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地弓形虫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和人的多种有核细胞中引起的寄生虫病。
病原 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Nicolleand Manceaux,1908)属真球虫目、肉孢子虫科、弓形属。发育过程中一般需要两个宿主。有五种不同形态:①在终末宿主猫的肠上皮细胞内有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三种形态。②在人和其他动物(包括猫)内的各种组织细胞有速殖子和缓殖子两种形态,速殖子呈香蕉形或半月形,前端稍尖,后端钝圆,大小为(4~7)×(2~4)微米。核位于中央或稍偏后端。在急性患畜的腹水中常可见到游离的(细胞外的)单个虫体;在多种有核细胞的胞浆内可见到繁殖中的虫体。其繁殖方式为内出芽二分裂方式,经多次分裂后,速殖子在胞浆内簇集成团,好像包在一个囊内,称假囊。被寄生的细胞遭破坏后,速殖子从假囊内释出,并迅速侵入另外的细胞,重复其分裂繁殖的过程。在多数情况下,宿主能够耐过这一过程,此后由于宿主免疫力的增强和虫体的自身限制性因素,速殖子转入脑和骨骼肌等处,转化为缓殖子并形成包囊(组织囊)。包囊多呈卵圆形,有厚壁,其中含缓殖子数十个至数千个,包囊直径可达50~60微米。此时患畜多不显症状。缓殖子包囊是弓形虫转换宿主的阶段,当缓殖子包囊被猫吞食以后,由包囊中释出的缓殖子进入猫肠上皮细胞内,发育为多核的裂殖体,开始其球虫型发育,以复分裂方式形成多个裂殖子。裂殖子的大小为(7~10)×(2.5~3.5)微米。裂殖子从被破坏的上皮细胞内释出, 进入另外的上皮细胞,重复由裂殖体分裂形成裂殖子的过程。经过一定世代数的裂殖生殖之后, 裂殖子出现性分化,发育为雌雄配子体。雌配子体又称大配子体, 呈卵圆形或亚球形, 直径为15~20微米, 有一圆形核。雄配子体又称小配子体, 呈圆形, 直径约10微米, 成熟后内含多个小配子,小配子呈新月形长约3微米,有2根鞭毛。雌雄配子结合为合子,形成两层被膜后为卵囊,呈卵圆形,大小为(10~13)×(9~11)微米。卵囊落入肠腔后, 随猫粪排到外界。卵囊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充足空气的条件下, 发育成熟, 即孢子化卵囊, 内含2个孢子囊, 每个孢子囊内含4个长形弯曲的子孢子。子抱子一端尖, 一端钝, 有一细胞核。孢子化卵囊是弓形虫的主要感染阶段, 多种哺乳动物吞食孢子化卵囊后, 释出的子孢子即进入各种有核细胞发育为速殖子。
流行病学 猫是各种易感动物的主要传染源, 除家猫外,尚有几种野生猫科动物也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6个月龄以下的猫排卵囊最多。猫粪便中的卵囊可保持感染力达数月之久。卵囊污染了饲料、饮水、蔬菜或其他食品并被动物或人摄食时即造成感染。带有速殖子或缓殖子包囊的肉尸、内脏和血液也是重要的传染源。孕母畜或孕妇感染可以经胎盘传给后代, 哺乳期可以通过乳汁感染幼畜, 输血和脏器移植也可传播本病(图)。食粪甲虫、蟑螂、污蝇和蚯蚓, 可能机械性地传播卵囊。吸血昆虫和蜱等有可能传播本病。实验动物中, 小鼠、豚鼠和家兔均易感。在自然界,猫科动物和鼠类之间的传播循环是重要的天然疫源。
弓形虫生活史
症状和病理变化 猪常表现为急性型, 体温升高至40~42℃, 呈稽留热; 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多便秘, 有时下痢, 呕吐,呼吸困难, 咳嗽; 有的四肢和全身肌肉强直。体表淋巴结, 尤其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 身体下部及耳部有淤血斑, 或有大面积发绀。病程10~15天。绵羊多有神经症状 (转圈运动),呼吸困难, 有鼻漏, 怀孕母羊多流产。犊牛呈现呼吸困难, 咳嗽, 发热, 精神沉郁, 腹泻,排粘性血便,虚弱, 常于2~6天内死亡。母牛的症状表现不一, 有的只发生流产; 有的出现发热, 呼吸困难, 虚弱, 乳房炎, 腹泻和神经症状; 有的无任何症状, 可在其乳中发现弓形虫。犬表现发热, 厌食, 精神萎顿, 呼吸困难, 咳嗽, 粘膜苍白, 妊娠母犬可能早产或流产。猫肠外感染(速殖子与缓殖子感染)时与犬相似。急性病例主要表现肺炎症状, 持续高热,呼吸急促和咳嗽等,也有出现脑炎症状和早产、流产的病例。鸡主要表现消瘦和中枢神经症状, 死亡率很高。剖检见全身淋巴结肿大, 充血, 出血; 肺出血, 间质水肿; 肝有点状出血和坏死灶: 脾有丘状出血点; 胃底部出血, 有溃疡; 肾有出血点和坏死灶;大小肠均有出血点。心包、胸腹腔积水; 体表出现紫斑。
诊断 仅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理变化的材料不能诊断, 必须通过实验室诊断查出病原或特异性抗体, 方能作出结论。诊断方法有: ①病原检查, 用直接镜检法、集虫检查法、动物接种法和组织培养法。②血清学检查, 用染色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中和试验或荧光抗体试验。
治疗与预防 发病初期可使用磺胺类药物。预防措施包括: ①畜舍应经常保持清洁,定期消毒。②严格阻断猫及其排泄物对畜舍、饲料和饮水等的污染。③家畜流产的胎儿及其一切排出物, 包括流产现场均须严格处置;对死于本病和可疑的畜尸亦应严格处理,防止污染环境。④不准以上述物品饲喂猫及其他肉食动物。⑤消灭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