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使组织染成黄色的一种病理状态,是各种肝胆疾病及溶血性贫血的一个症状。
[病因] 黄疸的原因有溶血、肝细胞损害及胆道阻塞等。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现象的疾病可造成溶血性黄疸,如输血性溶血; 各种肝炎、肝硬化、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因肝细胞受损,其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发生障碍,可造成肝细胞性黄疸; 肿瘤、胆结石、胆道寄生虫、十二指肠炎症及胰腺炎通常造成机械性胆道阻塞性黄疸;各种肝炎、妊娠中毒症常引起肝内胆汁淤滞性黄疸。机械性胆道阻塞和狭窄常引起肝外阻塞性黄疸。
[症状] 主要表现为可视粘膜及皮肤黄染,阻塞性黄疸时皮肤瘙痒。血清胆红素升高,出现胆色素尿,大便有异常臭味。同时,有各种相应疾病的临床症状。
[治疗] 黄疸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一个症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主要是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可用10%葡萄糖液,加维生素C大量输液,另外,大剂量应用维生素B族,给予ATP、辅酶A等能量制剂。肝外阻塞者,可口服消疸胺2~4g,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