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管理是科学养兔的一项重要内容。家兔生长发育好坏、生产性能高低、产品质量优劣,在具备优良品种、适宜环境、合理笼舍、优质饲料的基础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养管理水平,饲养管理占养兔成败的20%。只有做到精心饲养,科学管理,才能取得较好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往往会造成家兔死亡,给养兔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笔者通过20多年的养兔生产,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出以下饲养管理规程。
(一)饲养管理基本技术
1.饲料多样优质,配方科学实用。家兔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体内代谢旺盛,就必须有足够的营养供给。因此,日粮中必须供给家兔多种多样的饲料,使兔从多种饲料中获取较全面的营养,这样有利于家兔的生长发育,也有利于营养的互补作用。切记不能长期供给单一饲料。饲料单一会造成某些营养缺乏和食欲减退,影响家兔生长发育。所以,在给家兔生产配合饲料时,一定要选择多种优质饲料原料,配合符合各类型家兔饲养标准的全价饲料。根据当地饲料资源,选择的原料种类越多,配合出来的饲料营养就越全面。发霉变质、带沙带土、有毒有害和污染的饲料禁用。根据皮兔、肉兔和毛兔的生理特点和生产性能生产出仔兔开食料、幼兔料和繁殖兔料三种(见前所述),以颗粒饲料最佳。
2.料草搭配,定时定量。
(1)繁殖兔,实行两料一草饲喂法。即每天6~8时、20~21时各喂料1次,晚上在喂料的同时供给母兔青草300克,公兔150克。
(2)仔兔试吃饲料阶段(15~22日龄),实行一奶一料饲喂法。即早上7时左右哺乳,中午12~13时撒少许开食料,使其自由采食。
(3)仔兔补料阶段(22~40日龄),实行一奶两料法。即早上7时左右哺乳,12~13时、20~21时撒少许开食料,使其自由采食,并供给清洁饮水。40日龄以后逐渐更换成幼兔饲料。仔兔禁喂青草。
(4)幼兔过渡适应阶段(40~60日龄),实行2次喂料法。即6~8时、20~21时各喂1次幼兔料,以八成饱为度。
(5)幼兔稳定阶段(60~90日龄),实行两料补草法。即6~8时、20~21时各喂1次幼兔料,有条件的中小型养兔场(户)可适当补喂一些(150克左右)青草,集约化兔场注意再在配合饲料内添加多维素,预防维生素缺乏。此阶段兔调至商品兔育肥笼内,一笼一兔。
(6)青年兔阶段(90~180日龄)。肉兔于90日龄已有70%的出栏,剩下的30%肉兔、青年皮兔和毛兔用幼兔料或幼兔料与繁殖兔料混合在一起,每天2次,继续饲喂,直至出栏。
3.更换饲料要逐渐增减。目前,绝大部分兔场都是饲喂配合全价饲料,一定要做到饲料原料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稳定。在饲料原料稳定的基础上,不要等上一批饲料吃完,再生产下一批饲料。一定要把下一批饲料与上一批饲料混合一部分,饲喂3天以上,再完全换下一批饲料。在饲料原料不稳定的情况下,更应如此,否则,兔就容易发生肚胀、拉稀、胃肠炎、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等胃肠道疾病。
4.供给清洁饮水。水是兔生长所必需的物质,经常保证饮水器或水盆内有清洁饮水即可,不可长时间断水,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分娩前后的母兔一定要供足饮水,否则会引起脱水或母兔残食仔兔等现象。严禁饮用污水、冰冻水和雨水。
