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二、恶性水肿
    来源:辈宠网

恶性水肿是各种家畜的急性创伤感染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在创伤周围形成气性炎性水肿,并急剧向周围蔓延,自创内流出淡红褐色带气泡的液体,有时伴有全身性毒血症症状。本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我国常有散发病例。

【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生于马、骡、驴及绵羊,牛及猪较少。特点是病程短急,死亡率较高。

细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各种动物特别是草食兽的肠道内、土壤表层,尤其是被动物粪便污染的土壤内,都含有多量腐败酸菌,并可随尘埃到处飞扬。其芽胞抵抗力很强,一般消毒药长时间作用才能杀死。强力消毒溶液如20%漂白粉溶液、3%~5%硫酸石炭酸合剂、3%~5%苛性钠溶液等可于较短时间内杀死。

本病是由于细菌侵入损伤的皮肤、口腔或阴道黏膜而发生的。在病菌侵入损伤组织或出血的深创时,才能致病;本菌侵入表面轻伤或伤口,在不缺乏氧气的情况下,均不易致病。在注射、放血、去势、助产、断角等过程中,若消毒不严,均可遭受传染。

【病原】

该病病原体为腐败梭菌,是一种粗大杆菌,宽0.6~0.8μm、长3~8μm。菌体正直,两端钝圆,在培养基中常是单个或呈短链存在,在病畜渗出液内常呈长链或长丝状。腐败梭菌容易形成芽胞,芽胞较大,位于菌体的中心或近端,致菌体膨大。幼龄细菌周围有鞭毛,运动活泼,革兰染色阳性,在陈旧培养物中这些性质消失。

【症状】

1.恶性水肿的分类

(1)家畜患病后,经一昼夜,在感染局部发生不显著的弥散性水肿样肿胀。开始肿胀紧张、有痛、有热,后变为弛缓、冷厥、无痛,因内部形成气体,触压时有捻发音。切开,自内部流出浅红褐色带泡沫的液体。间有病变部皮肤变黑,渐趋腐烂。水肿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分,常由局部开始渐向身体各部蔓延,尤以粗松而富结缔组织的部位更常见到,导致身体动作艰难及疼痛。若有创伤,除肿胀之外,伤口呈苍白色或鲜红色,有特殊光泽,常渗出不洁的红色恶臭浆液。伤口周围腐烂。切开肿胀处,流出深黄红色泡沫样酸臭液体,肌肉呈黑红色。

(2)阴道感染的恶性水肿,潜伏期为2~5天。阴唇肿胀,自阴道排出恶臭的褐色分泌物,水肿逐渐延及会阴及下腹部,触诊肿胀部常有捻发音。

(3)由于去势感染的恶性水肿,病状于数天或数星期后可发现。初期体温升高,伤口水肿,渐蔓延至腹部,有捻发音。病畜臌气、腹痛,腹壁感觉过敏。

(4)较严重的恶性水肿,即有毒物质被机体吸收、发生全身中毒时,全身症状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困难、黏膜发绀、脉搏快且弱,体温升高到40℃以上;病的末期,体温降至常温或常温以下,常有腹泻,排泄物稀而臭。

2.恶性水肿的主要症状

(1)马:一般于感染后12~72小时在创口周围,尤其在富有疏松结缔组织的局部呈现弥漫性、气性、炎性水肿,并迅速向四周蔓延。起初有热痛,后变冷无痛,触诊肿胀部上方可听到捻发音。切开肿胀部,流出浅红黄色或红褐色带气泡的酸臭液体。随着气性、炎性水肿的急剧发展,全身症状加重,呼吸困难,黏膜发绀、黄染,心脏衰弱。有的发生下痢,排恶臭粪便。如不及时抢救,常在2~3天死亡。

(2)牛:多由于分娩时阴道损伤而感染。阴唇及阴道黏膜高度潮红、肿胀,自阴门排出污秽不洁的红褐色或黑褐色带有恶臭的分泌物。病牛拱背、呻吟,水肿可迅速波及到会阴部、下腹、乳房、股部等处,触诊捻发音明显。全身症状较重。

