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第五节 猫全白细胞减少症
    来源:辈宠网

猫全白细胞减少症曾称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瘟热(Feline distemper)或猫传染性肠炎(Feline infections enteritis),是由猫全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引起猫及猫科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诊以突发高热、呕吐、腹泻、脱水及循环血流中白细胞减少为特征。

本病遍及全世界所有养猫的地区,是猫科动物的最重要的传染病。

【病原学】 猫全白细胞减少症病毒 (Feline panleucopenia virus,FPV) 曾称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旧名猫瘟热病毒,为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亚科(Parvovirinae)、细小病毒属 (Parvovirus)。病毒粒子呈20面体立体对称,无囊膜,直径约20 nm。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单股DNA。FPV仅有1个血清型,且与水貂肠炎病毒 (MEV)、犬细小病毒(CPV)具有抗原相关性。FPV血凝性较弱,仅能在4℃条件下凝集猴和猪的红细胞。

FPV不能在鸡胚组织中增殖,而能在多种猫源细胞如猫肾、肺、睾丸、骨髓、淋巴结、脾、心、膈肌、肾上腺及肠组织细胞培养物中增殖。

FPV对乙醚、氯仿、胰蛋白酶、0.5%石炭酸溶液及pH3.0的酸性环境具有一定抵抗力。50℃1h即可灭活。低温或甘油缓冲液内能长期保持感染性。0.2%甲醛溶液处理24 h即可失活。次氯酸对其有杀灭作用。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FPV除能感染家猫外,还可感染其他猫科动物 (虎、猎豹和豹) 及鼬科(貂、雪貂) 和浣熊科(长吻浣熊、浣熊) 动物。各种年龄的猫均可感染。由于种群的免疫状况不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变化相当大。初乳中母源抗体可使初生小猫受到保护。多数情况下,1岁以下的幼猫较易感,感染率可达70%,病死率为50%~60%,最高达90%。成年猫也可感染,但常无临诊症状。

2.传染源 感染猫、貂是主要的传染源。被感染动物处于病毒血症期排出的粪、尿、呕吐物及各种分泌物含有大量病毒,被其污染的饮食、器具及周围环境也是主要的传染源;康复猫和水貂可长期排毒达1年之久。

3.传播途径 病毒具有极高的传染性,自然条件下可通过直接或通过用具、垫料、人作为媒介间接接触而传播。除水平传播外,妊娠母猫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

病毒进入体内后首先居留口咽部,18h形成病毒血症,48 h全身所有组织均有病毒,7天后病毒滴度最高。随着血清抗体的出现,病毒滴度急剧下降,14天时大多数组织已很少或无病毒。但在某些组织如肾脏病毒可在其内持续存活1年。妊娠母猫感染后,病毒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侵害胎儿脑部造成畸胎。

由于病毒极其稳定,排毒量又相当大(每克粪大于109ID50),因此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难以完全消灭,病毒可由远距离传入。

4.流行形式及因素 本病在冬末至春季多发,尤以3月发病率最高。1岁以内的幼猫多发,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降低,因饲养条件急剧改变、长途运输或来源不同的猫混杂饲养等不良因素影响,可能导致急性暴发性流行。

【临诊症状】 本病潜伏期2~9天,根据发病情况可分为三型: 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

最急性型: 动物不显临诊症状而立即倒毙,往往被误认为中毒。

急性型: 动物发病后,24 h内死亡。

亚急性型: 病程7天左右。第1次发热体温40℃左右,24 h左右降至常温,2~3 d后体温再次升高,呈双相热型,体温达40℃。病猫精神不振,被毛粗乱,厌食,持续呕吐,呕吐物常常带有胆汁。腹泻,粪便为水样、黏液性或带血等出血性肠炎和脱水症状比较明显。眼鼻流出脓性分泌物。妊娠母猫感染FPV可造成流产和死胎。在怀孕末期或出生后头2周感染可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损伤,引起小脑发育不全。感染幼猫出现进行性运动失调、伸展过度、侧摔、趴卧等。可严重侵害胎猫脑组织,因此所生胎儿可能小脑发育不全。

【病理变化】 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胃肠道空虚,整个胃肠道的黏膜面均有程度不同的充血、出血、水肿及被纤维蛋白性渗出物覆盖,其中空肠和回肠的病变尤为突出,肠壁严重充血、出血、水肿,致肠壁增厚似乳胶管样,肠腔内有灰红或黄绿色的纤维蛋白性坏死性假膜或纤维蛋白条索。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湿润,呈红、灰、白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或呈一致的鲜红或暗红色。肝肿大呈红褐色。胆囊充盈,胆汁黏稠。脾脏出血。肺充血、出血、水肿。长骨骨髓变成液状,完全失去正常硬度。

【诊断】 未接种过疫苗的易感猫临诊上表现严重的胃肠炎症状并出现严重的白细胞减少。猫全白细胞减少症较为一致的表现是严重的白细胞减少,并持续2~4天,随着疾病的康复而逐渐回升。白细胞减少程度与临诊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结合流行病学、临诊双相热型及小肠黏膜上皮内的病毒包涵体等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要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或血清学检查。

1.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急性病例宜采取患病动物血液及其排泄物,病死动物则取其脾脏、小肠和胸腺等材料,接种于猫肾原代或继代细胞。病毒鉴定可采用免疫荧光试验对患病动物组织脏器的冰冻切片或接毒的细胞培养物进行检查,也可用已知标准毒株的免疫血清进行病毒中和试验。如有可能,还可应用免疫电镜技术对病猫粪便进行免疫电镜检查,以检出病毒抗原而进行确诊。

2.血清学诊断 血清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最常用。可采取双份血清检查中和抗体效价的消长情况。

【防控措施】 由于FPV仅有1个血清型,故所用疫苗均具有长期有效的免疫力。有3种疫苗可供选择: ①甲醛灭活的同种组织苗; ②灭活的细胞苗; ③弱毒苗。应用最多的是后两种。

免疫程序是对49~70日龄的幼猫进行首次免疫接种,然后隔2~4周免疫1次,直至12~14周龄。弱毒疫苗至少要免疫2次,而灭活疫苗至少需要3次。以后每年加强免疫1次。

对于未吃初乳的幼猫,28日龄以下不宜应用活苗接种,可先接种高免血清 (每千克体重2 ml),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按上述免疫程序接种。由于FPV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弱毒活疫苗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危害,故建议妊娠猫使用灭活疫苗。

除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本病外,平时应搞好猫舍卫生,对于新引进的猫,必须经免疫接种并观察60天后,方可混群饲养。

猫全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与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相似,主要采取支持性疗法,如补液、非肠道途径给予抗生素和止吐药,精心护理并限制饲喂。近些年应用高效价的高免血清进行特异性治疗,同时配合对症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