5.注意兔舍卫生,保持清洁干燥。兔喜欢干燥卫生的环境,若饲养在潮湿不卫生的环境,兔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对兔舍、兔笼注意通风换气,经常打扫,清除粪便,刷洗饲具饮具,勤换仔兔垫草、定期消毒,以保持兔舍清洁干燥,使病原微生物无法滋生繁殖。这是增强兔的体质,预防疾病必不可少的措施,也是一项经常化的管理程序。养兔者只要坚持做到,兔就很少发病或不发病。
6.要求安静,防止惊扰。兔胆小易惊,听觉灵敏,两耳竖起倾听周围响动,一有骚动就惊慌失措,乱窜不安,头撞笼壁,尤其在分娩、哺乳和配种时影响更大。所以,在饲养管理上应轻巧、细致、细心、耐心,防止陌生人和狗、猫、鼠等有害动物侵扰,保持兔舍及其周围有相对安静的环境。喜庆佳节燃放鞭炮时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了解到兔舍周围要燃放鞭炮时,饲养人员一定要在兔舍来回踱步(晚上把灯全部打开,使兔舍明亮),给兔壮胆,并供给兔少量饲料或青草,饮用抗应激药水。
7.适当运动,增强体质。目前的各类型兔场不可能给兔专门建一个运动场。60日龄前的仔、幼兔应设计仔、幼兔育成笼,以每窝6只计,应放在0.5~0.7平方米的笼内饲养,使仔、幼兔在笼内能够很好地运动。60日龄以后的兔转入商品兔育肥笼,做到一笼一兔为最好,每笼的面积应是0.2~0.3平方米,不要让它活动量过大,以便育肥。基础兔(繁殖母兔和配种公兔)应饲养在繁殖笼内,其面积以0.4~0.5平方米为最佳,笼底箅竹片应结实而平整,间隙以1.5~2厘米为宜,特别是种公兔的笼更应如此。这样,公母兔在各自的笼内就可适当运动,从而增强体质,同时也有利于配种繁殖。否则,影响仔、幼兔的生长发育,种公兔配种,种母兔受胎等。
(二)饲养管理专项技术
1.种公兔饲养管理技术:饲养种公兔是用来配种、繁衍后代的。所以,要求种公兔发育良好,体格健壮,性欲旺盛,配种效果好,才能完成配种任务,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仔兔。俗话说“公兔好,好一坡(群);母兔好,好一窝”。这说明饲养好公兔的重要性。一般要注意以下饲养管理原则:
(1)加强营养,提高精液质量:公兔的授精能力取决于精液的数量和质量,精液的数量和质量与种公兔的营养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所以,要供给种公兔全价营养物质和适当补充青草。精子在睾丸中的发育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因此,应长期供给公兔全价营养。避免配种时喂得好,不配种时喂得差的现象。实践证明,每天饲喂种公兔全价料2次,补喂青草150克即可。广大兔农,利用庭院养兔,除正常喂食外,注意每天每只公兔补喂10~15粒浸泡24小时的黄豆,也能很好地提高精液质量和受胎率。如果种公兔饲养不好,就会大大影响配种效果,给养兔者带来一定的损失,应引起高度重视。
(2)笼底箅平整,面积适中:种公兔笼的面积以0.4~0.5平方米为宜,底箅平整坚实,竹片间距1.5~2厘米,这样就有利于种公兔在笼内运动和配种。否则,影响种公兔配种效果。
(3)公、母兔相隔,提高配种效果:公兔笼与母兔笼要相隔一定距离,不要让它们经常见面。配种时把母兔捉到公兔笼内进行,决不能把公兔捉到母兔笼内,以免影响配种效果。因为公兔对新的环境敏感,若把公兔抓到母兔笼内配种,公兔不但不爬跨,反而还会咬伤母兔。另外,严禁借用别家的种公兔,防止引来疾病。
