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防治是控制鸡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尤其对尚无有效疫苗或疫苗效果不理想的细菌病如鸡白痢、鸡霍乱、大肠杆菌病、鸡败血支原体病和鸡球虫病等,采用药物预防和治疗往往可以收到显著效果。但是,如果药物使用不当,不仅不能发挥治病的效果,反而容易造成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肉蛋中药物的残留。因此,生态养鸡使用药物要合理。
1.药物的使用方法
(1)拌料给药 在现代集约化养鸡业中,拌料给药是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即将药物均匀地拌入料中,让鸡只采食时,同时吃进药物。该法简便易行,节省人力,减少应激,效果可靠,主要适用于预防性用药,尤其适用于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的长期性投药。一般的抗球虫药及抗组织滴虫药,只有在一定时间内连续使用才有效,因此多采用拌料给药。抗生素用于促进生长及控制某些传染病时,也可混于饲料中给药。但对于病重鸡,当其食欲降低时,不宜使用。在应用拌料给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准确掌握拌料浓度:进行拌料给药时,应按照拌料给药浓度,准确、认真计算所用药物的剂量。若按鸡只体重给药,应严格按照鸡群只体重,计算总体重,再按照要求把药物拌进料内。药物的用量要准确称量,切不可估计,以免造成药量过小起不到作用,或药量过大引起中毒等不良反应。
2)确保药物混合均匀:为了使所有鸡都能吃到大致相等的药物,必须把药物和饲料混合均匀。先把药物和少量饲料混匀,然后将其加入到大批饲料中,继续混合均匀。加入饲料中的药量越小,越要注意先用少量饲料混匀。直接将药物加入大批饲料中是很难混匀的。对于容易引起鸡中毒或副作用大的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药物等尤其要混合均匀。切忌把全部药量一次加入到所需饲料中简单混合,造成部分鸡只药物中毒和部分鸡只吃不到药物,达不到防治目的。
3)用药后密切注意有无不良反应:有些药物混入饲料后,可与饲料中的某些成分发生拮抗反应,这时应密切注意不良作用。如饲料中长期混合磺胺类药物,就易引起维生素B和维生素K的缺乏,这时应适当补充这些维生素。另外还要注意中毒反应。
(2)饮水给药 饮水给药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它是将药物溶解于饮水中,让鸡群在饮水的同时饮入药物,达到预防或治疗鸡病的作用。此法尤其适用于因病不能采食,可以饮水的病鸡,但所用的药物必须是水溶性的。饮水给药除注意拌料给药的一些事项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药前停水,保证药效:为保证鸡只饮入适量的药物,多在用药前,让整个鸡群停止饮水一段时间。一般寒冷季节停水4~5小时,气温较高季节停水2~3小时,然后换上加有药物的饮水,让鸡只在一定时间内充分喝到药水。
2)准确认真,按量给水:为保证全群鸡的绝大部分在一定时间内喝到一定量的药物水,不至于由于剩水过多造成饮入鸡体内的药物剂量不够,或加水不够造成某些鸡只缺水,要根据日龄、品种、鸡舍温度、湿度等认真计算鸡群供水量。
3)了解药物的溶解度:所用药物能否溶于水,直接影响着给药的效果。所用药物最好易溶于水,对难溶于水的如果经加热、搅拌或者加助溶剂,其溶解度符合要求也可使用。
4)注意水质对药物的影响:水质太硬会使某些药物发生沉淀,水质偏酸或偏碱会影响对酸或碱敏感药物的效果,有些药物在水中很容易水解而失效。
(3)气雾给药 气雾给药是将药物以气雾剂的形式喷出,使之分散成微粒,弥散在空气中,让鸡通过呼吸道吸入而在呼吸道发挥局部作用,或使药物经肺泡吸收进入血液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或直接作用于鸡皮肤及羽毛、黏膜的一种给药方法。也可用于鸡舍、孵化器以及种蛋的消毒。此法操作简单、产生药效快,尤其适用于大型现代化养鸡场,但需要一定的气雾设备,且鸡舍门窗密闭性好。气雾吸入要求药物没有刺激性,且能溶解于呼吸道的分泌液中,否则会引起呼吸道炎症。使用气雾给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恰当选择气雾用药:为了充分发挥气雾给药的优点,应恰当选择所用药物。并不是所有药物都可用于气雾给药。用于气雾给药的药物应无刺激性,易溶于水。对于有刺激性的药物不能经气雾给药。同时还应根据用药的目的,选择吸湿性不同的药物。若欲使药物作用于肺部,应选择吸湿性较差的药物,而欲使药物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应选择吸湿性较强的药物。