(3)绵羊:因剪毛受伤或犬咬伤而感染时,局部发生气性、炎性水肿;因分娩感染时,则与牛的分娩性恶性水肿相似。

(4)猪:局部性气性、炎性水肿,多因去势创而感染,如治疗不当,经1~2天死亡。胃型恶性水肿,呈急性经过,常在12小时内死亡,死后剖检才能发现。

【诊断】

1.细菌学检查 根据本病临床症状,结合发病史,一般可以确诊。必要时,可从刚死亡的动物采取新鲜的局部水肿液或肝脏等病料,涂片染色镜检,见有革兰染色阳性、无荚膜、菌端钝圆的大杆菌;或死亡病畜于6小时内用肝表面涂片,见有微弯曲长丝状的菌体时,即可确诊。

2.病理剖检 主要的病变在肿胀部位呈现气性、炎性浸润。肝脏浊肿,有时含有气泡。猪胃型恶性水肿病例,胃壁显著肥厚,内含气泡,硬度如同橡皮(有“橡皮胃”之称),肝内含有多量气泡(称泡沫肝)。

3.鉴别诊断 在诊断马、牛恶性水肿时,要与炭疽、马巴氏杆菌病相鉴别。牛恶性水肿尚需与气肿疽相区别。在临床和剖检上有下列鉴别特征:

(1)炭疽:炭疽痈多是出血性水肿,不含气体。病情发展急剧,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全,呈煤焦油样。脾脏显著肿大,脾髓软化如泥。病料中可发现短链竹节状带荚膜的炭疽杆菌,炭疽环状沉淀试验阳性。

(2)巴氏杆菌病:巴氏杆菌引起的胸前炎性水肿,肿胀无气体。内脏、浆膜有败血症变化。取心血和各脏器制成涂片镜检,可发现两极浓染的巴氏杆菌。

(3)气肿疽:主要发生于3个月至4岁的幼牛,在肌肉丰满的部位发生气性、炎性水肿,肿胀部皮肤干燥、紧张、紫黑色。剖检可见病变局部肌肉呈蜡样坏死,并填充多量气泡,切面呈海绵状。

【防治】

1.预防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防止外伤,当发生外伤时,及时作外科处理。进行外科手术或注射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发现病畜应及时隔离治疗,尸体烧毁或深埋。被病畜污染的场所、物品要彻底消毒。畜尸要深埋或烧毁,严禁食用。

2.治疗

(1)大剂量抗生素:全身治疗为抑制细菌繁殖和转移,应注射大剂量抗生素。青霉素每次120万~200万U,每天3~4次;链霉素每次200万~300万U,每天2~3次;盐酸土霉素1~2g溶于5%葡萄糖溶液0.5~1L中,静脉滴注,每天1~2次。或静脉注射10%磺胺嘧啶120~150ml,每天早晚各一次。抗生素与磺胺(加上1/5量的磺胺增效剂TMP或DVD)并用,效果更好。

(2)提高机体抵抗力及解除全身中毒:5%~10%葡萄糖溶液2~3L,静脉滴注。樟脑葡萄糖酒精溶液(配制方法:葡萄糖60ml、氯化钠6.3ml、蒸馏水700ml,溶解、滤过、煮沸灭菌后,待用。樟脑4ml、无水酒精300ml,溶解,用无灰滤纸滤过后,与上溶液混合即成)200~300ml,一次静脉注射。40%乌洛托品溶液50~100ml或5%碳酸氢钠溶液500~800ml,一次静脉注射。

(3)局部治疗:因为本病原体有厌氧的特性,应对肿胀部采取开放疗法。根据肿胀大小,将肿胀适当切开,以能充分暴露,便于排液和除去坏死组织为宜。切开后,先除去坏死组织,再用1%高锰酸钾溶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并注意引流,及时排出创液。每天处理1次,直至坏死组织完全排除,然后按一般化脓创处理。

(4)制止肿胀扩大蔓延:可用0.25%~0.5%普鲁卡因溶液50~100ml,溶解青霉素10万~20万U,于肿胀周围分数点封闭;或将3%过氧化氢用3~5倍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射于肿胀部周围(也可注射青霉素溶液);条件允许时,可于肿胀部与健康组织交界处进行皮下输氧。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