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二、猫传染性腹膜炎
    来源:辈宠网

猫传染性腹膜炎是由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Virus,FIPV)引起的猫科动物的一种慢性进行性传染病,以腹膜炎、大量腹水聚积和致死率较高为特征。

[病原] FIPV在分类上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核酸型为单股RNA。FIPV对乙醚等脂溶剂敏感,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差,室温下1天失去活性,一般常用消毒剂可将其杀死。但对酚、低温和酸性环境抵抗力较强。

[流行病学] FIPV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猫,以1~2岁的猫及老龄猫(大于11岁)发病最多。不同品种、性别的猫对本病的易感性无明显差异,但纯种猫发病率高于一般家猫。该病呈地方性流行,首次发病的猫群发病率可达25%,但从整体看,发病率较低。

本病可经消化道感染或经媒介昆虫传播,猫的粪尿可排出病毒。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临床症状] 本病症状分为“湿性” (渗出性)和“干性” (非渗出性)两种。发病初期症状常不明显或不具特征性,表现为病猫体重逐渐减轻,食欲减退或间歇性厌食,体况衰弱。随后,体温升高至39.7~41.1℃,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增多。有些病猫可能出现温和的上呼吸道症状。持续7~42天后,“湿性”病例腹水积聚,可见腹部膨胀。母猫发病时,常可误认为是妊娠。腹部触诊一般无痛感,但似有积液。病猫呼吸困难逐渐衰弱,并可能表现贫血症状,病程数天至数周,有些病猫则很快死亡。约20%的病猫还可见胸水及心包液增多,从而导致部分病猫呼吸困难。某些湿性病例(尤其疾病晚期)可发生黄疸。

干性病例则主要侵害眼、中枢神经、肾和肝等组织器官,几乎不伴有腹水。眼部感染可见角膜水肿,角膜上有沉淀物,虹膜睫状体发炎,眼房液变红,眼前房内有纤维蛋白凝块,患病初期多见有火焰状网膜出血。中枢神经受损时表现为后躯运动障碍,行动失调,痉挛,背部感觉过敏; 肝脏受侵害的病例,可能发生黄疸; 肾脏受侵害时,常能在腹壁触诊到肾脏肿大,病猫出现进行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

[病理变化] 湿性病例,病猫腹腔中大量积液,呈无色透明、淡黄色液体。接触空气即发生凝固。腹膜浑浊,覆有纤维蛋白样渗出物,肝、脾、肾等器官表面也见有纤维蛋白附着。肝表面还可见直径1~3mm的小坏死灶,切面可见坏死深入肝实质中。有的病例还伴有胸水增加。

对于主要侵害眼、中枢神经系统等的病例,几乎见不到腹水增加的变化。剖检可见脑水肿; 肾脏表面凹凸不平,有肉芽肿样变化; 肝脏也见有坏死灶。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对于干性病例,由于常常缺乏必要的诊断依据,应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

渗出液检查: 腹腔渗出液早期多呈无色透明或淡黄色,有粘性,含有纤维蛋白凝块,暴露空气中即发生凝固; 比重一般较高(大于1.017),蛋白质含量较高(32~118g/L),并含有大量巨噬细胞、间皮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

血清学检验: 常用的有中和试验、免疫荧光试验。

[治疗] 尚无有效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出现临床症状的猫一般预后不良。有人在疾病早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皮质类固醇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严重病例,应用氨苄青霉素与泰乐菌素、泼尼松等,并配合应用维生素进行治疗,可缓解症状。

[预防] 可用0.2%甲醛或0.5g/L洗必泰对污染的猫舍彻底消毒。消灭猫舍内的吸血昆虫及啮齿类动物有助于控制本病。随着FIPV致病机理的进一步阐明及该病毒分离技术的成熟,可望研制出有效的疫苗。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