2)准确掌握用药剂量:为了确保用药效果,在用药前应根据鸡舍空间的大小,所用气雾设备的要求,准确计算用药剂量,以免过大或过小而影响药效。
3)严格控制雾粒大小:雾粒直径的大小与用药效果有直接关系,如雾粒过小,其与肺泡表面的黏着力小,容易随呼气排出,影响药效;但若雾粒过大,则不易进入肺部,易引起鸡上呼吸道炎症。因此,应根据用药的目的,适当调节气雾微粒直径。大量试验证实,进入肺部的雾粒直径以0.5~5纳米最合适。
(4)外用给药 外用给药是指应用于鸡只体表,以杀灭体外寄生虫或作为体表、鸡舍、用具和环境消毒等的用药方法。外用药常以喷雾、药浴、喷洒、涂抹等方式应用。在使用外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不同用药目的,选择不同的外用药物:常用于鸡舍、用具、环境的消毒药及杀灭鸡体寄生虫的药物种类繁多,不同的药物都具有其独特的作用特点,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用药的目的,选择一定品种药物。同时,还应该注意抗药性,定期更换或几种药物交替使用。
2)按照不同的作用强度,选择最佳的用药浓度:常用的消毒药以及杀虫药除了具有杀灭寄生虫、微生物等作用外,一般对机体都有一定毒性,且其浓度与作用强度有直接关系。超过一定浓度,就容易引起鸡体中毒。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用药目的,严格按照不同药物要求,选择最佳药物浓度,以达到最佳用药效果。
3)结合不同的药物特性采用适当的用药方法:不同的药物,尽管其作用效果相同,但其性质可能不同。有的药物易挥发,有的易吸湿。即使同一种药物,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法,也可产生不同的用药效果。因此,应结合不同的药物性质特点,选择最能发挥该种药物特点的用药方法,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包括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等数种。其中皮下注射和肌内注射最常用。注射给药的优点是吸收快而完全,剂量准确,可避免消化液的破坏。不宜口服的药物,大多可以注射给药。注射给药时,应注意注射器的消毒,最好一只鸡一个针头,切忌一个针头用到底。
1)皮下注射:是预防接种时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注射时可采用颈部皮下、胸部皮下和腿部皮下等部位。皮下注射时用药量不宜过大,且应无刺激性。注射的具体方法是由助手抓鸡或术者左手抓鸡,并用拇指、食指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右手持注射器沿皮肤皱褶处刺入针头,然后推入药液。
2)肌内注射:也是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可在预防或治疗鸡的各种疾病时使用。将药物注入肌肉组织中,肌肉组织含有丰富的血管,吸收快而完全。溶液、混悬液、乳浊液都可肌内注射给药,刺激性强的药物可做深部肌内注射。常用的注射部位有胸部肌肉和大腿外侧肌肉。注射时应使针头与肌肉表面呈35°~45°角进针,不可垂直刺入,以免刺伤大血管或神经,特别是胸部肌内注射时更应谨慎操作,切不要使针头刺入胸腔或肝脏,以免造成伤亡。
3)静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射于静脉血管,故无吸收过程,药效出现最快。适用于急性或危急病例,同时也适用于一些有刺激性和必须进入血液才能发挥药效的药物。但一般的油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不可静脉注射,以免发生栓塞;刺激性大的药物不可漏到血管外。静脉注射较常用的部位是翅内侧的翼根静脉和翼下静脉。
4)气管注射:此法是将药物直接注入气管使其发挥疗效的一种方法,常用于治疗气管疾患。注射时使针头沿气管间隙刺入,将药物缓慢注入,注射剂量要小,速度要慢。
5)嗉囊注射:此法是指将药物经嗉囊注入而发挥药效的一种方法。通常用于不宜经口投服的药物,也用于喉头有疾患或张嘴困难的病例。
2.常用药物类型
(1)青霉素类药物 常用的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Ⅴ、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
1)药物的适应证:对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效果较好(氯唑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对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绿脓杆菌病效果比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差。青霉素Ⅴ耐鸡胃中的酸性,与抗球虫药物配合使用,可防治球虫发病后继发细菌病。
