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壳和外耳道的一种耳病,是犬的常见病,特别在炎热,阴雨的夏季易发病。由于病犬表现极度搔痒不安,而影响其食欲和正常活动。引起外耳炎的因素很多,如异物、雨水的侵入,某些机械的刺激,摩擦,搔抓和湿疹的继发感染。外耳炎常发生于小型长毛犬,因其耳道结构关系而易发生外耳炎。病初外耳道的皮肤充血,水肿,温热、瘙痒,耳道内皮肤渗出淡黄色浆液性分泌物,分泌物从耳道内流出而粘附于被毛上; 患犬不安,不时摇头搔耳,号叫呜咽,头歪斜或僵硬; 随着病情发展,外耳道皮肤肿胀加剧,或出现脓疮和皮肤局限性坏死,耳道内流出棕黑色、恶臭脓性分泌物。分泌物粘附于耳根部被毛上,导致被毛脱落或发生皮炎; 若治疗不当则转为慢性,或时好时坏,反复发作; 并引起耳道组织增生,导致外耳道腔显著缩小,耳廓皮肤增厚,耳廓变形和听觉障碍。急性非化脓性外耳炎治疗: 用脱脂棉球填塞外耳道,剪去外耳道及耳根部的被毛,用3%过氧化氢液冲洗外耳道,然后用脱脂棉球吸干耳道内的冲洗液并取出塞于耳道内的棉球,用耳镜检查外耳道深部,同时用小镊子取出异物,耳垢或组织碎片,并用硼酸甘油 (1∶20)或鞣酸甘油 (1∶20) 涂擦外耳道,每天2—3次。也可用复方新霉素滴耳剂滴于耳道内; 为防止渗出物对耳根部皮肤的刺激,可涂氧化锌软膏进行保护。化脓性外耳炎治疗: 首先按非化脓性外耳炎冲洗方法将脓性分泌物洗出,并取出异物,坏死组织等,然后用抗生素软膏(如金霉素软膏等) 挤入耳道内。化脓严重时,可每天冲洗1—2次,耳道内涂抗生素软膏1—2次。若全身症状明显,则应用抗生素进行全身治疗。慢性增生性外耳炎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耳道构造异常变形,以及组织慢性增生均应施行外引流术。方法有①外侧壁切除术和腹侧暴露耳道术;②直耳道部分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