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慢性进行性、侵蚀性和免疫介导多发性关节病。多发生8月龄至9岁(平均4岁)的小型犬和玩赏犬。
[病因] 最近认识到本病是由许多致病因素相互干扰所引起。它与免疫机制有关。内源性IgG蛋白刺激IgG和IgM(称为类风湿因子),并与类风湿因子结合,在关节内形成免疫复合体,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几种白细胞趋化因子,这些白细胞趋化因子吸引白细胞到免疫复合体处,并与免疫复合体接触或将其吞噬释放各种能使关节滑膜发生病变的溶酶体,如胶原酶、组织蛋白酶(破坏基膜)和蛋白酶(分解糖蛋)等。
开始滑膜出现炎症反应,如滑膜渗出、水肿、纤维蛋白的沉积,滑膜增生。随着病的发展,滑膜增厚、肥大,形成一种血管化的肉芽组织。后者干扰软骨来自滑液的营养而引起软骨坏死,并侵蚀软骨下骨,产生局部骨溶解,使关节面萎陷。严重时可累及关节韧带和肌腱。
[症状] 病初,一般表现精神沉郁、发热和厌食,以后出现跛行。跛行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关节僵硬,关节肿胀,常累及几个关节。后期,关节软骨进一步遭侵蚀,关节周围组织破坏加重而导致韧带断裂,关节畸形。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发病过程可初步诊断。X射线检查和类风湿因子试验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但类风湿因子试验有时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血液检查可见到白细胞增多,嗜中性白细胞比例增加。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只能采用缓解疼痛、控制炎症、改善关节的功能。如口服阿司匹林(2mg/kg),注射强的松龙(1~2mg/kg)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