2)使用剂量:阿莫西林预防量为100升水加药5克,治疗量为100升水加药10克;阿莫西林+棒酸治疗量为100升水加3~5克,连续使用4~5天。氨苄西林预防量为100升水加10克,治疗量为100升水加15克。
阿莫西林可以与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及其他半合成青霉素配合。阿莫西林配合棒酸,可以使抗菌活性提高1 000倍,配方比例为4 ∶1。阿莫西林配合磺胺增效剂(TMP),常用的比例为5 ∶1,增强治疗大肠杆菌病的疗效。阿莫西林配合盐酸环丙沙星,增强抗大肠杆菌的效果。此外,还有氨苄西林与盐酸环丙沙星(比例为3 ∶1)、氨苄西林配合硫酸链霉素(比例为1 ∶3)。
3)不能配合使用的药物:与四环素类抗生素配合使用,能使青霉素的作用减弱。与氯霉素配合使用,能使青霉素的作用减弱。由于青霉素药物处于最强的对数期时,氯霉素则受到抑制,从而使青霉素作用减弱。不要与小苏打、维生素C、磺胺类钠盐、阿托品混合使用,主要是因为酸、碱、氧化剂、重金属盐可以使之失效。
(2)头孢菌素类药物 常用的品种有:第一代头孢类药物,头孢拉定、头孢唑啉(仅供注射)、头孢氨苄、头孢噻吩、头孢羟氨苄等。第二代头孢类药物,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定、头孢哌酮钠、头孢唑肟、头孢噻呋等。
1)药物的适应证:头孢氨苄用于鸡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和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头孢呋辛用于沙门菌病、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头孢噻呋治疗鸡的沙门菌病、大肠杆菌病和绿脓杆菌病。同时对防治鸭疫巴氏杆菌效果好。头孢噻呋钠盐与马立克苗混合后在4 ℃下作用20小时后,疫苗蚀斑形成单位(PFU)无变化,同时显著减少出壳小鸡死亡率。
2)药物的使用剂量: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噻吩、头孢噻呋,每1 000千克饲料添加80~100克,连续使用3~5天。家禽头孢噻呋注射按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
头孢菌素类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或相加作用。但头孢噻呋主要排泄途径为肾脏,所以肾毒性比较强,不能与其他肾脏毒性较强的药物,如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肾功能不全的动物应注意适当调整给药剂量。
头孢菌素类与红霉素、白霉素、氯霉素等联用,会导致其抗菌作用的减弱。
(3)氨基糖苷类药物 常用的品种有阿米卡星、壮观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
1)药物的适应证:注射可以治疗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绿脓杆菌病、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
2)药物的配伍:由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药物口服吸收较差,治疗全身感染必须配合其他药物。常见的搭配有:新霉素配合强力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目的是提高治疗大肠杆菌病的效果,目前效果较好。庆大霉素配合氯霉素、TMP、头孢氨苄;卡那霉素配合TMP、壮观霉素与林可霉素配合使用。
3)药物的配伍禁忌:中毒导致肾脏肿胀时不能使用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鸡群患法氏囊病、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时不能使用以上抗生素。
(4)喹诺酮类药物 即沙星类药物。
1)药物的适应证:既可治疗慢性呼吸道病,又可治疗大肠杆菌病、鸡白痢、金黄色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目前在30~40日龄使用效果较一般,敏感性为中度。首先选用左旋氧氟沙星、单诺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呈中等敏感。单诺沙星已广泛应用到牛、猪和禽类等动物的肺部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及支原体引起的疾病。其效果远远超过传统的土霉素、庆大霉素、泰乐菌素及TMP+磺胺类药物。
