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第五节 猪肺疫
    来源:辈宠网

猪肺疫又称猪巴氏杆菌病或猪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最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咽喉炎; 急性型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 而慢性型较少见,主要表现慢性肺炎。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本菌最早由Loeffer (1882) 发现,称为猪出血性败血性巴氏杆菌。Merchant (1939) 将本菌和其他出血性败血性巴氏杆菌一起统称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病分布广泛,遍布全球。在我国为猪常见传染病之一。

【病原学】 多杀性巴氏杆菌 (Pasteurella multocida) 属于巴氏杆菌属 (Pasteurella),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球杆菌或短杆菌,大小为0.25~0.4μm×0.5~2.5μm。不形成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新分离的强毒菌株有荚膜,常单个存在,有时成双排列。用病料涂片,以瑞特氏、姬姆萨氏或美蓝染色时,可见典型的两极着色,即菌体两端染色深、中间浅,似两个并列的球菌,菌体多呈卵圆形。

本菌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在血清琼脂平板上培养24 h,可长成淡灰白色、闪光的露珠状小菌落。生长的菌落,于45°折光下观察时,菌落呈蓝绿色带金光,边缘有窄的红黄光带,称为Fg型,对猪、牛和羊是强毒菌,对鸡、鸭等禽类毒力弱; 菌落呈橘红色带金光,边缘或有乳白色带,称为Fo型,对鸡、鸭等禽类是强毒菌,而对猪、牛、羊等的毒力很微弱; 不带荧光的菌落为Nf型,无毒力。Fg和Fo型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相互转化。菌落的虹彩与荚膜的存在有关。在血琼脂平板上,长成水滴样小菌落,无溶血现象。在血清肉汤中培养,开始轻度浑浊,4~6天后液体变清朗,管底出现黏稠沉淀,震摇后不分散,表面形成菌环。本菌接种马丁肉汤或其平板,生长后置4℃保存,每半个月应移植一次。冻干菌种在低温中可保存长达26年。

抽提不同菌株的荚膜抗原,吸附于绵羊红细胞上,用荚膜抗血清作交叉间接血凝试验,可根据荚膜抗原将本菌分为A、B、D、E、F5个型; 如用盐酸去荚膜,以菌体与菌体抗血清作交叉凝集试验,可根据菌体抗原将本菌分为1~16个型。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更多的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和宿主特异性有一定的差异。猪肺疫多为1:A、3:A、5:A、7:A和1:D,但我国分离的猪多杀性巴氏杆菌以5:A和6:B为主,8:A与2:D其次。

本菌抵抗力不强,在无菌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很快死亡。在阳光中暴晒10 min,或在56℃15 min、60℃10min,可被杀死。在干燥空气中2~3天可死亡。3%石炭酸、3%福尔马林、10%石灰乳、2%来苏儿、0.5%~1%氢氧化钠等5 min可杀死本菌。但在腐败的尸体中可生存1~3个月。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磺胺类及许多新的抗菌药物敏感,但近年来发现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在逐渐增强。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本菌对多种动物 (家畜、野兽、禽类) 均有致病性,年龄、性别、品种无明显差别,尤其是猪、牛、禽、兔更易感。小猪和中猪易感,人偶可感染。实验动物中小鼠极易感染。

2.传染源 病猪和健康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据报道,有30.6%的健康猪的鼻道深处及喉头带有本菌; 有人检查屠宰猪的带菌率 (扁桃体)竟高达63%。

3.传播途径 本菌随病猪和健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经消化道传染; 或由咳嗽、喷嚏排菌,通过飞沫经呼吸道而传染。也可以吸血昆虫为媒介经皮肤和黏膜的伤口发生传染。健康带菌猪因某些应激因素,如寒冷、闷热、气候剧变、潮湿、拥挤、圈舍通风不良、阴雨连绵、营养缺乏、饲料突变、过度疲劳、长途运输、寄生虫病等,特别是上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而使猪体抵抗力降低时,也可发生内源性传染。

4.流行形式及因素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多雨、潮湿、闷热的时期多发,并常与猪瘟、猪气喘病等混合感染或继发。最急性型猪肺疫常呈地方流行性,南方多发于5~9月,北方则多见于秋末或初春; 急性型和慢性型猪肺疫多呈散发性。多种应激因素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多发生于3~10周龄的仔猪,发病率为40%以上,病死率为5%左右。

【临诊症状】 潜伏期1~5天,一般为2天左右。

1.最急性型 俗称“锁喉风”和“大红颈”(见彩图57),常突然发病,无明显症状而死亡。病程稍长的可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结膜充血、发绀。耳根、颈部、腹侧及下腹部等处皮肤发生红斑,指压不完全退色。最具特征的症状是咽喉部的红肿、发热、肿胀、疼痛、急性炎症,触之病猪表现明显颤抖,严重者局部肿胀可扩展至颌下、耳根及颈部 (见彩图58)。呼吸极度困难,口鼻流血样泡沫,呈犬坐姿势。多经数小时至4天窒息而死。

2.急性型 为常见病型。除败血症一般症状外,主要呈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初体温升高 (达40~41℃),发短而干的痉挛性咳嗽,有鼻漏和脓性结膜炎。呼吸急促,常作犬坐姿势,胸部触诊有痛感,听诊有啰音和摩擦音。初便秘,后腹泻。随着病程发展,呼吸更加困难,皮肤有淤斑或小点出血。病猪消瘦无力,卧地不起,最后心脏衰竭,多因窒息、休克死亡。病程4~6天,不死者转为慢性。

