%毛果芸香碱点眼,每天2~3次。眼房角闭塞的犬则不能使用缩瞳剂,而应使用抑制房液产生的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噻吗心安,每次1~2滴。
②手术治疗。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可尽早施行虹膜切除术(见图24)。
5. 角膜翳 (角膜混浊)
【主症】
角膜混浊、色素沉着、新生血管。
【诊断要点】
角膜轻度混浊,表层血管新生,呈树枝状分布。角膜色素沉着。
【治疗】
①应用地塞米松点眼,每次2~3滴,每天6次。庆大霉素或氯霉素、环丙沙星点眼,每次2~3滴,每天2~4次。当长时间应用地塞米松时,应注意角膜溃疡。
②应用自家血3~5毫升,作患眼睑内注射,每周2次。
6. 干眼病
图24 虹膜切除术
【主症】
泪液缺乏、角膜干燥、眼睑痉挛、眼屎、结膜增厚与发红、角膜混浊和缺损。
【诊断要点】
①眼睑痉挛,眼球附有粘稠的眼屎,眼睑闭合困难,结膜发红增厚。
②缺乏泪液,角膜增厚,有新生血管及色素沉着,角膜混浊。患侧鼻孔干燥。
【治疗】
①投给维生素A。
②用0.5%~1%的甲基纤维素点眼。
③激活泪腺。用2%毛果芸香碱每10~15千克体重滴入食物中,投给3~4周。
④选用庆大霉素、氯霉素点眼。上述疗法不能改善症状时,采用耳下腺管移植术。
7. 柯利氏眼异常
【诊断要点】
视力障碍,脉络膜形成不全,视神经乳头或球后部缺损,虹膜肿胀,网膜剥离,眼内出血。
【治疗】
本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8. 犬瘟热 (详见210页)
9. 糖尿病 (详见177页)
10. 隐球菌病 (详见3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