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及脑挫伤是因颅脑受到粗暴的外力作用,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脑机能障碍或脑组织损伤。一般将脑组织损伤病理变化明显的称为脑挫伤,而病理变化不明显的称为脑震荡。临床上以暴力作用后即时发生昏迷,反射机能减退或消失等脑机能障碍为特征。各种动物均可发病。
【病因】
引起本病的原因,主要是粗暴的外力作用,例如冲撞、蹴踢、角斗、跌落、摔倒、打击,或在运输途中从车上摔下,撞车或翻车时的冲撞,或在行进中从桥上摔下,或从山上滚至山下。由于脑神经受到全面损害或损伤,脑机能障碍,病情严重,甚至立即死亡。
【发病机制】
由于粗暴外力或冲击波强力冲击作用于动物颅脑部,而发生脑组织形态改变和机能变化。脑挫伤时则出现硬膜下血肿及蛛网膜下与脑实质出血,此外还常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及水肿,致使脑机能紊乱,呈现嗜睡、昏迷、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及体温变化不定。脑挫伤严重时,动物可立即死亡。
脑震荡,只是其损伤程度较轻而已,其发病学与脑挫伤基本相似。
【症状】
本病的临床症状,一般都具有一般脑症状,并且在病发生时立刻出现,亦有在发病后的几分钟至一刻钟出现。由于脑震荡轻微重剧的程度与脑挫伤部位和病变的不同,临床症状及其特征也不一样。
1.脑震荡 病情轻的,站立不稳,踉跄倒地,失去知觉。经过片刻,又清醒过来,仍如健康状态;或者可能于短期乃至持续地呈现某些脑症状。病情重剧的,一瞬间倒地,立即死亡,或者于短时间内死亡。一般病例,不太重剧,倒地后昏迷,知觉和反射减退或消失;瞳孔散大,呼吸缓慢,有时发哮喘音;脉搏增数,脉律不齐;有时大小便失禁。猪,可能发生呕吐。经过几分钟至数小时后,苏醒过来,反射兴奋性恢复,肌肉抽搐和收缩性不断增强,以及眼球震颤。病畜抬头,经过多次挣扎,终于起立。
2.脑挫伤 临床常见,除神志昏迷,呼吸、脉搏、知觉、运动和反射机能变化外,由于脑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脑循环障碍,脑组织水肿,甚至出血,从而呈现某些灶性症状。通常在意识障碍恢复后,可能发生抽搐、麻痹、瘫痪,或呈癫痫状发作,比较常见的是偏瘫,有时呈交叉性偏瘫。
当大脑皮层颞、顶叶运动区、前庭核、迷路和小脑受到损害时,病畜沿着脑受损伤的一侧方向作转圈运动;若一侧颈肌麻痹,头颈向另一侧弯曲。冲挤或跌倒,则头向弯曲侧不停地转动。当小脑、小脑脚、前庭、迷路受损害时,则运动失调,或身向后仰滚转,有时头不自主地摇摆。当脑干受损害时,体温、呼吸、循环等重要生命中枢都受到影响,意识异常,运动障碍,角弓反张,四肢痉挛;眼球震颤或斜视,瞳孔散大,视觉障碍,反射消失。
当大脑皮层和脑膜受损时,周期性兴奋发作,呈现癫痫状态。当硬脑膜出血形成血肿时,脑组织受压迫,意识障碍,半身不遂,感觉消失;瞳孔散大,一侧或两侧失明;听觉障碍。蛛网膜下出血,立即出现脑症状。
此外,颅骨损伤,局部肿胀、温热、疼痛;颅底骨折,咽部和耳部血管受损伤,两侧耳和鼻出血,甚至倒地后立即昏迷,全身痉挛,迅速死亡。由于火器造成的开放性脑损伤,脑组织受到严重伤害,短时间内引起死亡。
【病变】
从本病的剖检上看,脑组织并无肉眼可见的病理组织学的变化。但是,由于运动着的物体,其中包括石头、铁器、子弹、弹片、乃至空气的冲击波等,既可能引起脑震荡,也可能损害到直接冲击部位的脑及脑膜组织。因此,在硬膜上、硬膜下和蛛网膜下,可能有出血或血肿,甚至蔓延至脑室中。在大脑皮层中的震荡病灶,最常见的是蛛网膜下腔最狭窄部位,因为这一部位的脑组织与颅骨紧密相邻。这种局部性病理变化,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脑挫伤,所以脑震荡与脑挫伤二者之间有联系。
此外,有时由于受到强力冲击的作用,可能引起脑在颅腔内移动。因而,脑与不平整、粗糙的颅骨发生摩擦、牵引、扭曲,使受到冲击部位的对侧(主要是颅底部)的脑组织发生损害,称为冲击性损害,并因冲击作用,尚有可能引起颅底的骨折。
【病程及预后】
本病的病程及预后,应视病情轻重而定。轻度的,迅速康复。重剧的个别病例,立即死亡。一般病例,有的逐渐康复,有的长期躺卧,症状逐渐消失,但有的容易再发,或形成褥疮而脑挫伤。多数病例直接死亡,或者伴发褥疮而死亡。如果脑组织损害不严重,有的可能痊愈,但有的遗留后遗症。开放性脑损伤,即使病情轻微,亦常常继发感染,故预后不良。
【诊断】
根据颅脑部有受暴力作用的病史,体温不高和程度不同昏迷为主的中枢性休克症症状,一般可做出诊断。脑震荡,一般根据一时性意识丧失,昏迷时间短、程度轻,多不伴有局部脑症状等临床特征做出诊断。对昏迷时间长、程度重,多呈现局部脑症状,死后剖检,脑组织有形态变化等,可诊断为脑挫伤。
【防治】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加强护理,控制出血和感染,预防和消除水肿。
首先应加强护理,防止褥疮出现。为预防因舌根部麻痹闭塞后鼻孔而引起窒息死亡,可将舌稍向外牵出,但要防止舌被咬伤。轻症病例或病初,可注射止血剂,如维生素K3、止血敏、安络血、凝血质和6-氨基己酸等,同时可进行头部冷敷。控制感染,可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消除水肿,可用25%山梨醇和20%甘露醇,按50~100ml/kg静脉注射,每天2~3次,配合使用地塞米松1mg/kg,效果更佳。若病畜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可肌内注射咖啡因(牛、马2~5g,猪、羊0.5~2g,小家畜0.1~0.3g)和樟脑磺酸钠(牛、马1~2g,猪、羊0.2~1g,犬0.05~0.1g)等兴奋中枢神经机能活动的药物。必要时,也可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500ml和ATP(牛、马0.05~0.1g),激活脑组织功能,防止循环虚脱。
中医辨证施治。若突然跌倒、神志昏迷、半身不遂、抽搐,应镇静安神、清热解毒,试用“广角钩藤汤”加减。广角150g、钩藤80g、石决明100g、珍珠母100g、胆草40g、法半夏60g、石菖蒲40g、郁金60g、天竺黄60g、黄连30g、槐花100g、益母草80g、茜草60g、丹参60g,水煎两次,去渣,一次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