3.慢性型 多见于流行后期,主要呈现慢性肺炎或慢性胃肠炎。病猪精神沉郁,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鼻孔不时流出黏性或脓性分泌物,胸部听诊有啰音和摩擦音。病猪食欲减退,时发腹泻,进行性生长不良进而发育停滞,消瘦无力。有时皮肤上出现痂样湿疹,关节肿胀。如不及时治疗,多拖延2周以上,最后多因衰竭致死。病程2~4周,病死率60%~70%。

【病理变化】

1.最急性型 全身黏膜、浆膜和皮下组织有大量出血斑点。最突出的病变是咽喉部、颈部皮下组织有出血性、浆液性炎症,切开皮肤时,有大量胶冻样淡黄色水肿液,水肿自颈部延至前肢。喉头气管内充满白色或淡黄色胶冻样分泌物为特征性病变。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特别是咽喉部淋巴结尤其显著。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肺充血、急性水肿,胸、腹腔和心包腔的液体增多。脾出血但不肿大。胃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

2.急性型 除全身黏膜、浆膜和皮下组织有出血性病变外,以胸腔内的病变为主,表现为化脓性支气管肺炎,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心包炎及化脓性关节炎。肺水肿,有不同程度的肝变、气肿、淤血和出血等病变 (见彩图59),主要位于尖叶、心叶和膈叶前缘。病程稍长者,肝变区内有坏死灶,肺小叶间浆液浸润,大多数病例在膈叶有小指头到乒乓球大小的局灶性化脓灶、出血灶,肺炎部切面常呈大理石状。肺肝变部的表面有纤维素絮片,并常与胸膜粘连,肺胸膜表面可见到红褐色到灰红色斑点状病变区。胸腔及心包腔积液,胸腔淋巴结肿大,切面发红、多汁。支气管、气管内有多量泡沫样黏液,黏膜有炎症病变。一般情况下,淋巴结只是轻度肿胀。

3.慢性型 病尸极度消瘦、贫血。肺有较大坏死灶,且有结缔组织包囊,内含干酪样物质,有的形成空洞。心包和胸腔内液体增多,胸膜增厚,粗糙,上有纤维素絮片或与病肺粘连。支气管周围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以及扁桃体、关节和皮下组织见有坏死灶。无全身败血病变。

【诊断】 本病发病急,高热,呼吸高度困难,口鼻流出泡沫,咽喉部炎性水肿,或呈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剖检咽喉部、颈部有炎性水肿和出血变化,气管有多量泡沫,肺和胸膜有炎症变化,淋巴结肿大,切面红色,脾无明显病变,再结合流行病学,可初步诊断为本病。必要时,尚需进行病原学诊断。

病料样品采集: 败血症病例可取心、肺、脾或体腔渗出液; 其他病例可取病变部位渗出液、脓液。

1.涂片镜检 对最急性型和急性型病例有确诊价值。采取血液、局部水肿液、呼吸道分泌物、胸腔渗出液,肝、脾、肿胀的淋巴结或其他病变组织涂片或触片,用革兰氏染液、瑞特氏染液或美蓝染液染色、镜检。可见有多量革兰氏阴性、两极着色的小杆菌。

2.细菌培养 对于严重污染的病料,如腐败尸体 (不超过5天) 等,尤为适用。将病料接种于鲜血琼脂、血清琼脂或马丁琼脂培养基,置37℃培养24 h,观察培养结果。必要时,可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

3.动物试验 取病料研磨,用生理盐水做成1:10悬液,取上清液 (或用24 h肉汤纯培养物) 0.2 ml接种于小鼠、家兔或鸽等,接种动物在1~2天后发病,呈败血症死亡,再取其病料涂片镜检或培养即可确诊。

4.鉴别诊断 最急性型和急性型不易与败血型的猪瘟、猪丹毒、猪副伤寒、链球菌病等相区别。咽喉部的炎性水肿可能被疑为炭疽,但猪炭疽很少见,症状不明显,多呈慢性经过,急性者很少,常于屠宰时才发现。猪流行性感冒有卡他性肺炎及呼吸道炎症的症状,突然暴发,迅速传播,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可以区别。猪气喘病体温不高,无败血症变化,咽喉部、颈部无炎性水肿,可以鉴别。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诊症状和胸腔病变更为急剧,胸腔常见出血斑、纤维蛋白渗出,粘连,胸水和心包液增多等,可以区别。总之,在诊断中应注意了解病的起因、传染情况、流行特点和防疫情况等,才能得到比较可靠的诊断。

【防控措施】

1.加强管理 应坚持自繁自养,加强检疫,合理地饲养管理 (分离与早期断奶,全进全出式生产,尽量减少猪群的混群及分群,减小猪群的密度等),改善环境卫生,定期接种菌苗等。

2.免疫接种 用菌落荧光色泽检查和交互免疫试验筛选出的Fg型菌株制成的氢氧化铝甲醛菌苗,对猪有良好免疫原性。近年来我国研制出口服弱毒菌苗 (使用方便) 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皮下注射1 ml,免疫期6个月)。

3.治疗 本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广谱抗生素、磺胺类药物都敏感,均可用于治疗,病初应用均有一定疗效。抗猪肺疫血清也可用于本病的防治,如配合抗生素和磺胺类药治疗,疗效更佳。

4.发病处置 一旦猪群发病,应立即采取隔离、消毒、紧急接种、药物防治等措施。病尸应进行深埋或高温等无害化处理。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