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白细胞的组织发生变化,伴有淋巴细胞和骨髓组织发生异常,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和红细胞数量减少,血液中出现未成熟的和病理型的白细胞的全身性疾病,叫做白血病。本病是一种恶性致死性疾病,多发生于犬,其次是牛,较少发生于马和猪。
【病因】
白血病的病因尚不知详。一般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的如牛地方性白血病。继发性的多由于神经、体液发生障碍或在中毒过程中引起。特别是在长期化脓、有恶性赘生物产生败血病,以及在创伤作用下引起造血器官的病变都容易发生白血病。
牛地方性病原体是一种类病毒颗粒。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只能起到助长传染的作用。病的传播是通过病牛,特别是通过种公牛来散布和传播的。
【症状】
本病可分为淋巴型白血病和骨髓型白血病两种。这两种白血病的发展都不明显,而且比较缓慢。病初劳役的牲畜很容易疲劳和出汗,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并伴有呼吸加速、脉搏快而微弱等。随后,就是在休息时也呈现抑郁状态,体质衰弱、呼吸加速、脉搏加快等。黏膜逐渐发白,体况也不断恶化,日渐消瘦,背毛蓬乱而无光泽,腹部胀大,有便秘或下痢。牛除具有以上症状外,还有反刍紊乱、前胃弛缓、产乳减少或停止等。比较明显的是下颌、咽喉部附近,颈前、胸区、腹股沟区等的外周淋巴结发生对称性的慢性肿胀,甲状腺和胸腺肿胀。肿大的淋巴硬实、无痛、无热,可以移动,腺体肿大,其上方的皮肤无变化,并且可以移动。脾脏肿胀,马、牛可用叩诊(左面与肋骨弓平行处)和直肠检查方法来确定,羊和猪可经腹部的触诊和叩诊来确定。肝脏肿大,马、牛可用叩诊法,羊和猪可用叩诊法和腹壁触诊法来确定。体温有时微升高,病期不长时,齿龈、结膜皮肤及内脏可见出血点或出血处。
淋巴型白血病主要特征是淋巴结、脾脏和肝脏显著肿大。骨髓型白血病的症状与淋巴型白血病的症状极为相似,但脾和肝的肿大特别显著,淋巴结的肿胀比较轻微,胸腺、甲状腺、乳房淋巴结和扁桃体等仅有轻微的肿胀或无肿胀。骨髓白血病,叩诊有骨疼感。
牛地方性白血病的病例中,有5%~10%是急性的,有60%白细胞增高达2 000~45 000个/mm3,其中淋巴细胞甚至占99%,未成熟淋巴细胞往往占15%~18%。在血涂片中,常发现一种比淋巴细胞稍大的类淋巴细胞,形态很像单核细胞,核大如海绵、疏松,伴有一种明显的核仁。如果未成熟淋巴细胞与类淋巴细胞同时存在,即使类淋巴细胞所占的百分比较低,也应当怀疑为白血病。由于贫血发展较快,血红蛋白含量大为减少,慢性病牛可存活好几个月。根据触诊淋巴结或器官中典型的变化,比较容易诊断。有的病例只引起衰弱、食欲减少及消瘦等非特性变化。这些病例肿瘤形成较迟,与代谢或循环系统障碍引起的衰弱、食欲减退等都有区别。有些病例虽然出现肿瘤,但却没有其他全身症状。以肿瘤为特征的病例,多数是4~8岁的母牛。
患白血病家畜的血液凝固缓慢,呈淡红色或巧克力色。病毒血液沉淀后,即分为3层。下层为紫色,由红细胞组成;中层为灰白或灰黄色,由白细胞组成;上层为淡黄色或淡绿色,由纤维蛋白组成。有的家畜有时只能组成两层,下层为紫色,由红细胞组成;上层为灰白色,由纤维蛋白和白细胞组成。
【防治】
加强营养。应多给予富含蛋白质的饲料,药物治疗尚无一定效果。在某些情况下,间隔性地内服砷制剂、磷肝油和铁制剂等,有时或许能收到一些效果;转移饲养地区,有时会有减轻现象,也可以考虑试用输血疗法。
1.马利兰 马利兰是目前治疗慢性骨髓型白血病较好的药物之一,每天口服2~5mg,等到症状缓解后,改用维持量,每天1~3mg,连用1~3个月。
2.亚砷酸钾 内服1%亚砷酸钾溶液,开始时每天3次,每次3滴混入饲料中;以后每次递增到10滴,每天3次,直至白细胞数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如出现砷中毒症状时,应停药。3~5天后改为维持量,每次3滴左右,每天3次,直至白细胞数正常。必要时,数月后可再用一次,本方适用于常年的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