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一、育雏技术
    来源:辈宠网

无论任何的养鹅方式都有育雏过程,这个阶段主要是在育雏室内进行的。育雏期的各项要求主要是由雏鹅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

(一)雏鹅的生理特点

1.生长发育快 一般中、小型鹅种出壳重100克左右,大型鹅种130克左右。长到3周龄时,小型鹅种的体重比出壳时增长6~7倍,中型鹅种增长9~10倍,大型鹅种可增长11~12倍。生长速度快就需要有足够的营养做保证。为保证雏鹅快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要及时饮水、喂食和喂青饲料,饲喂含有较高营养水平的日粮。

2.体温调节能力差 雏鹅全身只有稀薄的绒毛,保温性能差,对外界温度的变化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特别是对冷的适应性较差。3周龄内的雏鹅,当温度稍低时就易发生扎堆现象,常导致压伤,甚至死亡。但是,温度偏高也容易造成雏鹅“出汗”而导致体质下降。因此饲养过程中,应为雏鹅创造适宜的温度环境。随着羽毛的生长和脱换,体温调节能力逐渐增强,10日龄后的雏鹅可以考虑进行适当的室外活动,根据气候条件不同,15~25日龄即可脱温。

3.新陈代谢旺盛 雏鹅体温高,呼吸快,体内新陈代谢旺盛,需水较多,育雏时水槽不可断水,以利于雏鹅的生长发育。

4.公母鹅生长速度差异大 公母鹅生长速度不同,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公雏比母雏体重高5%~25%,单位增重耗料也少。在饲养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育雏时尽量做到公母鹅分开饲养。

5.个体小,抗病力差 雏鹅的抗病力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若饲养密集,一旦发病损失严重。因此,应做好雏鹅防疫工作。

6.喜水 鹅是水禽,雏鹅对水具有先天的喜好。雏鹅饮水时喜欢把水到处甩,容易造成绒毛变湿、垫料潮湿。使用水盆时,日龄较大的雏鹅还喜欢跳进水盆洗澡,如果不注意可能造成雏鹅溺水。

(二)育雏前的准备

鹅育雏前的准备可参考蛋鸭育雏部分的相关内容。

(三)育雏的环境条件控制

合理的育雏条件是保证雏鹅健康生长的前提。育雏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饲养密度等。

1.温度 温度是育雏鹅的首要条件。温度与雏鹅的体温调节、运动、采食、饮水以及饲料的消化吸收密切相关。雏鹅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在饲养过程中必须保证均衡的温度。保温期的长短,因品种、气温、日龄和雏鹅的强弱而异,一般需保温2~3周,北方或冬春季保温期稍长,南方或夏、秋季节可适当缩短保温期。适宜的育雏温度是1~5日龄时为29~27 ℃,6~10日龄时为26~25 ℃,11~15日龄时为24~22 ℃,16~20日龄时为22~20 ℃,20日龄以后为18 ℃。

生产中具体的温度调节应通过不断观察雏鹅的表现来进行。当雏鹅挤到一块(扎堆),绒毛直立、躯体卷缩、发出“叽叽”叫声、采食量下降,属温度偏低的表现;如果雏鹅表现张口呼吸,远离热源,分散到育雏舍的四周,特别是门窗附近,饮水增加,说明温度偏高;在正常适宜温度下,雏鹅均匀分布,静卧休息或有规律地采食饮水,食欲旺盛,间隔10~15分钟运动1次,呼吸平和,睡眠安静。育雏室加温的设施主要有火炕、火炉、保温伞、红外线灯,各生产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并用。

2.湿度 鹅属于水禽,但干燥的舍内环境对雏鹅的生长发育和疾病预防至关重要。地面垫料育雏时,一定要做好垫料的管理工作,防止垫料潮湿、发霉。在高温、高湿时,雏鹅体热散发困难,容易引起“出汗”,食欲减小,抗病力下降,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在低温、高湿时雏鹅体热散失加快,容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和拉稀等消化道疾病。育雏室相对湿度一般要求维持在60%~65%,为了防止湿度过大,饮水器加水不要太满,而且要放置平稳,避免饮水外溢,对潮湿垫料要及时更换。育雏舍窗户不要长时间关闭,要注意通风换气,降低舍内湿度。

