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实质是甲状腺机能减退引起的内分泌疾病,特征是粘液蛋白样物质沉积于粘膜或皮下等部位。本病常见于犬,以4~6岁中型或大型雌犬多发,猫有时也发病。
[病因] 大多起因于自发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萎缩,甲状腺肿瘤等甲状腺疾病,甲状腺摘除也能引发本病。
继发性粘液水肿多因脑下垂体肿瘤、出血、坏死等引起的甲状腺刺激激素分泌减少所致。
[症状] 成年犬早期症状是脱毛,尾根部和尾尖部尤其明显。90%的病例皮肤干燥,落屑、被毛无光泽、脆弱,剪去的毛不易再生,毛色发白。20%的病例,伴有皮脂溢,继发感染时发生瘙痒。患病犬、猫表现精神沉郁,嗜睡,怕冷,耐力下降; 有的发生流产、不育、性欲减退,发情不正常。重症者,皮肤色素过度沉着,因粘液水肿而皮肤增厚,眼上方、颈和肩背侧尤为明显。体重增加,四肢感觉异常,面神经麻痹,精神兴奋,有攻击行为。运动强拘,体温低下,伤口经久不愈,便秘,心动过缓,心电图低电压。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可建立初步诊断。通过实验室检查,血清甲状腺素(T4)含量,正常为10~40μg/L,如低于10μg/L即可确诊,并可作为与其他肥胖性疾病相鉴别的依据。
[治疗] 本病对甲状腺素反应敏感,补充甲状腺素后,症状能明显改善。常用左旋甲状腺素钠0.02mg/kg体重,口服,每日1次; 或三碘甲状腺原氨酸5mg/kg体重,口服,每日3次。用药至症状改善后仍需维持数日。对有心律不齐,心力衰竭者,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以减少副作用。二者也可合用,按3:1或4:1配制。长期用药以左旋甲状素钠好好。中药治疗,用甲状腺素控制不理想时,可用黄芪、党参、仙灵脾、仙茅、补首脂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