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四十七、血管瘤和血管肉瘤
    来源:辈宠网

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很少发生恶变,没有转移。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如皮肤、皮下及深层软组织,也见于舌、鼻腔、肝脏和骨骼,多发生于四肢或脾脏、胸部、会阴部。

血管瘤由扩张的血窦构成,表面并无完整包膜,可呈浸润性生长。瘤体大小差异颇大,切开瘤组织可见大小不等的血窦,其间有薄的间隔好像海绵,切面暗红有血液渗出。大小不等的窦腔中充满血液,质地比较松软。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的血管瘤,其呈现的海绵状结构中常充满血液。脾脏的血管瘤是局限性的,切面暗红黑色,流出红黑色的血液。

组织学检查,镜下,血管瘤的特征为大量内皮细胞呈实性堆聚,或形成数量与体积不同的血管管腔,腔内充斥红细胞,肿瘤是由低而扁平的内皮细胞衬里的薄壁血管构成的海绵状团块组成。这种扁平状或梭状的内皮细胞,胞浆很少,胞核椭圆形或梭形,无异型性。瘤组织中一般有多少不定的纤维组织将堆积的瘤细胞分隔为巢状。

根据血管瘤的不同结构特点,一般可区分以下几个类型:

(1)毛细血管瘤(Capillary hemangioma)由血管内皮细胞围绕形成无数的小血管,若干小血管形成许多小团块,团块间常由纤维组织分隔成小叶,各小叶大小比较一致。内皮细胞不见间变,形成的血管腔小,腔内有些血液。肿瘤间质一般无炎症细胞或增生细胞。此点可与炎症引起增生的毛细血管相区别。

(2)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由瘤细胞形成大的血管,管腔大,腔壁厚薄不一致,腔内充满血液,瘤组织成海绵样。

(3)混合性血管瘤(Mexid hemangioma)指具有毛细血管瘤与海绵状血管瘤两种结构的血管瘤。

血管肉瘤(Hemangiosarcoma)不常发生。与品种发生有关,如大丹犬、拳狮犬和德国牧羊犬较易发生。发病年龄3~16岁,平均6或7岁; 常发部位为长骨的上1/3和下1/3即肱骨近侧端与肋骨,在骨盆骨、胸骨、上颌骨也可看到。

[临床特征] 为疼痛、跛行、功能丧失与骨的破坏。X线检查所见骨高度溶解,有斑状“虫蛀”现象,保留有限的髓腔并涉及相当大的骨面。肿瘤区通常有病理学骨折。软组织肿胀甚少,轻微骨膜反应。很难与原发性骨肿瘤相区别。该肿瘤在出现临床症状前病情进展迅速,且骨破坏范围甚大,也转移至远侧部位,故即使做病肢切除术也不能延长宠物之生命。预后不良。

血管内皮肉瘤(Hemangio-endothellosarcoma)是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血管瘤。常发生于皮肤内,也可见于脾脏和肝脏。脾脏内的血管内皮肉瘤直径可达15~20cm,由于梗塞而有大面积的凝血块。肉眼检查,肿瘤呈暗红色或灰红色,无完整包膜,切面呈灰白色,并常有出血灶。组织学检查,除梗塞和坏死区外,还有大量未成熟的内皮细胞,并形成许多明显的血管槽。镜下,瘤细胞为圆形、椭圆形或梭形,核圆形或梭形、深染,细胞大小常很不一致。核分裂象多见。瘤细胞多排列为索状或巢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瘤细胞巢位于嗜艮纤维膜内。此点可与瘤细胞巢位于嗜艮纤维膜之外的血管外皮瘤相区别。

[治疗] 肿瘤发育迅速,可发生早期转移,如果在未转移前就做脾切除,可望治愈。在手术前应仔细检查腹腔器官,并做胸部X线摄片检查,以了解转移情况。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