3.通风 雏鹅新陈代谢旺盛,除了要保证饲料和饮水外,还要保证有新鲜空气的供应。同时雏鹅要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鹅排泄的粪便、垫料发酵也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因此,必须对雏鹅舍进行通风换气。夏、秋季节,通风换气工作比较容易进行,打开门窗即可完成。冬、春季节,通风换气和室内保温容易发生矛盾。在通风前,首先要使舍内温度升高2~3℃,然后逐渐打开门窗或换气扇,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到鹅体。通风时间多安排在中午前后,避开早晚时间。

4.光照 育雏期间,一般要保持较长的光照时间,有利于雏鹅熟悉环境,增加运动,便于雏鹅采食、饮水,以满足生长的营养需求。1~3日龄24小时光照,4~15日龄18小时光照,16日龄后逐渐减为自然光照,但晚上需开灯加喂饲料。光照强度,0~7日龄每15平方米用1只40瓦灯泡,8~14日龄换用25瓦灯泡。高度距鹅背部2米左右。太阳光能提高鹅的生长速度,增进食欲,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5~10日龄起可以逐渐增加室外活动时间,增强体质。

5.饲养密度 一般雏鹅平面饲养时的密度为:1~2周龄为20~35只/米2,3周龄为15只/米2,4周龄为12只/米2,随着日龄的增加,密度也逐渐减少。饲养密度过小,不利于保温,同时造成空间浪费;饲养密度过大,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表现群体平均体重下降,均匀度下降,出现啄羽、啄趾等恶习。

(四)雏鹅的选择、运输与安置

1.雏鹅的选择 健壮的雏鹅是保证育雏成活率的前提条件,对留种雏鹅更应该进行严格选择。引进的品种必须优良,鹅苗要求来自健康无病、高产的种鹅群。同时选择鹅苗时要了解种鹅群及鹅苗防疫情况。

健康雏鹅的外观表现:

(1)绒毛粗长,蓬松洁净,有光泽,无黏毛。

(2)卵黄吸收好,脐部收缩完全,没有脐钉,脐部周围没有血斑、水肿和炎症。

(3)行动活泼,眼大有神,反应灵敏,手握雏鹅挣扎有力,腹部柔软有弹性,叫声响亮,用手握住颈部提起雏鹅时,双脚迅速收缩。

(4)体重符合品种要求,大小适中,群体整齐。

2.雏鹅的运输

(1)雏鹅出壳后最好能在12小时内到达目的地,如果运输距离过远最好选择空运,以免雏鹅脱水。

(2)运输雏鹅的工具为纸箱或竹筐。纸箱尺寸为120厘米×60厘米×20厘米(长×宽×高),内分4格,每格装20只雏鹅。纸箱四周应留有通风孔,便于进行通风换气。运雏竹筐直径为100~120厘米,每筐装雏鹅80~100只。

(3)雏箱与车厢之间要留有空隙并由木架隔开,以免雏箱滑动。装卸雏箱时要小心平稳,避免倾斜。运雏过程中应防止振荡,平稳运输,长途运输火车是首选,但不能直接送到鹅场。汽车运输灵活、方便,可直接运送到目的地,但要求司机责任心强,中速行使,避免突然加速或紧急刹车。

(4)冬季和早春运输时要注意保温,要有覆盖物,防止雏鹅受寒,并且要随时检查,防止闷死。高温期间运输要防止日晒、雨淋,最好用带顶棚的车辆。运输过程中不需要饲喂,但长途运输尤其是夏季要让鹅饮水,避免发生脱水现象。

3.雏鹅的安置 雏鹅运到育雏室后,在原箱内休息半小时,然后按照每个小圈的大小,放置适当数量的雏鹅,注意根据雏鹅出壳时间的早晚、体重大小等分小圈放置。

管理人员要认真仔细地观察鹅群状况,并进行相应处理,使雏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观察的内容包括:活动情况、呼吸情况、消化情况、脱水程度、伤残情况、鹅群分布等。

