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三十三、除虫菊酯中毒
    来源:辈宠网

除虫菊为菊科植物白花除虫菊的干燥花序,约含1%除虫菊酯,具有杀虫药效好、击倒快、低毒等优点。近年来人工合成除虫菊酯类似物,具有杀虫谱广、对人畜毒性较低、环境残留较少等优点,故称其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药。本类杀虫药均属神经毒剂。目前市售实用产品有20余种,我国主要应用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胺菊酯等,均属口服吸收毒性较大的中等毒性产品。本类杀虫药中多含除虫菊酯增效剂 (P-450细胞色素抑制剂)。家庭用杀虫剂为除虫菊酯类药与其他成分的混合物。除虫菊酯虽为低毒杀虫剂,但与其他杀虫剂,如灭虫菊、普鲁本辛酚等合用,可明显增强其毒性,或延长药物的半衰期。本类杀虫剂吸入毒性强。

[病因] 犬、猫误食或误饮喷洒过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食品、菜叶或水,危险性大。不按规定方法和剂量用药; 被人投服本类药物等均可致发中毒。

[中毒机理] 除虫菊酯可使机体神经细胞膜发生轻度去极化,增加复后电位,导致重复性后放电,影响Na+、K+通道,阻断运动电位而致发中毒。除虫菊酯增效剂能抑制和延缓除虫菊酯在机体内的代谢,增强其毒性和延长体内药物作用时间而提高药效。

据实验证实,除虫菊酯类常用杀虫剂的大鼠LD50(mg/kg): 溴氰菊酯口服为67~86; 氰戊菊酯口服为451; 经皮>5000; 氯氰菊酯口服为251~500,经皮>1820; 氯菊酯口服为1200,经皮>22500; 胺菊酯口服为4640; 氟戊酸菊酯口服为67~68; 顺式氯氰菊酯口服为53~79; 苯醚菊酯口服>5000; 甲氰菊酯口服49~54; 环虫菊酯口服为1420~2800; 中西菊酯口服雄鼠>25,雌鼠>10; 百树菊酯口服雄鼠550~750,雌鼠口服为1200,经皮>5000。

[症状] 中毒的潜伏期为1~24小时。通常经皮肤染毒为6小时,经口染毒为1小时,吸入染毒为30~40分钟。

体温不定,神态恍惚; 皮肤潮红,肿胀,瘙痒,丘疹,皮炎,口唇和四肢麻木,针刺反应弱或消失; 缩瞳,流泪,眼炎,视物不清;气喘,流涕; 大量流涎,恶心,呕吐,前腹压痛,腹泻,便血; 初见心率减慢,血压偏低,渐转为心悸,血压升高,心律失常; 乏力,多汗,肌肉震颤,共济失调; 重病犬、猫可见眩晕,昏迷,强直性抽搐,阵发性扭颈,划肢,肺水肿,意识消失,终因呼吸麻痹而致死。

[诊断]

(1) 有接触,误食、误饮,吸入,用法用量不当,被人投服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及其增效剂的病史,典型临床症状等即可初步诊断。

(2) 为确诊本病,发病犬、猫可做心电图检测,并无菌取脑脊液和血液进行检查。如心电图出现束波; 脑脊液潘氏反应试验呈阳性; 血液r-氨基丁酸减少等即可确诊。应与有机磷、铅、多聚乙醛、氯化烃、烟碱、氨甲酸酯等中毒相鉴别。

[治疗]

(1) 经皮肤染毒犬、猫可用2%~4%碳酸氢钠液或肥皂水反复冲洗皮肤染毒部位。

(2) 经口染毒犬、猫,先反复用弱碱液或2%碳酸氢钠液洗胃,再投服活性炭浆吸附毒物,后投服盐类泻剂导泻。珍贵病重犬、猫可采用脂质透析疗法或血液灌流疗法。

(3) 应用解毒药: 葛根素5mg/kg体重/次,每隔2~4小时,静脉注射1次,但需注意24小时内静脉注射本品不可超过20mg/kg体重;症状改善后改为每日静脉注射1~2次,直至症状消失。

(4) 对症支持疗法。抽搐犬、猫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地西泮或巴比妥类药 (禁用吩噻嗪类药);流涎,多汗,肺水肿时,可皮下或肌肉注射阿托品;发生心肌炎和变态反应时,应注射糖皮质激素;过敏性休克时,可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根据病情尚可进行输液,给予利尿剂,葡醛内酯 (肝泰乐),能量合剂; 眼炎时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眼囊后,选用四环素(0.5%~1%)、氯霉素 (0.25%~0.5%)、氧氟沙星 (0.3%) 等眼药水滴入眼结膜囊; 皮炎可涂抹维生素E软膏、氨基甲酸乙酯霜、地塞米松搽剂、氢化可的松搽剂等。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