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是由猫免疫缺陷病毒(Feline Immunodefieiency Virus,FIV)引起的危害猫类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也称猫艾滋病(FAIDS)。临床表现以慢性口腔炎、鼻炎、腹泻及高度虚弱为特征。21世纪90年代香港曾报道,猫艾滋病一例。
[病原] FIV在分类上属反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免疫抑制群。核酸型为单股RNA。FIV能在原代猫血液单核细胞、胸腺细胞、脾细胞和猫T-淋巴母细胞系如LSA-1和FL-74细胞上生长增殖。
[流行病学] 病猫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猫。各种年龄、性别的猫均可感染发病,由于FIV感染的潜伏期较长,因此发病多为5岁以上的猫;公猫的感染率比母猫高2倍多。尤其是未经去势的公猫患病更多。因此认为猫患FAIDS与其性行为有直接关系。
FIV主要经被咬伤的伤口而感染。散养猫由于活动自由,相互接触频繁,因此,较笼养猫的感染率要高。在猫两性间的互舐中,通过唾液也能传染FIV。精液是否传染FIV未得到证实,母子间可相互传染。
本病呈世界范围性分布,在流行地区的猫群中,FIV阳性率达1%~12%,高危险猫群中高达15%~30%。猫群密度越大,患FAIDS的猫越多。
[临床症状] 潜伏期长短因猫而异。发病初期,表现发热、不适、嗜中性白细胞减少、淋巴腺肿等非特异性症状。随后50%以上病猫表现慢性口腔炎、齿龈红肿、口臭、流涎,严重者因疼痛而不能进食。约25%的猫出现慢性鼻炎和蓄脓症。病猫常打喷嚏,流鼻涕,长年不愈,鼻腔内储有大量脓样鼻液。由于FIV破坏了猫的正常免疫功能,肠道菌群失调,常表现菌痢或肠炎。约10%猫的主要症状为慢性腹泻。约5%表现神经紊乱症状。发病后期常出现弓形体病、隐球菌病、全身蠕形螨和耳螨疥癣等。有些病猫因免疫力下降,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减弱,稍有外伤,即会发生菌血症而死亡。
[病理变化] 依症状表现不同可见不同的病理变化过程。结肠可见亚急性多发性溃疡病灶,在盲肠和结肠可见肉芽肿,空肠可见浅表炎症。淋巴结滤泡增多,发育异常呈不对称状,并渗入周围皮质区,副皮质区明显萎缩。脾脏红髓、肝窦、肺泡、肾及脑组织可见大量未成熟单核细胞浸润。
[诊断] 可采用病毒分离鉴定及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在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
[治疗] 目前尚无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和疗法。患病猫只能采取对症治疗和营养疗法以延长生命。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叠氮胸腺嘧啶虽已成功地试用于人艾滋病治疗,但尚未在FIV感染猫中试用。
[预防] 疫苗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尚未在临床上应用。最佳的预防措施是改善饲养环境和饲养方式,改散养为笼养。猫的住处和饮食具要经常消毒,保持清洁,雄猫实行阉割去势术。病(死)猫要集中处理,彻底消毒,以消灭传染源,逐步建立无FIV猫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