(4)种公兔的初配时间:肉兔5.5~6月龄、皮兔6~7月龄、毛兔7~8月龄开始配种,严禁过早配种。当公兔达到初配年龄时,配过第一次后,隔10~15天配第二次,再隔10~15天配第三次,以后逐渐进入正常配种。通过初配的公兔在笼中活泼,食欲增加,体重还会继续增加,体质更加健壮,为正常配种奠定良好基础。切记初配时不能频繁配种,以免影响本身发育和配种效果。种公兔正常配种后,每天配种2次,配种2天休息1天,严禁频繁配种。
(5)做好记录,选好种兔:凡参加配种的公兔,必须有详细的记录,等待母兔产仔后,了解每只公兔的生产性能,为今后的选种选配奠定基础。凡产出的仔兔不理想的,达不到要求的,坚决淘汰配种公兔。
(6)掌握时机,适时配种:自然条件下,春、秋两季气候温和,环境适宜,饲料、饲草丰富,是配种的最佳时期,只要保证公兔营养和生活环境优越,即可抓紧时机多配多繁。但在炎热的夏季、寒冷的冬天以及公兔换毛期间一定要减少配种次数或停止配种。否则,会伤及种公兔。若想让公兔提高配种效率,必须保证公兔的生活条件和营养水平。兔舍温度保持在15~25 ℃,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饲料蛋白质保证在20%以上,补喂青草和胡萝卜,就可以大大提高种公兔的配种效率。尤其是饲养皮兔者,只要达到上述要求,采取反季节繁殖,每年的5、6、7、8、9、10、11、12月配种繁殖,所产商品兔基本上处于高价位时期,可大大增加养兔效益。
2.种母兔的饲养管理:种母兔是兔群的基础,它除了本身生长发育外,还肩负着怀孕、产仔、泌乳等任务。因此,母兔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兔群的发展,所以,一定要做好母兔的饲养管理工作。母兔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它的空怀期、怀孕期和哺乳期生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变化,因此,应根据母兔各阶段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1)空怀期:是仔兔断奶到再次配种怀孕前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应保持供给母兔营养丰富而全面的饲料,以补偿母兔在产仔和哺乳期间所消耗的大量养分,使其迅速得到恢复,促使正常发育,为下一次配种怀孕做好准备。切记这个时期不能把母兔养得过肥或过瘦,保持中等膘情,有利于发情、排卵、配种。若母兔过肥,卵巢周围沉积大量脂肪,妨碍卵泡细胞发育,影响排卵,导致配不上种,致使屡配不孕。过瘦也难以怀孕,这是由于控制卵泡细胞发育的脑垂体受营养不良的影响,分泌激素减弱,卵泡不能正常发育,因而妨碍了母兔的发情、排卵。实践证明,空怀期母兔饲养在15~25 ℃、相对湿度在60%左右的环境内,每天饲喂母兔全价饲料2次(250~350克),以吃饱为度,再补喂青草300克,以促进母兔发情、配种、怀孕。一般来说,只要母兔发育正常,环境适宜,营养跟上,很容易发情、配种。
(2)怀孕期:母兔自交配到分娩的一段时期,称为怀孕期,有30~32天。怀孕期间,母兔除维持本身生命活动外,还有胚胎、乳腺发育和子宫增长等生理变化,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一定要做好下列各项工作:
①科学饲喂,注意营养。母兔配种后10天内,饲养同空怀期,饲喂量适当增加即可。10天左右一定进行摸胎检查,确认是否怀孕。研究表明,家兔胚胎在子宫内发育可划分为胚期(12天)、胚前期(6天)和胎儿期(12天)三个阶段,胎儿期的生长速度为整个胚胎期的90%左右。所以,当母兔怀孕15天以后,一定要加强营养,供给优质全价饲料和补喂青绿多汁饲料。用量是空怀期和胚期的1.5倍左右,使怀孕母兔吃饱吃好,以利于胎儿发育和乳腺发育。到怀孕28天至分娩的这几天,少喂饲料,多喂青草,从而有利于分娩和促进泌乳。实践证明,若怀孕期间,尤其是怀孕后期能供给母兔优质、全价、量足的饲料和补充适量青草或胡萝卜等多汁饲料,不仅可使母体健康,而且所产仔兔发育良好,生命力强,成活率高,母兔的泌乳量也高。怀孕期间,发霉变质、有毒有害、带沙带土的饲料决不能喂兔,棉籽粕也不能用来喂兔,这些饲料不仅会给母兔本身带来危害,而且导致的流产死胎现象严重。
