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化学合成的磺酰胺类药物。1932年德国化学家克拉勤(Klarer)和米区(Mietzsch)首次合成偶氮染料红色百浪多息。1935年多马克(Domagk)发现它能治疗小白鼠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同年法国科学家催弗尔(Trefouoels)等证明百浪多息的有效抑菌化学基团为对位氨苯磺胺(磺胺)。此后陆续以磺胺为中心,合成3万余种毒性小疗效更好的磺胺药。磺胺药一般为白色或淡黄色晶粉,难溶于水,较易溶于稀碱。其弱碱性钠盐易溶于水,可供注射用。
构效关系 磺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为氨苯磺胺(简称磺胺)。其分子结构是由一个苯环连接磺酰胺基(N4)和对位氨基(N1)而成。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与结构有着密切的构效关系,磺酰胺基上的氢原子被嘧啶、噻唑、恶唑等杂环基团取代后,可获得抗菌作用增强的系列衍生物。对位氨基上的氢原子被其他基团取代后, 则抗菌作用降低,副作用减轻。磺胺类药物必需在体内解离成游离氨基时,才能发挥抗菌作用。
表1 抗 全 身 感 染 用 磺 胺
药 名 | 简 称 | 作 用 特 点 | 应 用 |
磺胺噻唑 | ST | 抗菌力强, 吸收不完全, 血浓度维持时间短, 乙酰 化率高, 排泄快, 毒性大 | 全身及皮肤感染,败血症、巴 氏杆菌病、 禽霍乱 |
磺胺嘧啶 | SD | 比ST吸收快,血浓度高。 蛋白结合率较低, 组织及 脑中含药多 | 全身感染、 脑细菌性感菌选 药 |
磺胺二甲嘧啶 | SM2 | 较SD作用稍弱,血浓度维持时间长, 毒性低, 能抑 制球虫 | 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 巴氏 杆菌病、 禽霍乱、 球虫病 |
磺胺异唑 | SIZ | 较ST作用强,血浓度维持时间短, 乙酰化率低, 溶 解度大, 排泄快, 不易出现结晶尿 | 泌尿道感染、巴氏杆菌病、肺 炎、 乳腺炎 |
磺胺甲基异唑 | SMZ | 与SIZ作用相似,血浓度维持时间较其长,乙酰化率 高, 排泄慢, 易出现结晶尿、 血尿 | 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 |
磺胺苯吡唑 | SPP | 抗菌效力较SIZ弱, 乙酰化率低, 尿中游离型较多 | 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 |
4-磺胺-2, 6-二氧嘧啶 | SDM | 蛋白结合率高, 乙酰化率低, 排泄慢, 有抗原虫作 用 | 全身感染, 弓形体病、 禽霍 乱、 球虫病 |
2-磺胺-5-甲氧嘧啶 | SMD | 吸收迅速完全, 较SM2作用稍弱, 血浓度维持时间 较短, 蛋白结合率和乙酰化率低, 排泄慢, 不易形成 结晶尿, 毒副作用小 | 泌尿生殖道、 呼吸道及皮肤 感染 |
4-磺胺-6-甲氧嘧啶 | SMM DS-36 | 吸收完全, 血浓度维持时间长, 乙酰化率低, 作用 最强, 毒性小, 乙酰化物在尿中溶解度大, 不易形成 结晶尿。 有抗原虫作用 | 全身感染、 弓形体病、 猪水 肿病、 球虫病 |
4-磺胺-5,6二甲氧嘧啶 | SDM′ | 较SD作用稍弱,血浓度维持时间、作用、药效与SMP 相似 | 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 |
磺胺喹啉 | SQ | 鸡鸭球虫有效, 低浓度长期应用产生耐药性, VK 缺乏症、 肝脾胸肌出血 | 球虫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