挑选出伤残及弱小雏鹅,要把弱雏群安置在室内温度较高、接近热源的地方;也可以把弱雏放在室内特制的摊床上,使温度接近孵化后期的温度,使腹内卵黄还没有吸收完的“大肚脐”鹅继续吸收卵黄,提高雏鹅成活率。

(五)育雏期的饲料

考虑到雏鹅的消化能力差和生长速度快的特点,雏鹅阶段的饲料中精饲料使用比例较大,青绿饲料主要使用鲜嫩的牧草、青菜并要切碎后喂饲。雏鹅阶段的饲料要注意新鲜、无污染、不腐烂变质。

(六)育雏期饲养技术

1.潮口 雏鹅开食前要先饮水,第一次饮水称为潮口。雏鹅出壳后24小时左右,即可潮口。一般在水盆中进行,将30 ℃左右温开水放入盆中,深度3厘米左右,把雏鹅放入水盆中,将个别雏鹅喙浸入水中,让其喝水,反复几次,全群模仿即可学会饮水。夏季天气晴朗,潮口也可在小溪中进行,把雏鹅放在竹篮内,一起浸入水中,只浸到雏鹅脚,不要浸湿绒毛。雏鹅第一次饮水,掌握在3~5分钟。在饮水中加入0.05%高锰酸钾,可以起到消毒和预防肠道疾病的作用,一般用2~3天即可。长途运输后的雏鹅,为了迅速恢复体力,提高成活率,可以在饮水中加入5%葡萄糖,还可按比例加入速溶多维和口服补液盐。

2.开食 雏鹅开食时间一般在出壳后24~30小时为宜,保证雏鹅初次采食有旺盛的食欲。开食料一般用黏性较小的籼米,把米煮成外熟里不熟的“夹生饭”,用清水淋过,使饭粒松散,吃时不粘嘴。最好掺一些切成细丝状的青菜叶,如窝笋、油菜叶等。开食不要用料槽或料盘,直接撒在塑料布或席子上,便于全群同时采食到饲料。第一次喂食不要求雏鹅吃饱,吃到半饱即可,时间为5~7分钟。过2~3小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调教采食,等所有雏鹅学会采食后,改用食槽、料盘喂料。一般从3日龄开始,用全价饲料饲喂,并加喂青饲料。为便于采食精料可适当加水拌湿。

3.喂饲管理 雏鹅阶段消化器官的功能没有发育完全,因此要饲喂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全价配合饲料,另需优质的青饲料(表8.1),不要只喂单一原料的饲料和营养不全的饲料。饲喂时要先精后青,少吃多餐。

最初2天应用熟的爽口不粘嘴的米饭和切成细丝的鲜嫩多汁的菜叶(如窝笋、油菜叶等)按1∶2混合后喂饲,2~3天后可在熟米饭的基础上掺部分适口性好、不粘嘴的鹅花全价配合饲料拌湿后喂,并加喂10%切碎青草料或嫩青菜叶丝,让其自由啄食。切忌喂干料,以防雏鹅饱食后因口渴而大量饮水以致腹胀而死亡。4日龄前每天喂4~5次,每次吃到8成饱;5日龄后,体内蛋黄逐渐吸收完,消化和采食能力增强,日喂次数可增加至6~8次,晚上加喂2次。7日龄内,喂湿鹅花料及青菜丝,1周后雏鹅消化力和采食力增加,每天饲喂8~9次,日粮中精料占30%;11~20日龄,以食青料为主,开始放牧,每天饲喂5~6次,日粮中精料占10%~20%;21~28日龄,放牧时间延长,每天喂3~4次,精料占日粮7%~8%,逐渐过渡到早晚各补1次。雏鹅精料中粗蛋白质控制在20%左右,代谢能为11.7兆焦/千克,钙含量为1.2%,磷含量为0.7%。另外,注意添加食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添加剂。

表8.1 100只雏鹅的饲料消耗参考

日龄 2 3~6 7~9 10~15
  精饲料(千克) 0.4 0.7 2.0 3.5
  青饲料(千克) 0.7 7~20 25~35 40~60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