②加强护理,防止流产。母兔流产多发生于怀孕15~25天期间。为了防止流产,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不能无故捕捉母兔;二是怀孕15天以后的母兔调整到母兔产仔与仔兔育成舍内,以便管理;三是保持怀孕母兔的兔舍及其周围安静,防止噪声惊吓和有害动物袭击;四是单笼饲养,保持清洁干燥;五是严禁饲喂发霉变质、有毒有害、沙土过多和冰冻饲料,严禁饮用剩水、冰冻水和污水。
③做好产前、产后工作。这是一项负责而细致的工作,要求饲养员做到:一是将怀孕15天以后的母兔调整到母兔产仔与仔兔育成舍内,以便管理;二是把消毒好、消除异味的产仔箱于临产前2~3天放入仔兔育成笼内,打开隔网门,让母兔熟悉环境,便于衔草、拉毛做窝;三是母兔在产前和产后2~3天内,每天内服复方磺胺甲唑(复方新诺明)1片/兔,或饮用葡萄糖粉2 500克、含碘食盐450克、电解多维30克、抗菌药(恩诺沙星、沙拉沙星、环丙沙星等)20克,兑水50千克的混合液,连饮3天,有抗应激,防乳房炎、阴道炎、产后瘫痪、仔兔黄尿病以及催乳作用;四是母兔分娩时一定要有专人负责,保持兔舍及其周围绝对安静,待母兔产仔结束出箱喝水时,负责人拿出产箱,清点仔兔数,清除污物,用拔掉的兔毛(母兔不会拔毛要人工拔毛)盖好仔兔,注意保暖,于第二天早上哺乳观察;五是给分娩前后的母兔供足饮水,防止母兔残食仔兔现象;六是产后母兔于2小时左右,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母兔阴门和各个乳头,有预防子宫炎、阴道炎和乳房炎的作用。
(3)哺乳期:从分娩到仔兔断奶的这段时期为哺乳期。此期的饲养管理重点是供给哺乳母兔优质、全价、足量的饲料和具有促进乳汁分泌的青草、胡萝卜等,以保证有质优量足的乳汁,才能养好仔兔。管理上应做到兔舍清洁干燥、预防乳房炎、观察母仔状况,采取相应措施。
3.仔、幼兔和青年兔的饲养管理:从出生到断奶这段时期的兔子称为仔兔;从断奶到90日龄的兔子称为幼兔;从90日龄到180日龄的兔子称为青年兔;180日龄以上的兔子称为成年兔。仔、幼兔的饲养管理是养兔成败和养兔效益的关键,必须做好、做细。广大养兔者一定要把好这一关,否则,就会给养兔生产带来重大损失。根据仔兔的生长发育特点,可分为睡眠期和开眼期两个阶段。仔兔出生后至睁眼的一段时期,称为睡眠期,一般为10~13天;仔兔生后12天左右睁眼,从睁眼到断奶这段时期为开眼期。仔兔阶段的饲养管理重点是:
(1)早吃奶,吃饱奶:仔兔出生后的第二天早上必须吃到奶,并能基本吃饱,自此以后,每天上午7~8时喂奶1次即可。仔兔能吃饱奶,则生长发育良好,体质健壮,生命力强,成活率高,否则相反。据观察,仔兔生下后就会吃奶,护仔性好的母兔,也能很好地哺乳仔兔,这是天生的本性。母兔在分娩时,一边产仔,一边吃胎盘和舔舐仔兔,同时会让先出生的仔兔吃奶。当母兔分娩结束,清理产仔箱时就会发现大部分仔兔吃饱了奶,后出生的2~3只仔兔几乎没吃奶,这不用担心,只要第二天早上哺乳时吃饱奶即可。仔兔吃饱奶时,安睡不动,腹部圆胀,肤色红润,被毛光亮。饥饿时,仔兔在窝内不安静,到处乱爬,腹部不胀大,肤色发暗,用手触摸,仔兔头向上蹿跳,并发出“吱吱”嘶叫。在养兔生产中仔兔吃不到奶或吃不饱奶的现象经常发生,一定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仔兔吃饱奶。
