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白细胞恶性增生的一种疾病,其特征是骨髓、淋巴结等造血组织中有白血病细胞 (白细胞及其前身细胞) 的弥漫性增生,其他各组织、器官中有白血病细胞的广泛性浸润,末稍血液中白细胞数增多或出现幼稚白细胞乃至原始白细胞。按增生的造血组织或细胞系列不同,可分为骨髓性白血病 (即粒细胞性白血病) 和淋巴性白血病 (即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按病程的缓急和末稍血液中白细胞的成熟程度不同,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前者病程短急,骨髓及末稍血液中主要是异常原始细胞和幼细胞,后者病程长缓,骨髓和末梢血液中主要是较成熟的异常细胞,其次为幼细胞,而原始细胞较少;按末稍血液中的白细胞数不同,可分为白血性白血病 (白细胞数增多至几万,乃至几十万)、亚白血性白血病 (白细胞数轻度增多)、非白血性白血病 (白细胞数并不增多,甚至减少)。尤以骨髓性白血病多见。白血病的病因尚未确定,目前一般认为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因此,白血病的病因,如同肿瘤的病因,目前有3种学说,即病毒病因学说,免疫缺陷学说和遗传学说。本病在犬多呈慢性经过。①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起病缓慢,初期特征是渐进性全身衰弱和易于疲劳,喜卧,食欲消失和逐渐消瘦,被毛无光、干枯易断,淋巴结,脾、肝肿大,可视粘膜苍白,体温升高,由于具有吞噬能力的粒细胞生成减少,故易发生感染,血小板生成减少,伴有出血性素质,血象: 白细胞数显著增多 (个别病例反而减少),通常在几万至十几万; 在白细胞分类上,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到60-80%,有时达95%以上,以小淋巴细胞居多,其次是中淋巴细胞和大淋巴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呈再生障碍性贫血相; 骨髓象: 骨髓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巨核细胞系均显著减少,片上充满各种淋巴细胞,其中有较多的功能幼稚淋巴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②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临床表现与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基本相同,只不过肝、脾肿大更加显著,淋巴结肿大比较轻微,贫血出现得较早、较重。血象: 白细胞通常在1-2万,有时可达4万左右,增到10-20万或减少的很少; 在白细胞分类上,粒细胞可达70-95%,主要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很少,但单核细胞有所增加,骨髓象:粒细胞系极度增生,浸润整个骨髓组织,幼红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显著减少。白血病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多因贫血、出血、感染或衰竭而死亡。根据临床症状,血象和骨髓象可作出诊断。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主要采取支持疗法(输血、抗生素) 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防止各种并发症,缓解病情发展,并进行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国外对犬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程序: 强的松每天2毫克/公斤,连续应用到淋巴结恢复正常大小,之后按1毫克/公斤使用,并加用环磷酰胺每天2毫克/公斤。此外,口服苯丁酸氮芥,每日0.2毫克/公斤,当白细胞降至2万时改用维持量,每日1-2毫克,对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疗,可选用白消安 (马利兰),每日口服2毫克,当白细胞降至1-2万时,改为1毫克,每日或隔日1次。白细胞降至1万以下时,应停药观察,必要时每周给予1-2毫克的维持量。注射卡介苗,百日咳菌苗等非特异性疫苗以增强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