2)药物的使用剂量:氟哌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二氟沙星预防量为每100升饮水添加药15克,治疗量为20克,连续使用3~5天。左氟沙星、单诺沙星、洛美沙星预防量为每100升饮水加药15克,治疗量为20克,连续使用3~5天。
3)药物的配伍禁忌:沙星类药物和氨茶碱配合,常常造成酸碱中和,减弱药物的疗效,可使氨茶碱、咖啡因代谢降低;不要与泰乐菌素配合使用,使用后会造成家禽肾脏毒性增强;沙星类药物一般只是配合病毒药使用。
(5)氯霉素类药物 药物品种有氟苯尼考、甲砜霉素等。
1)药物的适应证:鸡白痢、禽巴氏杆菌病、禽大肠杆菌病、金黄色葡萄球菌病、鸭疫李氏杆菌病。
2)药物的使用剂量:氯霉素用量为0.06%拌料,饮水用量为0.03%;甲砜霉素用量为0.06%拌料;氟苯尼考水溶性高,疗效高,但成本也高,用量为10克/100升饮水。
氯霉素、氟苯尼考可与二甲氧苄氨嘧啶(OMP)、甲氧苄氨嘧啶(TMP)配合,增强抗菌效果。氯霉素类不与四环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配合。与磺胺甲氧嗪合用,造成肝毒性升高。
(6)四环素类药物 药物品种有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强力霉素、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
1)药物的适应证:治疗呼吸道病、衣原体病、螺旋体病、立克次体病,治疗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效果差。饲料中添加金霉素,使产蛋率、蛋壳相对重量和蛋壳厚度分别提高。
2)药物的使用剂量:土霉素预防剂量为每100千克饲料添加20~40克,治疗剂量为40~100克。四环素碱或盐酸盐预防量为每100千克饲料添加10~20克,治疗量为25~30克。金霉素预防量为每100千克饲料添加10~20克,治疗量为30克。强力霉素预防量为每100千克饲料添加10克,治疗量为20~30克。
3)药物的配伍:支原净与金霉素配合,可预防鸡呼吸道病,提高肉鸡成活率,降低料肉比效果较好,其比例为30毫克/千克支原净、100毫克/千克金霉素、90毫克/千克莫能菌素,配合使用时不会出现中毒。金霉素与泰妙菌素(3 ∶1)合用,对鸡败血霉形体有协同作用,按照每1 000千克饲料添加200克,在死亡率、治愈率、有效率等几个指标方面优于各自单独使用。四环素类药物不能与青霉素类、先锋霉素类药物配合使用。
(7)红霉素类药物 药物的品种有罗红霉素、泰乐菌素、螺旋霉素、北里霉素、红霉素。主要治疗慢性呼吸道病。
1)药物的使用剂量:红霉素使用剂量为100升水添加10克,连用5天,对严重的感染,建议剂量增至每100升水加15克。螺旋霉素的预防量为5~10克,治疗量为40克,连用3天。北里霉素的使用量为每100千克饲料添加11~33克,或每100升饮水中添加25~50克,连续使用5~7天。泰乐菌素的预防量为每100升水用药8~15克,治疗量为40~50克。
2)药物的配伍:泰乐菌素+痢特灵、泰乐菌素+磺胺嘧啶钠(泰磺合剂)、红霉素+TMP、红霉素+磺胺嘧啶钠,可以提高对大肠杆菌、沙门菌的治疗效果。北里霉素配合青霉素、链霉素,可预防细菌继发症。罗红霉素+泰乐菌素+增效剂是较为合理的配方,具有长效、治愈率高等特点。罗红霉素配合环丙沙星治疗大肠杆菌、沙门菌、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其他协同作用的药物为孢羟唑、氨苄青霉素、利福平。
红霉素不能与氯霉素、羧苄青霉素、庆大霉素配伍;泰乐菌素不能与链霉素、四环素配伍。
(8)磺胺类药物 常用的种类有磺胺嘧啶钠、磺胺二甲嘧啶钠、二甲氧苄氨嘧啶(敌菌净)、三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增效剂)、磺胺甲基异唑(新诺明)、磺胺喹
啉钠。
1)药物的适应证:根据药物的不同特点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全身感染(肠道易吸收的磺胺类药物)、肠道感染(肠道难吸收的磺胺类药物)、外伤(消炎粉、磺胺嘧啶银)。为使磺胺类药物迅速达到有效血浆浓度,首次用量应加倍。长期大剂量应用磺胺类药物易造成蓄积中毒,所以要求使用剂量准确,拌料均匀,疗程以3~5天为宜,一般不超过7天。用磺胺类药物饲喂产蛋鸡能引起产蛋率下降,产软壳蛋和破壳蛋。磺胺类药物对某些活疫苗的主动免疫有干扰作用,所以在用疫苗的前后3天内不宜使用磺胺类药物。