①对护仔性不强、不给仔兔哺乳的母兔应强制哺乳。其方法是:将母兔固定在产仔箱内,一手按摩母兔太阳穴,使母兔保持安静,把仔兔分别安放于母兔的每个乳头旁,嘴顶乳头,让仔兔自由吸吮,每日强制哺乳1次,连续3~5日,母兔便会自动喂奶了。
②对母兔产仔过多、乳汁不足、仔兔常处于饥饿状态的,应调整仔兔到产仔过少、泌乳过剩的母兔窝内进行寄养。其方法是:将分娩时间先后不超过2天的仔兔从产仔箱内拿出,放入产仔少的产仔箱内,于第二天哺乳时间再让保姆兔哺乳。管理人员要注意看护,以防保姆兔咬伤或咬死被寄养的仔兔。
③对产后无乳、母兔死亡或让良种兔进行频繁配种的,应进行全窝寄养或人工哺乳。全窝寄养的方法如上所述,无寄养条件的,可进行人工哺乳。其方法是:用一支5~10毫升的注射器或一个滴管,或塑料眼药水瓶,在尖端安装1~1.5厘米长的自行车气门芯作为人工哺乳工具。用前应煮沸消毒,再吸入被煮沸的加倍稀释的牛奶或羊奶或奶粉,待奶冷却到37~38 ℃时喂给仔兔,每天1~2次。喂时一定要耐心细致,不可过急,以免奶水误入仔兔气管呛死仔兔。喂量以吃饱为度,不要喂得太多,以防消化不良。
(2)仔细管理,注意保暖:出生后5天前的仔兔,全身无毛,皮肤红润,5天后长出茸茸细毛,到15天被毛布满全身,跳出产仔箱嬉戏活动。这一时期的仔兔除吃奶外,其他时间都在睡觉,对外界环境适应力极差,抵抗力极弱,生长速度极快。因此,在管理上应做到保暖防寒、防鼠害、防蚊蝇。保持产仔箱内垫草柔软,清洁干燥,温度在30 ℃左右。每只母兔哺乳6只最好,最多可以哺乳8只,多余的仔兔调整寄养或淘汰。15日龄后的仔兔已开始陆续跳出产仔箱,寻觅食物。这一时期注意仔兔育成舍保暖,温度在25 ℃左右。产仔箱仍然放在仔兔笼内,直至40多天,再取出产仔箱。箱内垫草一定要清洁干燥,柔软蓬松,任仔兔自由出箱活动觅食或进箱休息睡眠。这样就能保持仔兔肚子不会着凉,可很好地预防仔兔腹泻,提高仔兔成活率。
(3)及时补料,逐渐适应:仔兔于15日龄后就开始会吃饲料,笔者把15~22日龄拟定为试吃饲料阶段,22~40日龄为补料阶段,40~60日龄幼兔为过渡适应阶段,60~90日龄幼兔为稳定阶段。把60日龄前的仔、幼兔饲养于仔兔育成笼内,一笼一窝(6~8只)。仔兔育成笼的基本要求是笼底箅竹片间距1厘米为宜,面积0.5~0.6平方米最好,底箅表面垫一块直径1厘米的塑料网,防止仔兔腿插入竹片缝隙受伤,笼周壁的铁丝网隙以1.5~2厘米为宜,再宽仔兔容易跑出笼外,难以管理或摔伤摔死。仔兔试吃饲料阶段的第1~3天,在笼内散放3~5根像麦叶大小的野草,如燕麦叶、剪刀股叶、抱茎苦荬菜叶、苦苣菜叶、苦菜叶、山苦荬叶、葎草叶,种植牧草的菊苣叶、黑麦草叶,农作物的小麦叶、大麦叶、豆叶,树叶中的枸树叶、榆树叶、洋槐树叶等。切记不能多,主要目的是让仔兔学习吃食,同时在笼内放一个浅些的料盆和一个水盆,供给少许仔兔开食饲料和清洁饮水,任其自由采食和喝水。当发现供给的青草和饲料吃完,说明仔兔已经会吃料了。就可以实行一奶两料饲喂法,即早上哺乳,12时左右和20时左右各供一次仔兔开食料,其量的多少,视兔而定,但不能多喂,防止消化不良,直至断奶。断奶至60日龄为过渡适应阶段,此阶段是养兔的关键阶段,大多数新的养兔者在此阶段出的问题最多,断奶10天后,幼兔开始不断死亡,幸存者也是生长发育不良。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环境条件差,温度不适宜,笼具不符合要求,过早把产仔箱取出,使幼兔出现冻死、夹死、吊死等现象;二是饲料质量差,把不住饲料原料质量关,营养不全面,使仔兔发生拉稀、肚胀、消化不良和胃肠炎等疾病,造成大批死亡现象;三是不会饲养管理,掌握不住喂量,多数都是怕兔吃不饱,喂量过多(这时期的兔不知饥饱,供多少它就吃多少),结果造成幼兔死亡现象;四是不知道如何防病,乱打针乱吃药现象严重,不但没有防住病,反而给兔造成了很多病,如药物中毒、针眼化脓和外伤等,使兔出现球虫病、中毒病和外伤等死亡现象。60日龄以后的幼兔视大小调整到商品兔育肥笼或水泥预制组合式笼舍内饲养,一笼一兔,直至出栏。凡留作种用的青年兔调整到后备兔舍继续饲养,直至成年,或自留配种繁殖,或出售种兔。