2)药物的使用剂量:磺胺二甲氧嘧啶钠饮水使用250~500毫克/千克,连用6天。新诺明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泌尿道、呼吸道的严重感染,家禽混饲0.1%~0.2%。磺胺二甲嘧啶钠用于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及巴氏杆菌病,对球虫也有较好的疗效,家禽混饲0.4%~0.5%,饮水为0.2%。磺胺喹啉钠:抗球虫药物,家禽混饲(按每1 000千克饲料计)100克,饮水为0.05%(5克/100升水),连用2~3天,间歇3天,再使用3天。敌菌净混饲0.2%,即每1 000千克饲料添加200克。
3)药物的配伍:抗菌增效剂+磺胺类,按1 ∶5比例使用;磺胺二甲嘧啶+金霉素+青霉素;磺胺二甲嘧啶+泰乐菌素、磺胺喹啉钠+氨丙啉+维生素K3(治疗盲肠球虫)。
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应在饮水中添加0.05%~0.1%的碳酸氢钠保证饮水充足;饲料中宜添加0.05%的维生素K3和倍量B族维生素。
(9)林可霉素类药物 常用品种有林可霉素(洁霉素)、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主要用于治疗肺炎、败血症、慢性呼吸道病、弓形体病、螺旋体病。
1)药物使用剂量: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预防用每100升饮水添加10克,治疗量为15~20克。利高霉素对4周龄以下的鸡每100升水添加15克,4周龄以上的鸡添加7.5克。
2)药物的配伍:林可霉素可配合壮观霉素(比例为1 ∶1或1 ∶2);林可霉素+球痢灵;林可霉素+莫能菌素。林可霉素不能与青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类药物配伍。
(10)抗球虫类药物 如氯苯胍、莫能菌素、球虫净、氯羟基吡啶(克球粉)、尼卡巴嗪、硝基氯苯酰胺等,这些药物一方面有抑制产蛋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在肉、蛋中残留,进而危害人体健康。莫能菌素会影响鸡的免疫力,饲料中添加量超过0.02%会降低鸡的采食量,影响其产蛋量和蛋重,故产蛋鸡应限制使用;给产蛋鸡超剂量或长期服用氯苯胍,会使其所产的蛋有特殊臭味,故该药不宜用于产蛋鸡;克球粉可抑制鸡对球虫的免疫力,用量超过0.04%会影响鸡的生长及产蛋;尼卡巴嗪用量超过0.08%时会使鸡出现贫血,产蛋率、受精率下降和蛋壳色泽变浅,故产蛋鸡应禁用。此外,产蛋鸡还应禁用氨丙啉、三字球虫粉、禽宁、盐霉素、马杜霉素、拉沙洛菌素等。
3.合理使用药物
(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必须认真做好日常消毒、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工作。
(2)调查了解具体情况,对症下药 发病鸡,要先诊断是什么病,再根据病因、鸡群状态、药物性能以及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等确定用药。
(3)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要合理 剂量太少起不了作用,太大则造成浪费。药物的疗程可视病情而定,一般情况下连续用药3~5天,直至症状消失后再用1~2天,切忌停药过早,再次复发。
(4)根据鸡的生理特点,选择合理给药途径 鸡群常用给药方法有口服(拌料、饮水或滴口)和肌内注射等。根据病情及症状情况,选用作用于不同组织器官的药物,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多采用饮水和拌料给药。饮水给药时应使药物充分溶解,并在一定时间内让鸡饮完,最好的方法是在用药前给鸡群停水2~3小时。拌料给药则需充分混匀。
(5)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合理联合用药可增强疗效,缓解病原耐药性,降低毒副反应;不合理联合用药,可产生配伍禁忌,产生严重不良后果。一般抗菌剂不宜与抑菌剂联合使用,药效所需环境不同的不能联合,特性相反的也不可联合使用。如青霉素不能与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合用;盐霉素不能与支原净合用等。
(6)同种药物不宜长期使用,注意防止病原产生耐药性 目前市场上各种药物种类繁多,有的药物有效成分相同而商品名称各异,如喹诺酮类药物,仅其成分相同的恩诺沙星制剂就有百病消、普杀平、禽病清、宝宝乐等名称。有些养鸡户不了解基本的药理知识或买药时仅关注药物商品名而未注意药物成分,造成长期使用同类产品,从而易使病原产生耐药性而影响疗效。
(7)重视药品的安全性 有些药品的安全范围很窄,治疗量和中毒量较接近,如痢特灵、喹乙醇等,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
(8)建立病菌耐药性监测网 大型有条件的鸡场,通过定期不断监测,建立病菌耐药性监测网,定期公布各鸡舍准确监测资料,可减少兽医临床大剂量盲目使用抗生素,也有助于防止耐药菌产生。
(9)注意人禽安全 某些药物在禽体内停留时间较长,即药物在机体内没有排泄彻底而在禽类肉品、蛋品中有部分残留,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对我国禽类制品出口造成极大影响。为减少药物残留,生产绿色食品、放心食品,应严格遵守药物的停药期限,不使用禁用药物。所用兽药必须来自具有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并且具有企业、行业或国家标准,产品批准文号;或者具有进口兽药登记许可证。而且优先使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兽药产品。
4.常用中草药 生态养殖时建议在疫病防治方面尽量以中草药替代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物,以减少病原体耐药性的形成和在肉蛋中的残留。目前,市场上的中草药多数是复合制剂,下面介绍一些制剂供参考。
(1)鸡痢灵片(散) 本品为雄黄、藿香、滑石、白头翁、黄檗、马尾连、诃子、马齿苋8味中药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涩肠止痢功能。每只雏鸡2片。散剂每只雏鸡0.5克混饲。
(2)健鸡散 本品为党参、黄芪、茯苓、六神曲、麦芽、炒山楂、甘草、炒槟榔8味中药的复方制剂。具有益气健脾、消食开胃功能。主治食欲不振、生长迟缓。每千克饲料中加20克混饲。
(3)黄连解毒片(散) 本品为黄连、黄芩、黄檗、栀子4味中药的复方制剂。具有泻火解毒的功能。主治三焦实热。每只鸡1~2片。散剂每只鸡1~2克。
(4)扶正解毒散 本品为板蓝根、黄芪、淫羊藿3味中药的复方制剂。具有扶正祛邪、清热解毒的功能。主治鸡法氏囊病。每只鸡0.5~1克。
(5)蛋鸡宝 本品为党参、黄芪、茯苓、白术、麦芽、山楂、六神曲、菟丝子、蛇床子、淫羊藿10味中药的复方制剂。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壮阳功能。主治产蛋率低,能延长产蛋高峰。每千克饲料中加20克混饲。
(6)激蛋散 本品为虎杖、丹参、菟丝子、当归、川芎、牡蛎、地榆、丁香、肉苁蓉、白芍10味中药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淤、补肾强体的功能。主治输卵管炎和产蛋功能低下。每千克饲料中加10克混饲。
(7)降脂增蛋散 本品为刺五加、仙茅、何首乌、当归、艾叶、党参、白术、山楂、六神曲、麦芽、松针11味中药的复方制剂。具有补肾益脾、暖宫活血、降低鸡蛋胆固醇的功能。用于防止笼养鸡脂肪肝和产蛋下降。每千克饲料中加5~10克混饲。
(8)喉炎净散 本品为板蓝根、蟾酥、合成牛黄、胆膏、甘草、青黛、玄明粉、冰片、雄黄9味中药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通利咽喉功能。主治鸡喉气管炎。每只鸡0.05~0.15克。
(9)雏痢净 本品为白头翁、黄连、黄檗、马齿苋、乌梅、诃子、木香、苍术、苦参9味中药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涩肠止痢功能。主治雏鸡白痢,每只雏鸡0.3~0.5克。
(10)清瘟败毒散 本品为石膏、地黄、水牛角、黄连、栀子、牡丹皮、黄芩、赤芍、玄参、知母、连翘、桔梗、甘草、淡竹叶14味中药的复方制剂。具有泻火解毒、凉血的功能。主治热毒发斑、高热昏神。每只鸡1~3克。
(11)双黄连口服液 本品为金银花、黄芩、连翘3味中药制成的液体制剂。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能。主治感冒发热。每只鸡0.5~1毫升。
(12)荆防败毒散 本品为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桔梗、川芎、甘草、薄荷12味中药的复方制剂。具有辛温解表、祛风除湿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流感等。每只鸡1~2克。
(13)银翘散 本品为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甘草、芦根10味中药的复方制剂。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功能。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疮痈初起。每只鸡1~3克。
(14)清热止咳散 本品为桑白皮、知母、苦杏仁、前胡、金银花、连翘、桔梗、甘草、橘红、黄芩10味中药的复方制剂。具有清泻肺热、化痰止咳功能。主治肺热咳喘、咽喉炎症。每只鸡1~3克。