4.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外界环境的各种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降水量、风和雪等,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家兔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因此,在家兔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和兔的生活习性、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可取得较高的生产效率。
(1)春、秋季的饲养管理:春、秋两季气候温和干燥,阳光充足,青绿多汁饲料丰富,是家兔繁殖的黄金季节,在饲养管理上重点做到:①抓紧时机,适时配种,多繁多育,提高效益;②早春适量饲喂青草,切忌过多,更换饲料逐渐进行;③气候温差较大,注意预防感冒、肺炎等疾病;④讲究卫生,及时免疫。
(2)夏季的饲养管理:每年进入6~8月,气温升高,阴雨天增多,湿度变化大,天气闷热,各种细菌大量繁殖。这段时期的兔子难养,公兔精液品质下降,母兔不孕或孕兔流产,仔、幼兔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上应重点做到:①降温防暑、防潮防霉,尽可能保持兔舍清洁干燥;②调整饲喂时间,饮用抗热应激药水。做到早上喂得早,晚上喂得晚,中午不打扰,夜间补喂草,饮水不间断,料中添加清温败毒散,水中加抗热应激药。
(3)冬季的饲养管理:冬季气候寒冷,青绿饲料缺乏,饲养管理的重点是:①防寒保温,采取各种措施,保持兔舍温度在10 ℃以上,同时要注意防贼风、防氨气和煤气;②配好饲料,注意补充维生素,饲料中添加适量多维素,喂一些萝卜等多汁饲料;③禁喂冰冻饲料和饮冰冻水,有条件的饮用温水。
(三)日常管理技术
1.抓兔技术:捕捉兔是养兔生产中常用的手段,从仔兔到成年兔往往要捕捉很多次,如果方法不正确,常常会把兔抓伤或兔抓伤人。正确的抓兔方法是:用右手抓住兔两耳及颈部皮肉(抓得越多越用力越好),提起后左手立即托着臀部,且食指与中指夹住尾巴。其他任何抓兔的方法都是不正确的,都会给兔造成一定的伤害。
2.公母鉴别技术:60日龄之前的兔子进行公母鉴别,以便选种和出售。其方法是:用右手抓住兔的耳颈皮肉,使仔、幼兔腹部朝上,左手掌托住臀部,食指与中指夹住尾巴,拇指轻轻向上推开外阴部生殖器,即显出两个孔,上方的为生殖孔,下方的为肛门。生殖孔呈圆形,略小,稍用力有突出现象,与肛门间距较远者为公兔;若生殖孔呈扁形,略大,与肛门间距较近者为母兔。90日龄以后的青年兔,公兔的睾丸已下降到阴囊内,就容易鉴别了。
3.孕检技术:为了不失时机地让母兔繁殖,母兔经交配或输精后,一定要及时检查怀孕情况,以免影响生产效率。孕检方法有摸胎法、称重法和复配法。以摸胎法最准,其方法是:母兔交配或输精后10天左右,左手抓住兔耳颈皮肉,使其固定于孕检台(桌子)上,头朝向检查者胸部,右手以“八”字形在腹中后部靠背侧的肾区和骨盆腔前口附近探摸。若摸到像花生米大小能滑动的,且有一定弹性的肉球,即确定怀孕。注意与粪球区别,粪球较硬,无弹性,三个指头(拇指、食指和中指)能将粪球捏住,用力可捏扁,而胎儿捏不住,有弹性和滑动感。
4.年龄鉴别:在引种时,一定要弄清兔的年龄,防止上当受骗。年龄鉴别的方法有以下5个方面:
(1)看兔指(趾)爪基部颜色,判断年龄大小。白色兔爪基部的颜色呈粉红色,尖端呈白色。1岁时,红色与白色的长度相等,1岁以下红色多于白色,1岁以上白色多于红色,老龄兔红色极少或消失,同时爪有弯曲现象。
(2)看指(趾)爪的长度与弯曲度,判断年龄大小。青年兔脚爪短而平整直,被脚毛遮盖,随年龄的增长,趾爪逐渐露出脚毛之外;老年兔趾爪半露于脚毛之外,而且爪尖弯曲。趾爪露出脚毛越多,爪尖越弯曲,说明兔子越老。
(3)看门齿变化,判断年龄大小。青年兔门齿洁白、短小而排列整齐;老年兔门齿暗黄、厚长而排列不整齐,时有破损。
(4)看皮板弹性,判断年龄大小。青年兔皮板薄而紧,富有弹性;老年兔皮板厚而松弛,弹性小。
(5)看行动敏捷迟缓,判断年龄大小。青年兔行动敏捷,眼神明亮;老年兔行动迟缓,眼神颓废。
5.梳毛与采毛技术:
(1)梳毛:梳毛的目的是将毛兔体表各部位的被毛梳理通畅,防止缠结,这是饲养毛兔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仔兔断奶后就开始梳毛,以后每隔15天左右梳理一次。梳理的方法是:将兔放在剪毛台上,先梳颈后,再梳肩部、背部、后躯,然后提起兔,梳理颈腹侧、前胸、腹部和大腿内侧及脚毛。梳理下来的被毛,经整理仍可出售。
(2)剪毛:剪毛是采毛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方便剪毛和梳毛,需制作一个剪毛台,剪毛台的面积以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80厘米为宜,台面周边钉2厘米高的台边。剪毛前先梳通被毛,然后剪毛。其步骤是先剪背部,沿背腰部中央剪开一条通路,把毛分向左右两侧,再行剪毛;而后剪头部、臀部和腿部;最后剪腹部。
剪毛的注意事项:①剪刀锋利,剪头要尖;②剪毛时要绷紧皮肤,剪刀要靠近毛根,不能提毛再剪,以防剪伤皮肤;③严禁剪二刀毛和带皮毛,以免影响毛的品质;④剪毛者要熟悉兔体各个部位,特别是一些凹陷部位,以防剪掉乳头、睾丸、阴门和剪破皮肤(万一剪伤皮肤,用碘酊涂抹消毒);⑤剪毛最好在剪毛室内进行,防止兔毛乱飞,影响产量,更重要的是怕污染饲料和饮水,兔误食后容易患毛球病;⑥冬季剪毛应剪背留腹,等被毛长出2厘米左右,再剪腹毛,以预防感冒和胃肠炎;⑦孕兔不要剪毛,以防止流产,同时,也便于母兔拉毛做窝,等产仔后10天左右剪毛为宜。⑧有疥癣病、真菌病或传染病的兔,剪毛时一定要单独进行,防止疾病传播;⑨合理安排剪毛时间,不能随心所欲。一般来说,一年剪毛5次为最佳。养兔者可根据兔毛长度和市场需求来决定剪毛次数。
(3)拔毛:拔毛是采毛的又一种方法,销售价比剪毛的高,所以,一大部分饲养毛兔者都采用拔毛,但拔毛容易使兔子患多种疾病,伤亡兔子。因此,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幼兔阶段不能拔毛,因为幼兔皮肤嫩,容易撕破皮肤。②不要一下子把全身被毛拔光,应分几次拔完,冬季留住腹毛,以防腹部着凉拉稀;不成熟的毛不能强拔,否则,会引起痛感和撕破皮肤。③繁殖兔不宜采取拔毛,以免影响配种效果和发生流产、影响泌乳等。
6.编号技术:为了便于管理和记录各项生产性能,防止发生近亲交配,养兔场(户)对断奶后打算留作种用的兔必须进行编号。编号的部位在耳内侧血管较少的地方。公兔编单号,母兔编双号,在个体号前编一个品种代号。目前常用编号方法有钳刺法、耳标法。
(1)钳刺法:使用市售的兔耳号钳,钳内装入应刺的制针号码,用70%的酒精棉球将兔耳消毒,在兔耳编号部位钳压、涂醋墨,几天后则出现不褪色的编号数字。
(2)耳标法:选用某些厂家生产的耳标,打好要编号码,固定于兔耳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